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最新试题首页

2008届安徽高考信息交流试卷(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l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中“考场座位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场座位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稽查/稽首 削减/削铅笔 粘贴/粘皮带骨 男主角/头角峥嵘
B.游说/说服 光栅/木栅栏 胳臂/三头六臂 没奈何/没齿不忘
C.着数/着重 亲戚/亲家母 叨扰/絮絮叨叨 模仿秀/大模大样
D.埋单/埋怨 弹丸/弹跳力 蹊跷/独辟蹊径 扎头绳/包扎伤口
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欧盟委员会对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厘岛路线图”表示炊迎,同时呼吁各方________承诺,迅速行动。
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________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年休假、探亲假不相互冲抵;法定假日不计人年休假期。
③将于20l0年在合肥举行的全国体育大会是与全运会并列的国内综合性体育赛事。全运会与奥运会接轨,__________全国体育大会__________把非奥运会的项目全部吸纳进来。
A.谨守 适逢 但/却 B.恪守 适逢 而/则
C.恪守 刚好 而/则 D.谨守 刚好 但/却
3.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9.11”事件已淡出了人们的话题,伊拉克战争也成了明日黄花,然而直到现在,山姆大叔也没能祓除被恐怖主义种在心头的魔蛊。
B.自《狂人日记》发表以后,鲁迅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又陆续创作了《孔乙己》《药》等小说,表达自己对国民性格的冷峻思考。
C.20世纪末以来,影像艺术逐渐成为时尚,俨然成为各种艺术媒介中的泰山北斗,但影像作品却在如今火热的艺术市场上不尽人意。
D.小王进城打工方一年,春节回来,但见她头发花红柳绿,脸上涂脂抹粉,说起话来嗲声嗲气,着实让村里人大吃一惊,刮目相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被媒体奉之为“内地第一美男子”乃至“中国第一美男子”的当红影视明星黄晓明,昨天在合肥百大CBD广场为自己的新专辑《IT’S MINC》进行了签售。
B.教育制度到底应使学生与学习之间保持怎样一种关系?当前学生对科学和阅读的兴趣日益下降的情况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C.近来有媒体热炒奥运冠军刘翔和世界小姐张梓琳的绯闻,刘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却显得很坦然,他笑着说:“绯闻就是绯闻,不是事实,所以没有关系。”
D.“世界最美单词”评选大赛结果产生,土耳其语单词“YaKamoz”为世界最美单词,翻译中文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中文单词“呼噜”则位居第二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研究人员发现有些人即使不情愿地拿出钱,只要资金用于正义事业,他们掏钱的感觉也是良好的。这可能会促使经济学家们重新考虑:到底是什么支配了我们对纳税和其他财政政策的反应?
从宏观上来看,这种行为体现的就是利他主义,也就是关心他人利益的行为方式。有时,这种行为表现为一种跟施舍行为有关的“温情效应”。经济学家们推测,这种情况下的行为并不完全是无私的,因为施舍者是为了感觉良好才进行捐赠的。然而经济学家们又提出,并不是所有温情行为都是利己的。有些人只要看到善良的行为,积极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这叫做“纯粹利他主义”。
如今,在美国俄勒冈大学,一个由神经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协作小组对关心慈善事业的公民进行了脑部研究。研究人员招募了1 9名女生,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对她们大脑的尾状核和伏隔核进行监视。尾状核和伏隔核是大脑的古老区域,负责产生快感和满足感。每个学生都参加一项以慈善施舍为主题的经济活动。首先她们各收到了100美元的硬币,并得知研究结束后,不管剩多少钱她们都可以据为已有。然后她们了解到一家地方食品施舍机构将从她们的资金中接受捐赠,数额不定。
接下来,这些志愿者看着屏幕,同时由一个电脑程序来决定如何利用她们的资金。有时,学生们可以选择是否向食品施舍机构进行捐赠。有时,电脑会从她们的资金中“征税”,自动地捐到这家食品施舍机构。
多数研究对象在自愿捐款后经历了温情效应,但也有人对纯粹利他表现得极其兴奋。在纯粹利他一组中,当食品捐赠机构收到钱的时候,甚至正当被征税的时候,志愿者大脑的快感区就会亮起来。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研究对象看到电脑随便地将钱放到食品捐赠机构的账目下时,比看到她们自己的资金突然增加所表现出的积极反应更加强烈。研究小组在6月1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表现出纯粹利他行为的学生比只经历温情效应的学生捐款多出一倍。该研究的发起人之一乌尔里克?梅尔表示,这些发现会使经济学家吃惊,因为这表明有些人更关心的是钱是否用于公共利益,而不是更关心是否为自己所拥有。,
