2008年湖南省六校联考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市一中 常德市一中 株洲市二中 湘潭市一中
语 文
命题:常德市一中(汤登仲 李宏斌 刘学瑶)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等写在答题卷的指定区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
A . 斡旋wò 游弋yì 蜚声文坛fěi 物阜民丰fù
B.体恤xù 龃龉jǔ 焚膏继晷guǐ 前倨后恭jū
C. 口讷nà 莞尔wǎn 孑然一身jié 余勇可贾gǔ
D. 坍塌tān 悭吝qiān 悄然无声qiǎo 箪食壶浆sì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D)
A. 曾任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销售部副主任的巴克?罗杰斯在谈及企业发展的问题时直截了当地说,公司的发展“是由顾客和市场推动的”。
B.篮球比赛中的犯规行为包括与对方队员的非法身体接触和违反体育道德的举止,一旦犯规,将会对违犯者登记犯规并随后按篮球规则予以处罚。
C.舆论监督是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但时下某些领导却视仗义执言的记者为“高危人群”,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扼腕。
D.在日益商业化的环境中文学家容易失去操守,文学也日益沦落为泛娱乐化的“调味剂”,当代作家想比肩曹雪芹写出不朽作品就更像是黄梁美梦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A. 传说尼洋河是神女流出的悲伤的眼泪,这眼泪之河会合了无数溪流,蜿蜒曲折,跌宕起伏,除了神女,谁还能将悲伤抒发得如此淋漓尽致?
B.相当多的网友说,国家发改委新主任张平仍然是中专学历,这对官员的权力文凭,对唯文凭是举的社会风气,何尝不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C.科技改变生活,创意引领时尚,新兴人类作为年轻、时尚的先导者,一直都在尝试新的观念和元素,身体力行,影响并改变着世界。
D.瀑布下游,一道七色彩虹浮现在水面上,形成了“水底冒烟”“谷涧起雷”“彩桥通天”“群龙戏浪”四大景观同时出现的壮景,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B)
A.真正把新文学书籍提高到版本收藏的高度来认识,使之成为继古籍版本之后又一个新的版本学并被社会认可,成为新的收藏和投资领域,是从唐弢发表《晦庵书话》之后开始的。
B.这些年特别引人注目的底层文学,作家们关注得最多的是到城市里打拼的农民工,但像《高兴》这样揭示农民工在城市的漂泊感和失魂落魄的精神状态,应该说还是不多见的。
C.英国“流行建筑”公司正打算在伦敦建造一座300层摩天塔楼,塔楼中将有商业中心、剧院、公共广场、学校、医院和数十万套公寓,据称该塔楼可容纳100万人同时居住。
D.据了解,美国高官中2/3是学法律的,而我国目前省级党政一把手中具有管理、法学等文科学历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表明我国目前正经历着从程师治国到社会科学家理政的转变。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B)
月色,看上去清冷。我觉得,这是因为月亮的脾性爱洁净。一弯月牙挂在天边,一轮满月升在中天,真像 ① , ② ,新洗过的玉盘, ③ , ④ ,令人观之醒神益智,清心寡欲。
A.①新拭过的宝镜 ②新磨过的银镰 ③清光四溢 ④纤尘不染
B.①新磨过的银镰 ②新拭过的宝镜 ③纤尘不染 ④清光四溢
C.①新磨过的银镰 ②新拭过的宝镜 ③清光四溢 ④纤尘不染
D.①新拭过的宝镜 ②新磨过的银镰 ③纤尘不染 ④清光四溢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生生不息的物质循环中,细菌以特有的新陈代谢形式,实现了化简单为神奇的目的,给人类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5年前,一种来自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中的黑霉菌,被纽约耶希瓦大学阿罗图?卡萨德瓦利和同事列为研究对象。现在,他们发现这种黑霉菌除能分解面包、木头、石块等许多物质外,还能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将辐射能转化为可供动植物吸收的有机物。尤其是外界辐射越强时,黑霉菌的新陈代谢越快,繁衍越好。在辐射强度高出正常值500倍的切尔诺贝利反应堆内,黑霉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卡萨德瓦利测试黑霉菌分子在辐射前后的电子自旋时,揭示放射性辐射改变了黑霉菌的分子结构,使黑霉菌在新陈代谢中,具有分解木头石块,转化离子射线,将辐射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本领。黑霉菌将放射能转化为生物能等功能,备受航天科学家的关注。因为人在太空,无时不在高能粒子、宇宙射线密集轰击下,黑霉菌可以将充斥在周围环境中的强辐射,转化为所需要的电能、生物能,从而使宇宙探索工作,走上开源节流之路。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布鲁斯?洛根和同事日前也宣布,他们电击以醋酸废水溶液为食的细菌时,发现这些细菌具有神奇功能:快速分解醋酸,释放电子和质子,最终产生了高达0.3伏特的电压。这标志着在电解水时加入这些细菌,不仅使制取氧和氢的效率大大提高,还将节约9/10的电能。因为细菌承担了大部分工作,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亚原子微粒,而电的作用,仅是将亚原子微粒聚合成氢气,从液体中冒出来。
