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0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羼水(chàn) 枸杞(qǐ) 道行(héng) 馄饨(hún) 汗流浃背(jiā)
B.籼米(xiān) 腈纶(qíng) 酩酊(dīng) 精髓(suí) 箪食壶浆(shí)
C.棕榈(lǘ) 谮言(jiàn) 晕车(yùn) 佣金(yòng) 千钧一发(fā)
D.挫折(cuò) 确凿(záo) 匕首(bǐ) 胴体(tóng) 扪心自问(mé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安装 精萃 挖墙脚 悬梁刺股 B.发韧 凑合 大姆指 死皮赖脸
C.追溯 旋律 醮墨水 洁白无瑕 D.宣泄 坐阵 气轮机 毫无二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社会生活好比一本大书,需要慢慢地去品读,才能读懂其中蕴含的道理,才能从中获得人生真谛。
B.要把爱心转化成行动,我们需要看问题,找办法,察效果,虽然错综复杂的事态总在阻挠这三步的实施。
C.毛泽东诗词是独具风神的艺术品,更是中国现代史上吐纳风云、评说春秋、飞扬情志的文化现象。
D.李零在其新作中指出,孔子是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与虎谋皮、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个孤立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始终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网络中。
C.尽管西方节日对中国近代节日的多样化产生了影响,但中国近代节日的民族特性并没消失,、其内容、样式基本保留。
D.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之孙周令飞说:“鲁迅一度因政治需要被空洞化,如今,又被物质利益商业化。”为了保护“鲁迅”,他正在申请注册“鲁迅”商标。
B.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C.在我国的古书山海经中也有极光记载。书中谈到北方有个神仙,形貌如一条红色的蛇,在夜空中闪闪发光,它的名字叫“烛龙”。
D.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ITER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的英文缩写,中文简称“国际热核计划”,俗称“人造太阳”计划,因为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即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及核废料。由于原料取之不尽,以及不会危害环境,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
ITER采用的是可控热核聚变能,它的研究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变。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这个特性,构造一个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20世纪下半叶,聚变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磁约速研究大大领先于其他途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类似于面包图形状的环形器,这种面包圈形状的装置被称作“托卡马克”。在这类装置上进行的物理实验取得了一个个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等离子体温度己达4.4亿摄氏度,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6兆瓦。这些成就表明:在这类装置上产生聚变能的可行性已被证实。
为了点燃“人造太阳”,科学家将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一个直径28米、高30米、由10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型圆柱体设备。假如成功的话,核聚变能源将具备重要的、无与伦比的优势。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大得超出人们的想象。形象地说,就是三瓶矿泉水就可以为一个4口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不过,一些批评者却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其实并没有那么保险,还是存在放射性氢原子泄漏、污染环境的可能性。他们还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可以被怀有恶意的人滥用,用于生产核武器。支持者的反驳理由是核聚变发电站没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也不会生成长久的、也就是半衰期很长的核废料。
不管怎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今后30到40年的时间内投入100亿欧元左右的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 2006年1 1月2 1日,参加ITER的7方代表在法国总统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全面启动了世界瞩目的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在前两年,人们已经开始砍伐松林,为实验堆开辟地盘。按计划,2016年,热核实验反应堆将点燃它的第一把核聚变之火。随后,实验堆将运行15到20年。
6.下列各项中不是“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的理由的一项是( )
A.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 B.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