加州斯坦福大学一位叫布莱恩?诺特森的神经科学家表示,该论文可能会成为神经经济学领域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因为这表明了自然科学可以帮助解决社会科学问题。诺特森说,进一步针对男人、穷人或者外国人等人群进行的大脑研究将会很精彩,可以用来观察我们大家是否都能够通过施舍而获得神经上的回报,或是否女大学生们往往表现得特别慷慨。
(选自2007年6月21日《南方周末》,有删节)
5.下列对“利他主义”的阐述符合文意的一项足
A.利他主义是一种关心他人利益的行为方式,但这种关心却包含着一些利已的成分——捐赠钱物使自己感觉良好。
B.利他主义的行为有两种具体情况:一是跟施舍行为有关的“温情效应”,二是跟施舍无关的“纯粹利他主义”。
C.利他主义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科研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对关心慈善事业的公民进行脑部研究而提出的新概念。
D.利他主义的研究成果也许可以帮助经济学家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人们对纳税和其他财政政策产生反应的支配因素。
6.根据原文,下列对科学家关于“利他主义”的研究过程阐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首先志愿者各收到了100美元的硬币,被告知向一家地方食品施舍机构进行捐赠,数额不限,剩下的钱不管多少都可以据为已有。
B.志愿者看着电脑屏幕,同时由一个电脑程序决定如何利用她们的资金。志愿者有时可以自愿捐赠,有时则是被动地拿小自己的钱。
C.研究者通过核磁共振成像仪进行监视时发现,多数志愿者在自愿捐款后经历了温情效应,但也有人对纯粹利他主义表现得极其兴奋。
D.研究小组在6月1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表现出纯粹利他行为的学生比只经历“温隋效应”的学生的捐款多出了一倍。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利他主义的研究结论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更关心的是钱是否用于公共利益,而不是更关心是否为自己所拥有。
B.布莱恩?诺特森将进一步针对男人、穷人或外国人等人群进行关于利他主义的研究,这一研究将会更精彩,值得期待。
C.关于利他主义的研究成果之所以具有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表明了自然科学可以帮助解决社会科学领域内存在的问题。
D.对利他主义的进一步研究,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施舍与获得精神回报的关系,以及不同性别人群的慷慨差别。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l0题。
五泄
【一】
越人盛称五泄,然皆闻而知之,陶周望虽极言五泄之好,其实不曾亲见,与我等也。发郡城凡二日至诸暨县,县去五泄尚七十余里,次日始行,一路多顽山,无卷石可入目者。余私念:看山数百里外,敝舟赢马,艰辛万状,今诸山态貌若此,何以偿此路债?周望亦谓乃弟:“余辈夸张五泄太过,若尔,当奈中郎笑话何?”独静虚以为不然。顷之,至青口,两山夹天如线,山石玲珑峭削,若叠若镂,数里一壁,潭水滑滑流壁下。一壁上有古木一株,上人云是沉香树,一年一花,猿猱所不到。其他非奇壁,则皆秾花异草,幔山而生,红白青绿,灿烂如锦。映山红有高七八尺者,与他山绝异,因相顾大叫曰:“奇哉!得此足偿路债,不怕袁郎轻薄也。”王静虚曰:“未也,尔辈遇小小丘壑,便尔张皇如是,明日见五泄,当不狂死耶?”静虚曾习定五泄三年,以是知之极详。余与公望闻之,喜甚,皆跳吼沙石上。缓步十余里,始至五泄僧房。静虚日:“牛羊下矣,五泄留供来日朝餐。”
【二】
五泄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恨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写其高古喷薄之势为缺典耳。石壁青削似绿芙蕖,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飞瀑从岩颠挂下,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因忆会稽赋有所谓“五泄争奇于雁荡”者,果尔,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暮归,各得一诗。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是何等语。时夜已午,魈呼虎号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三】
一二三四等泄,俱在山腰,五级而下,飞涛走雪,与第五泄率相类。山路甚险阻,余等从山下观之,时,新雨后,苔柔石滑,不堪置足,一手拽树枝,一手执杖,踏人肩作磴,半日始得那一步,艰苦万状。山僧云:自此往富阳便是平地,不复下岭。
(选自崇祯刻本《钟伯敬增定袁中郎全集》卷九,有删改)
8.下列句中加点宁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我等也 等:等待
B.一年一花 花:开花
C.五泄留供来日朝餐 餐:欣赏
D.半日始得那一步 那:通“挪”,移动
9.下面各组句子全都从侧面突出五泄奇观的一项是