研究证实,这些神奇的细菌,几乎能将任何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转化为零排放的氢燃料,从而变废为宝,生产出价格低廉、清洁环保的氢燃料,以替代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汽油燃料。
甲烷是能使全球变暖的重要的温室气体,而地球上的甲烷,多由产甲烷细菌制造。产甲烷细菌广泛存在于海底、沼泽地和动物消化系统中,数量以海底为最。产甲烷细菌以从海底火山口中冒出的二氧化碳、氮和氢为生,代谢物是甲烷。据初步测算,海底微生物制造的甲烷,比煤、天然气和石油的总储量还高得多。所以,科学家称它们是有望取代石油的新能源。不过,这些气体如果不受控制地释放,大气中的甲烷将以3亿吨/年的数量骤增,那将和大气中全部笼罩着二氧化碳一样恐怖。好在科学家又在土壤、耕地、海底泥火山口发现大量吞噬甲烷的细菌。深海底微生物制造的甲烷,会形成气泡上升到较浅海域,供生息在那里的食甲烷细菌消耗。而且,海底制造甲烷细菌的数量和海水中的食甲烷细菌的数量大体相当。
不过,这触发了一些科学家的灵感,他们提出多多培育食甲烷的细菌,让它们在新陈代谢中消耗大量甲烷,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温室效应,给地球降温的目的。
(《百科知识》2008年第1期,作者黄德揆,有删改。)
6.下列关于“黑霉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黑霉菌能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分解物质将辐射能转化为可供动植物吸收的有机物。
B.放射性辐射强度越高,黑霉菌新陈代谢就越快,繁衍也就越好,分解物质越多。
C.放射性辐射能改变黑霉菌的分子结构而使其具有将放射能转化为生物能的本领。
D.黑霉菌将强辐射转化为电能、生物能,而使宇宙探索工作走上了开源节流之路。
7.依据原文,不属于“实现了化简单为神奇的目的”的一项是(C)
A黑霉菌在新陈代谢中能分解木头石块,转化离子射线,将辐射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
B.食醋酸废水溶液的细菌几乎能将任何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转化为零排放的氢燃料。
C.以海底二氧化碳、氮和氢为生的细菌代谢出来的甲烷,是有可能取代石油的新能源。
D.食甲烷细菌可以消耗由深海底微生物制造,然后形成气泡,上升到较浅海域的甲烷。
8.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A. 细菌遭电击时能分解醋酸,释放电子和质子并产生电压,并将节约9/10的电能。
B.在电解水时加入以醋酸废水溶液为食的细菌可提高制取氧和氢的效率并节约电能。
C.价格低廉清洁环保的氢燃料由细菌以新陈代谢的形式在降解有机物质过程中产生。
D.甲烷多由产甲烷细菌制造,它在全球变暖方面所起的作用,和二氧化碳不相上下。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D)
A.黑霉菌能将放射能转化为电能,而且辐射越强繁衍越好,如果让宇宙飞船携带黑霉菌,则可使飞船具有永不枯竭的动力源。
B.电击以醋酸废水溶液为食的细菌能产生高达0.3伏特的电压,因为这些细菌具有抗电压性,能快速分解醋酸释放电子和质子。
C.多培育食甲烷细菌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那么培育更多的食甲烷的细菌后,则可利用海底微生物制造的甲烷来取代石油。
D.海底制造甲烷细菌的数量和海水中的食甲烷细菌的数量大体相当,所以大量甲烷才没有向海面喷发而形成灾难性温室效应。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野庙碑
(唐)陆龟蒙
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①,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甿②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译文:碑文,是为了表示悲哀的。古代把棺木用木杠悬系着缓缓地放入墓穴。后人把死者的事迹写在木牌上,来表彰他的功劳品德,因而把它留在墓旁不忍丢掉,“碑”的名称即由此而来。自秦汉以来,活着时在功德政治方面有所建树的人,也为他立碑来表彰他,后来又改用石刻立碑,失掉“碑”(悲)这一名称的本来意义了。我为无名的庙(里的神像)立碑,并非有政事功德可以记录,只是哀痛农民用尽力量来供奉那些没有名字的泥塑木雕的神像罢了!