C.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核废料 D.核聚变原料氘和氚可从海水中器取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相关概念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ITER指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
B.作为可控热核聚变能的一种方法,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变。
C.磁约束是指构造一个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殊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
D.“托卡马克”是指一种类似于面包圈形状的目前成就已证明可在其中进行核聚变反应的环形器装置。
8.下列阐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核聚变能研究途径不止一种,其中磁约束研究目前处手领先地位,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 6兆瓦的“托卡马克”。便是很好的证明。
B.为了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 今后30到40年的时间内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
C.目前,参加ITER多方代表已正式签署了相关协定及文件;启动了这一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同时人们已经开始砍伐松林,准备点燃聚变之火。
D.如果利用科学家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的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来点燃“人造太阳”,那么三瓶矿泉水就可以为一个四口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
9.根据原文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有人批评,但支持“人造太阳"计划的人们对其进行反驳的理由极其充分,认为他们所说的情况并不存在。
B.如果按计划到2016年热核实验反应堆点燃了第一把核聚变之火,那么可以预计,商业化核聚变电站将随之运行。
C.法国南部那个由10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型圆柱体设备成功建成将意味着人类完全进入了能源福音的时代。
D.“人造太阳”之梦的实现还需通过重重考验,但无论成败都值得追寻,因为这将大大推进人们对人造能源的探索。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长安士方栋,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
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见一小车,朱茀①绣幰②,青衣数辈,款段③以从。内一婢乘小驷,容光绝美。稍稍近觇之,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尤生平所未睹。目炫神夺,瞻恋弗舍,或先或后,从驰数里。忽闻女郎呼婢近车侧,曰:“为我垂帘下。何处风狂儿郎,频来窥瞻!”婢乃下帘,怒顾生曰:“此芙蓉城七郎子新妇归宁,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觑!”言已,掬辙土扬生。
生眯目不可开。才一拭视,而车马已渺。惊疑而返,觉目终不快,倩人启睑拨视,则睛上生小翳,经宿益剧,泪簌簌不得止;翳渐大,数日厚如钱;右睛起旋螺。百药无效,懊闷欲绝,颇思自忏悔。闻《光明经》能解厄,持一卷浼人教诵。初犹烦躁,久渐自安。旦晚无事,惟趺坐捻珠。持之一年,万缘俱净。
忽闻左目中小语如蝇,曰:“黑漆似,叵耐杀人!”右目中应曰:“可同小遨游,出此闷气。”渐觉两鼻中蠕蠕作痒,似有物出,离孔而去。久之乃返,复自鼻入眶中。又言曰:“许时不窥园亭,珍珠兰遽枯瘠死!”生素喜香兰,园中多种植,日常自灌溉,自失明,久置不问。忽闻此言,遽问妻兰花何使憔悴死?妻诘其所自知。因告之故。妻趋验之,花果槁矣,大异之。静匿房中以俟之,见有小人,自生鼻内出,大不及豆,营营然竟出门去。渐远遂迷所在。俄连臂归,飞上面,如蜂蚁之投穴者。如此二三日。又闻左言曰:“隧道迂,还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启门。”右应曰:“我壁子厚,大不易。”左曰:“我试辟,得与尔俱。”遂觉左眶内隐似抓裂。少顷开视,豁见几物。喜告妻,妻审之,则脂膜破小窍,黑睛荧荧,才如劈椒。越一宿,幛尽消;细视,竟重瞳也。但右目旋螺如故。乃知两瞳人合居一眶矣。生虽一目眇,而较之双目者殊更了了。由是益自检束,乡中称盛德焉。
(选自《聊斋志异?瞳人语》有删节)
【注】①茀(fú):古代车箱上的遮蔽物。②幰(xiǎn):车上的帷幔。③款段:此指骑马慢
行。④翳(yì):凡眼内、外障眼病所生遮蔽视线影响视力的症状皆可称翳。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 步:行走
B.稍稍近 之,见车幔洞开 稍:稍微
C.营营然竟出门去 营营:急忙
D.喜告妻,妻审之 审:仔细看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属于方栋“改过自新”的内容的一项是 ( )
①掬辙土飏生。生眯目不可开 ②倩人启睑拨视,则睛上生小翳 ③懊闷欲绝,颇思自忏悔 ④持之一年,万缘俱净 ⑤翳渐大,数日厚如钱 ⑥旦晚无事,惟跌坐捻珠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长安有一个人士叫方栋,很有才华和名气,但是轻佻冒失不守礼节。每当在路上见到游玩的女子,就神态轻薄的尾随。
B.清明前一日,方栋偶然到城郊散步,看见一个绝色女子,就控制不住自己,不远不近地跟着,被发觉后遭到了严重的惩罚。
C.方栋眼瞎后,听说《光明经》能解除灾难,就拿来一卷《光明经》,求人教他诵读。开始他还心烦气躁,时间长了心情就逐渐平静了下来。