瓯、越问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有温而愿、皙而少者,则曰某郎;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级。左右老木,攒植森拱,萝茑翳于上,鸱鸮③室其间。车马徒隶,丛杂怪状。甿作之,甿怖之,走畏恐后。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鱼菽之荐,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一朝懈怠,祸亦随作,耋孺畜牧④栗栗然。疾病死丧,不曰适丁其时也,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
译文:浙江福建一带喜好供奉鬼神,山顶水池边有许多祭祀的野庙。这些庙中的神像有的威武刚强、又黑又大,称之为将军;有的温和老实、白洁年轻,就称之为某郎;有年龄较大并且表情严肃的妇人,就称之为老妇人;有容貌美丽的妇人,就称之为姑。它们居住的地方,把厅堂修得很宽敞,把台阶筑得很高,左右古老的树木,繁密茂盛,女萝和茑萝蔓生植物遮蔽在上端,猫头鹰之类的鸟在树上筑巢。泥塑的车马仆从,各种各样,奇形怪状。农民塑造了这些神像却又害怕它们,离开时生怕落在后面。大的祭祀活动杀牛,其次者杀猪,最小的也不小于用狗鸡作祭品,进献鱼菽牲酒,在家中祭祀祖先少一点祭品还可以,祭祀神灵却不可少。如果有一次祭祀怠慢,灾祸也随之发生,那么,老人孩子全家上下就会战战兢兢地。人的生病死亡,农民不认为恰好碰到那个时候,而是对自己的一生迷惑不解,把它通通归于神的意志。
虽然,若以古言之,则戾;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何者?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其死也,则血食于生人?无名之土木不当与御灾捍患者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解民之悬,清民之暍⑤,未尝贮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天下之忧,当报国之日,则恛挠脆怯⑥,颠踬窜踣,乞为囚虏之不暇。此乃缨弁⑦言语之土木尔,又何责其真土木耶?故曰: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既而为诗以乱⑧其末:
译文:虽然如此,如果在古时看来,这样的祭祀是违背常理的,而在今天看来,(与现在的官吏相比)那么也许神灵还不值得责备。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古时)生前能为大众抵御了大灾难,死后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祭祀吗?而无名的土木神像不应当和御灾捍患的人相比,这(无名土木受到祭祀)不合理于古代也就明显了。现在有威武刚强而又高大的官吏,有温和老实而又年轻的官吏。登上朝堂,坐在华贵的筵席上,耳听音乐,口吃美味,外出乘车骑马,随从簇拥着的,都是这些人。可是他们从没有把解除人民的痛苦、百姓的苦难放在心上。百姓应供奉的东西,一日怠慢就派遣凶悍的官员,滥用残酷的刑罚,强迫人民去完成这些事情,(贪官污吏对百姓的害处)和鬼神危害人民相比,哪个轻哪个重呢?太平无事时候,被称为贤臣良将;一旦国家面对危难,应当报效国家的时候,就懦弱畏惧,狼狈逃窜,乞求成为囚犯俘虏还来不及。这只是头戴官帽会说话的土木神像罢了,又何必责怪那些真的土木神像呢!所以说:在今天说来,那么也许庙里的神像还不值得责怪。写完此文,用诗来作为全文结尾: (http://www.51985211.com)
土木其形,窃吾民之酒牲,固无以名;土木其智,窃吾君之禄位,如何可议?禄位颀颀,酒牲甚微。神之飨也,孰云其非?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孔悲!
译文:野庙中的土木神像,窃取了我们百姓的祭品,本来是没有什么可称道的!而那些大小官吏智慧才能跟土木神像一样,窃取了君王的禄位,又怎么评论他们的罪恶呢?官吏的禄位这么优厚,而鬼神享用的牲酒却很微薄。鬼神享用牲酒,谁能说它不对呢?看看我立的野庙碑,就知道这篇文章包含着很深的悲痛!
(选自《唐代散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4月版。)
【注】①窆(biǎn):把棺木放进墓穴。②甿(méng):农民。③鸱鸮(chīxiāo):猫头鹰。④耄(mào)孺畜牧:老人、小孩和牲畜。⑤暍(yē):中暑,伤热。⑥恛挠脆怯:昏迷,屈服,脆弱,怯懦,形容昏乱害怕。⑦缨弁(biàn):缨,帽带,弁,礼帽。⑧古代乐曲诗歌的最后一章叫“乱”。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 碑:为……立碑
B.鱼菽之荐 荐:推举
C.鸱鸮室其间 室:作巢
D.若以古言之。则戾 戾:乖违,不合道理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 B.
C. D.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开头直接依据“碑”的谐音点出“悲”,表明自己为野庙写碑文并不是记述功德,而是“悲氓”“奉无名之土木”。
B.文章第二段详写庙中神像怪异可怖的外貌形态、百姓穷心竭力供奉偶像的可悲情形及其危害,为下文展开议论张本。
C.第三段巧妙地运用类比手法,将庙中各种形态的鬼神与现实中的官吏进行类比,表明世间官吏危害百姓有如野庙神像。
D.文章构思新奇,虚实相生,运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以冷潮热讽、嘻笑怒骂的语言,有力地讽刺了吏治的腐败黑暗。
答 题 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A B B D C B D B A C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直悲夫甿亡竭其力。
译文:
(2)峻之以陛级。
译文:
(3)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译文:
【解析】(1)只是哀痛农民竭尽自己的力量。(记分点:直;悲;竭)(2)把台阶筑得很高。(记分点:峻,以,陛)(3)那么也许庙里的神像不值得责怪。(记分点:则,庶乎,过)
14.篇末诗中两个“土木”各指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答:
【解析】第一个“土木”指“野庙中的神像”;第二个“土木”指“现实中的官吏”。(意思对即可。答对一个1分,答对两个3分)
四、古诗词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浣溪沙
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这首词借梦写离愁,请就“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两句,赏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解析】①(借景抒情)“落絮”句明写絮花飘落,春之堕泪,实抒人离别时之伤情;(1分)“行云”句看似写行云遮月,实则写分别时心灵笼罩着愁思。(1分)
②(妙用修辞)“落絮”句以落絮比喻“堕泪”,形象地表达出离愁之深。(1分)“春堕泪”与“月含羞”,将物拟人(移情于物),表面上写物之情态,实则表现伤别之情。(1分)
③(善用细节)“堕泪”“含羞”亦可看作细节(情态)描写,实写春月之下妇人掩泪含羞之态、伤痛之情。(1分)
④(多方渲染)“无声”“有影”,有听有视,感觉形象有别;“落絮”云月,俯看仰观,观察角度不同。多角度描写,渲染出离愁之深广。(1分)
(评分侧重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的赏析大意相近即可。共6点,答对四点给5分,答对三点给4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一点给1分。)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① ,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