D.蒲松龄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轻薄者必受惩罚,受惩罚并不可怕,只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照样会得到人们的敬重的道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目炫神夺,瞻恋弗舍,或先或后,从驰数里。(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倩人启睑拨视,则睛上生小翳,经宿益剧,泪簌簌不得止。(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虽一目眇,而较之双目者殊更了了。由是益自检束,乡中称盛德焉。(4分) (http://www.51985211.com)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霞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第二句中最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三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②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③ 是古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与北朝《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19世纪法国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被誉为法国社会的“ ”。
④《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 , ”这句名诗上。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萤火一万年
迟子建
①在张家界的一天夜里,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
②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山涧的溪水声幽幽传来。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如果你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非常需要独自和自然进行交流的。
③那是个朗朗的月夜,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竹林里无处不在的月光。我很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而对月光却有着始终如一的衷情,因为它带给人安详和平静,能使紧张的心情得到舒缓与松弛。
④眼前忽然锐利地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在我迷惑不已时,又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与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光的话语。
⑤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末端藏有发光的器官。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它那颤颤飞动的光束不知怎的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白牙、亮丽的丝绸、中世纪沉凝的流水、戏院里琤琮的器乐、画舫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久不衰的物质都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
⑥萤火虫的发光使它成为一种神奇的昆虫,它总是在黑夜到来时才出现,它同我一样不愿沉溺于阳光中。阳光下的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而萤火虫则伏在安闲的碧草中沉睡。它是彻头彻尾的平静,而我只在它发光时才消除烦躁,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它本身是光明的.所以它能在光明下沉睡,只有在黑暗中它才如鱼得水,悠游自如。而哪一个人能申明自己是完全拥有光明的呢?我们曾被一些阳光下的暴行吓怕了,所以我们无法像萤火虫一样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沉睡。我们睡着,可我们睡得不安详;我们醒着,可我们却又糊涂着。萤火虫则不然,它睡得沉迷,醒得透彻,因而它能心无旁骛地舞蹈,能够在滚滚而来的黑夜中毫不胆怯地歌唱。
⑦月光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飞翔时把与它擦身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
⑧萤火虫忽明忽灭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亿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一代地去了,而萤火虫却永不泯灭。旧坟塌了成为泥土,又会有新坟隆起,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地在墓园中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人的白骨中没有释放完全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
⑨我坐在竹林里,坐在月光飞舞、萤火萦绕的竹林里,没有了人语,没有了房屋的灯火,看不见炊烟.只是听着溪流、感受着露水在叶脉上滑动,这样亲切的夜晚是多么让人留恋。
⑩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
16.文中的竹林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
17.请阐述第⑤节文字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18.阅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在作者眼中,萤火虫意味着什么? (6分)
19.作者因为“迫切地想独处一会”而走进一片丛林,最后“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对作者来说,这次游历有什么意义?你从作者的感悟中获得什么启示?(4分)
六、(12分)
20.下面是一份报告,在行文上存在一些毛病,请找出文中5处毛病,并加以修改。(5分)
××区教育局:
按照调整我区中学教育结构的需要,2007-2008学年度我校的高一年级将扩大招生,原来的五个教学班增加到十个教学班。
由于我校教室本已十分严重不足,因此急需新建教室五间。现虽然经我们多方积极进行筹措 ,但仍无法自行解决全部的基建经费,请迅速将所需款项拨到我校,以解燃眉之急。特此请示,希复。
××中学
×年×月×日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21.在下面5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人在文字里前行, , 。带上心情去文字里旅游, , , ……我们就陶醉了,微笑与泪水变化着表情,那铅字就幻化成感受,我们的路途有多样的心情相随。
①退去虽然退去,而心中早已涌起了某种情怀 ②一个个字像火车穿外的风景
③沿途有灿烂如阳光的喜 ④也有淅沥如雨的哀 ⑤有随风而逝的怒
22.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并什对这则新闻内容,进行简要评述。(不超过40字)(4分)
昨天,在中华骨髓库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深圳的黄伟华从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何鲁丽手中接过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荣誉证书”,他的加入让中国骨髓库库容数字变成了70万。
记者了解到,中国髓库自2001年重新启动来,已经有70万志愿者加入,可以满足60%患者的初次配型。在茫茫70万大军中,有800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34名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还被送往了美国、英国、瑞士等多个国家,去挽救白血病人的生命。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表示,中华骨髓库已经拥有了70万份资料,但是相对于全球15亿华人口基数和近百万等待移植的病人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主要内容】(2分)
【简要评述】(2分)
七、写作(60分)
23.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把心唤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B. qíng 为jīng suí为suǐ shí为sì C. jiàn为zèn fā为fà D. tóng为dòng méng为mén)
2.D (A. “萃”为“粹” B. “姆”为“拇” C. “醮”为“蘸” D. “阵”为“镇” “气”为“汽”)
3.B(A蕴含:包含,包含在内。B前后不构成让步关系,“虽然”宜改为“然而”。C吐纳风云:关注、思考并评说社会历史的人物、事件。D与虎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
4.C(A句式杂糅,应为“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而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成分残缺,“关系网络中”缺与之搭配的动词,改为“始终处在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网络中”。D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改为“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5.A(B“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与后面“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是不同层次,可以改中间顿号为逗号;C《山海经》是书籍作品名称,应用书名号;D叶圣陶的话语是独立语句,“(《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是对其出处作补充注明,是句外括号,应移至引号外。)
6.A(A项是讲其原理,与题干无关。据原文“由于原料取之不尽,以及不会危害环境,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等相关文字可知BCD三项均是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
7.A(据“ITER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的英文缩写”等信息可知,ITER不是指一个过程,而是实现这一过程的计划。)
8.B(据原文“在这类装置上进行的物理实验取得了一个个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等离子体温度已达4.4亿摄氏度,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6兆瓦”.可知,“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6兆瓦”是在“托卡马克”中进行的实验,而非言其本身功率,因此A项错误。据原文倒数第二句信息可知,人们砍伐松林是为实验堆开辟地盘,而点燃聚变之火按计划要到2016年,因此C项错误。“规模庞大的设备”尚未造出,“三瓶矿泉水就可以为一个4口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只是形象说明假如成功,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之大,而非实指,因此D项错误。)
9.D(A项,支持者只是认为有进行研究的必要,批评者所说的潜在危险难保不出现。B从点火到技术成熟还需要通过诸多考验,“商业化核聚变电站将随之运行”的判断缺少足够的支撑。C项,其成功能释放巨大的能量,但据批评者的意见可知,这不见得完全是人类的福音,如果利用不当,也可能成为人类巨大的灾难。根据常理和多个国家政府的投入可知D项正确。)