②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 ,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苏洵《六国论》)
②古人之观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解析】(1)①钟鼓馔玉不足贵 惟有饮者留其名 ②千里澄江似练
(2)①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险以远 则至者少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浮 沉
黄秋耘
①据说生长在海滨的孩子多半是感情丰富的,我似乎也未能例外。还是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常会为一头被杀的鸡雏而哭泣,对金鱼和小鸟都给予爱情。门外有一个乞丐哀号,我的心就会忐忑乱跳,一颗颗泪珠沿着鼻子和面颊直流下来,直到大人拿钱或冷饭残羹把他打发走为止。
②我的一个爱好文学的叔叔每当看见我哭泣的时候就嘲笑我,说我的眼珠像海水一般蓝,我的眼眶也像海底一般深。另一个人却说我好像一个冰雪掩盖着的火山(因为我的脸孔长得又严肃又冷峻)。我对他们这种把我比拟作自然事物的说法有点害怕,可又有点动情。因为这些话正投合了一个儿童自尊自大的心思,和正在酝酿当中的孤独的情操。
③愈长大,就愈趋向孤僻。所思索的净是一些大人们也不敢想的“生与死”“心灵”和“梦幻”一类“玄而又玄”的问题,所读的净是一些黄仲则、李义山的悱恻缠绵的诗句。有时甚至对自己许愿,将来要做一个年青的哀伤诗人,像济慈(Keats)一样,不到廿六岁就死去。
④尼采在廿三岁时曾经说过:“我有三种最好的安慰,那就是叔本华的哲学、萧瑟的音乐和孤独的散步。”我对叔本华哲学虽然从没有认真读过,可是萧瑟的音乐和孤独的散步却是我从小就爱好的。
⑤我不大懂得音乐,可是一两个熟习的和音与乐节就会把我感动得发抖发冷,听着奥特威(Ordway)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就潸然泪下,仿佛整个人间都充满着苦难与悲愁,痛苦的犁耙在撕裂着我的心。
⑥在这个百多万人口的大都市中,我觉得唯一的愿意听取我的倾诉的侣伴只有大海,我是沐浴着她的熏风,吮吸着她的乳汁而长大起来的。每当西风凄厉的黄昏时分,我常常独自倚在码头的栏干上注视着那汹涌的波涛,在混沌一片颜色惨澹的波光中,我重新找到我的童年往事——逝者的脸影,褪色的红唇,复活的创痛……陶醉在这种杂乱无章的幻梦里,我像牛饮了一坛醇酒似的,又是痛快,又是难堪!
⑦就这样,我长久地过着一种孤独的精神生活,让自己的心绪溶化在一层痛苦的雾障里,我不想探究为何痛苦,也不想超越出这痛苦。
⑧但,纸里包不住火,只要我的生命旅程还不曾终结,我总得给自己盈溢的热情找寻一条出路。我不愿意无所事事,而且在这个狂飙的时代里,一个人真不容易睡觉。我得参与一种活动,无论宗教也好,革命也好,总要觉得自己在造福人类或革新社会,才得安心,那时我还很年轻,竟天真地相信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伙伴呐喊几声,搏斗一场,就足以改造尘世,在这多灾多难的人间建立起极乐的天国。到了中年,如果我们还不曾死去,就尽可以袖手旁观,享受这“人间天国”的幸福。然而,百战归来,我们还是一无所有,除了淡淡的血痕外就没有其他的战绩。殉难者已经消逝,复仇者还在襁褓之中。我负着一身创伤,蒙首投荒,悄悄地躲进蜗牛壳里,把野马一般奔驰的感情收回来,放在堆积如山的书卷上面。从那里静静的咀嚼回忆的苦味,静静的沉淀心湖中的渣滓。
⑨我重新孤独,沉浸在致命的虚无的氛围中。一千次我争辩,这不过是冬眠,可是我又一千次忏悔而流泪。在都二年的生活中,我的意志衰退了,我的心灵迷乱了,我依着习惯,回到我往昔的老路上去;要不是“来了一声轰雷阻住了我游魂似的脚步”,我真的要倒下去了。
⑩当我重新睁开眼睛的时候,罗曼?罗兰所创造的英雄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现在我的面前,他像神明似的引援着我,鼓励着我,给我当头棒喝,给我脱胎换骨;他的律令像电一般的刺进我的心:
○11“——你不是孤单的,你不是属于你的。你是我的许多声音中间的一个,是我的许多手臂之中的一条。为我说话吧,为我攻击吧。但若手臂断了,声音哑了,我,我还是站着;我将用你以外别的声音,别的手臂来斗争。即使战败,你还是属于一个永不战败的队伍。记住,你就在死亡中也将胜利。”
○12今天,我得和我的过去的灵魂告别了,“我把它丢在后面,像一个空壳似的”……“我曾奋斗,我曾痛苦,我曾流浪,我曾创造”,但,我期望着而且坚信着,总有一天“我将为了新的战斗而再生”罢!