10、B 11、D 12、B
【参考译文】
长安有一个人叫方栋,很有才华和名气,但是轻佻冒失不守礼节。每当在路上见到游玩的女子,就神态轻薄地尾随着她。
清明前一日,方栋偶然到城郊散步,看见一辆小马车,红色的绣花车帷,几个穿着青衣服的女孩骑马慢慢地跟随在车后。其中一个婢女,驾着一辆小型四马拉的车,姿色美丽到极点。方栋逐渐走近偷看她,见车帘打开,里面坐着一个十六岁左右的女郎,姿色艳丽,更是方栋一辈子没有看见过的美丽。方栋看得眼花缭乱,魂不守舍,恋恋不舍地看着她不愿离去,有时走在车的前面有时落在车的后面,跟着车子走了几里远。方栋突然听见车里女郎喊婢女靠近车的旁边,说:“替我放下帘子。哪里来的轻薄男子,竟然频频来偷看!” 婢女于是放下帘子,愤怒地看着方栋说:“这是芙蓉城七郎先生的新婚妻子,回娘家省亲,不同于一般乡间妇女,任由你这秀才乱看!”说完,抓起一把路上的土洒向方栋。
方栋眯着眼睛不能够睁开。刚一擦净眼睛,睁眼一看,车马已经远去。方栋怀着惊疑之心回家。回家后方栋始终觉得眼睛不舒服。使人翻开眼皮仔细察看,原来眼睛上生出了一块小小的脂膜;过了一晚更加严重,眼泪簌簌往下掉不能停止;脂膜逐渐增大,几天后像铜钱一样厚;右眼睛生出了螺旋形的脂膜,用各种药医治也无效。方栋内心郁闷,痛苦欲绝,想到这事,心中非常后悔。他听说《光明经》能消除灾难,就拿来一卷《光明经》,求人教他诵读。开始时他还心烦气躁,时间长了心情就逐渐平静了下来。
方栋早晚无事,只是打坐捻珠。这样坚持了一年,各种杂念都没有了。突然听到左眼中有像苍蝇鸣叫一样的声音说话:“黑漆漆的,太令人难耐了!”右眼中答应说:“我可以同你出去游玩一会儿,解除这闷气。” 方栋逐渐觉得两个鼻孔中,有东西在蠕动,鼻孔发痒,好像有东西从那里出来,离开鼻孔出去了。过了很久那东西才返回,又从鼻孔中进入眼眶中。又说:“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看园亭,那些珍珠兰就快要枯死了!” 方栋向来喜欢香兰,园中种植了很多,平常亲自灌溉,自从双眼失明,长久搁置在一边没有过问。忽然听到这话,就问他的妻子:“怎么让兰花枯死了?”妻子问他从哪里知道的。方栋于是告诉她缘故。妻子到园亭查验,兰花果然槁死了,她非常惊异。她静悄悄地躲在房中等待小人出来,不一会儿,她看见有小人从方栋鼻孔内出来,不到豆粒大,急忙迅速地飞出门去了。小人逐渐飞远了,方栋的妻子没有看见他们到了哪里。不久,两个小人手拉着手飞回来,飞到方栋脸上,就好像蜜蜂和蚂蚁进入巢穴一样。像这样过了两三天。又听到左眼中的小人说:“通道太曲折,来往很不方便,不如自己打开门。”右眼中的小人答应说:“我面前的墙壁太厚,非常不容易。”左眼中人说:“我试着开一开,如果开通了和你一同使用。” 方栋就觉得左眼眶内隐隐像有东西被抓破。过了一会儿,睁开眼睛看,清清楚楚地看见了几样东西。方栋高兴地告诉妻子,妻子仔细看他的眼睛,原来眼睛中的脂膜已经开了一个孔,黑色的眼珠亮晶晶的,就像刚刚划开的花椒。过了一晚上,脂膜全部消除了;仔细一看,竟然是两个眼珠。只是右眼睛的螺旋形的脂膜和原来一样,才知道两个眼眶中的人合住在一个眼眶了。方栋虽然一只眼睛瞎了,但比有两只眼睛的人,看东西更加清楚明白。从此方栋更加约束自己的行为,乡里的人都称赞他的美德。
13.(1)方栋看得眼花缭乱,魂不守舍,恋恋不舍地看着她不愿离去,有时走在车的前面有时落在车的后面,跟着车子走了几里远。
(2)使人翻开眼皮仔细察看,原来眼睛上生出了一块小小的脂膜。
(3)方栋虽然一只眼睛瞎了,但比有两只眼睛的人,看东西更加清楚明白。从此方栋更加约束自己的行为,乡里的人都称赞他的美德。
14.(8分)(1)点,写山的形态,说明山在远处,以形写神,空灵悠远。(也可答“淀”字很传神,淀:即“靛”,写出了秋山苍翠,比喻贴切逼真。)(每点1分)
(2)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江天秋雁晚归图。(2分)选择秋日傍晚典型意象,比喻贴切,拟人新颖,动静结合,从视觉、听觉、触觉(露冷)多角度地渲染秋天氛围,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闲适愉悦心情(3分)
15.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②梧桐更兼细雨③《孔雀东南飞》 百科全书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6.(4分)竹林的特点是安静(澄净、幽静、平静等均可,2分)。作者运用间接描写的手法(或“衬托”。或“以声衬静”,1分),通过描写竹林中清爽的空气,竹林中无处不在的清朗的月光,发光的萤火虫以及山涧的溪水声来写出竹林的安静(1分,答出“空气”“月光”“萤火虫”“溪水声”中的三种即可)。
17.(4分)画线文字形象地表现了“旧时光”的“呈现”,拓展了文章的内容(2分);跟第⑧节(或下文)文字相互照应,表现萤火虫身上负载的历史内涵(2分)。
18.(6分)第一问,“阳光下”喻指我们的日常生活(1分),我们在平常庸碌的日子里生活得疲惫、烦躁、恐惧、糊涂,因此作者常常想要逃离这样的生活(2分,答“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1分)。第二问,在作者眼中,萤火虫象征着安详、单纯、自由、光明、神异、恒久(3分,答出两个1分,三个2分,四个3分)。
19.(4分)第一问,这次游历使作者理解了过往生命的意义,消减了人生旅途中的疲惫、烦躁和恐惧,获得了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2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问,示例:人生有追求,有奋斗,也难免有伤害,有痛苦。人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可以思考,可以调整,从而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2分,开放题,只要从文本出发,言之成理即可)
20.①“按照调整我区中学教育结构的需要”中“按照”改为“根据”。 ②“原来的五个教学班增加到十个教学班”中在“原来”前加“由”。 ③“由于我校教室本已十分严重不足”中删掉“十分”。 ④“现虽然经我们多方积极进行筹措”中删掉“进行”。 ⑤“请迅速将所需款项拨到我校”改为“亟望能给予拨款”。
21.②①③⑤④
22.(4分)
【主要内容】(2分)中华骨髓库库容已达70万(1分),但仍然不能满足患者需求(1分)。
【简要评述】(2分)答题要点:关注白血病患者(1分),奉献我们的爱心,愿更多人成为志愿者(1分)。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