一九四六年秋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鉴赏文库》,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有删改。)
17.第6段中“我”为什么面对大海陶醉在往事的幻梦中时“又是痛快,又是难堪”?请结合前文分别指出“痛快”与“难堪”的原因。(4分)
【解析】因为自小“我”就感情丰富、趋向孤僻,喜欢读缠绵悱恻的诗句、听令人伤感感音乐、独自对大海倾诉情怀,把这视为最大的精神享受,故是“痛快”的;(2分)又因“整个人间”充满的“苦难与悲愁”“撕裂着我的心”,让“我”又承受不了,故曰“难堪”。(2分)
18.说说第7段和第9段中两个“孤独”的不同内涵。(4分)
【解析】第7段中的“孤独”是少年因不谙世事而孤芳自赏、主动沉迷、不愿超越的“孤独”。(2分)第9段的“孤独”,是“我”中年时因“百战归来”“一无所有”,“殉难者已经消逝,复仇者还在襁褓之中”而“躲进蜗牛壳里”“回忆苦味”、“沉浸在致命的虚无的氛围中”的“孤独”。(2分)(意思对即可)
19.从文中看,“这不过是冬眠”一句中“这”指代什么?“冬眠”指什么?(4分)
【解析】①“这”指代“我”“躲进蜗牛壳里”,把感情“放在书卷上面”,“沉浸在致命的虚无的氛围中”。(2分)②暂时的休整、反思;积蓄力量,以利“新的战斗”。(2分)
20.文章引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律令”的作用是什么?(5分)
【解析】①表明“律令”内容是促成“我”的思想转变、和“过去的灵魂告别”的基础(原因);(2分)②“律令”内容可以深化主题,表达“我”对未来“再生”的坚定信念;(2分)③照应前文“轰雷”,突出“律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1分)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简析本文“我”的形象
(2)简析本文的抒情方式
(3)简析本文的结构艺术
【解析】赏析要点:
(1)①“我”是一个感情丰富,有着悲悯情怀的人。如:文中第1段写“我”为杀一只鸡雏而哭泣,对金鱼与小鸟给予爱情,不忍听乞丐的哀号;第5段讲“我”听伤感音乐,“仿佛整个人间都充满着苦难与悲愁”。②“我”是一个能主动寻找精神出路,积极上进的人。如:第8段写“我”不愿“无所事事”,总得给自己找寻一条出路,最后终于走上革命的道路;后文中写到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对“我”产生影响,也是“我”主动寻求精神出路的结果。③“我”是一个严于自省,严于自我解剖的人。如:第8段中写到“我”“悄悄地躲进蜗牛壳里”,把感情收回来放在书卷上面。“从那里静静的咀嚼回忆的苦味,静静的沉淀心湖中的渣滓”。“我”能意识到自己“意志衰退”“心灵迷乱”,最终却能“和过去的灵魂告别”。
(2)①直接抒情(内心独白)。运用第一人称,直接倾诉内心情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②因事缘情。叙说人生经历,选取生活片断,表现内心的丰富情感。③引用他人语言,观照自我灵魂。其中既有亲友对自己的评价,也有哲人名言和文学作品对自己的影响,表达了自己真实的心境。
(3)①本文以“浮沉”(即作者的心路历程)为线索,贯串作者儿时至中年的情感世界,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严谨。②文章前后紧密联系,处处照应。第2段写到叔叔等人的评价,正投合了一个儿童的心思和“正在酝酿”的“孤独”情操,后文就紧扣这种“孤独”情操展开了青年时心路历程的回忆;写到革命后的心境,第9段又用“我重新孤独”照应;第10段文意一转,通过“律令”中“你不是孤独的”再次照应,深化题旨。
七、写作(60分)
22.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把心唤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不得抄袭。
【解析】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