①一路多顽山,无卷石可入目者
②奇哉!得此足偿路债,不怕袁郎轻薄也
③余与公望闻之,喜甚,皆跳吼沙行
④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
⑤所日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是何等语
⑥飞瀑从岩颠挂下,雷奔海立,声闻数里
A.②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面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从诸暨到五泄的途中所见诸峰没什么值得观赏的,于是觉得此行舟马劳顿恐无收获。从全文看.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静虚对五泄环境很熟悉,在行游人中最足沉着镇定。作者拿他与众人对比,突出众人始而失望、既而惊叹、终而喜甚的心情。
C.登临水石俱奇绝的五泄,作者恨自己无李白、苏轼一样的文采,无法用华章丽文来细致逼真地描绘它的高古喷薄的壮观景象。
D.第三部分写一行人自山顶而下力经险阻,艰苦万状。观景的艰难与景色的奇绝相互映衬,以此结尾,收笔自然,令人回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http://www.51985211.com)
(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3分)
1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①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②,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行其所。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幽厉:指周幽王和周厉王。②《韶》:虞舜时乐曲名。
(1)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友人出塞
【清】吴伟业
鱼海①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
劝君休望零支塞②,木叶山头是故乡。
【注】①鱼海:海名,在内蒙古之境。②零支塞:友人出关必经边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
(1)当友人离去时,诗人本该劝他回望故乡,却断然劝他“休望”,岂非太不合情理?为什么?(4分)

(2)诗中友人尚未离去,但离后景象已在眼前。这是一种什么景象?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题)(5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渐车帷裳。(《诗经?氓》)
(3)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4)屈平正道直行,_________________,以事其君。(司马迁《屈原列传》)
(5)水击三千,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6)_________________,择善而从之。(魏征《谏太宗十思书》)
(7)_________________,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
(8)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水乡茶居
杨羽仪
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每个村庄,百步之内,必有一茶居。这些茶居,不像广州的大茶楼,可容数百人;每一小“居”,约莫只容七八张四方桌,二十来个茶客。倘若人来多了,茶居主人也不心慌,临河水榭处,湾泊着三两画舫,每舫四椅一茶几,舫中品茶,也颇有兴味。
茶居的建筑古朴雅致,小巧玲珑,多是一大半临河,一小半倚着岸边。凭栏品茗,八面来风,即便三伏天,这茶居也是一片清凉的世界。
茶居的名字,旧时多用“发记茶居”、“昌源茶室”的宝号。现在。水乡人也讲斯文,
常常可见“望江楼”、“临江茶室”、“清心茶座”等雅号。
旧时的水乡茶居,多备“一盅两件”。所谓“一盅”,便是一只铁嘴茶壶配一个瓦茶盅,壶里多放粗枝大叶,茶叶味涩而没有香气,仅可冲洗肠胃而已。所谓“两件”,多是粗糙的大件松糕、芋头糕、萝卜糕之类,虽然不怎样好吃,却也可以填肚子,干粗活的水乡人颇觉实惠。现时,水乡人品茗,是越来越讲究了。茶居里再也不见粗枝大叶了,铁嘴壶也被淘汰了。换上雪白的瓷壶。柜台上陈列着十多种名茶,洞庭君山、云南普洱、西湖龙井、英德红茶……偶有一两种大众化的,也至少是茉莉花茶和荔枝红了。至于那“两件”,也绝非粗品。而是时兴的“干蒸烧卖”、“透明鲜虾饺”、“蛋黄鱼饼”、“牛肉精丸”之类,倘要填肚子,也很少吃糕,而多取荷叶糯米鸡了。
水乡人饮茶,又叫“叹”茶。那个“叹”字,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不论“叹”早茶或晚茶,水乡人都把它作为一种享受。他们一天辛勤劳作,各自在为新生活奔忙,带着一天的劳累和溽热,有暇“叹”一盅茶,去去心火,便是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我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些,它也可以达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叹”茶的特点是慢饮。倘在早晨,茶客半倚栏杆“叹茶”,是在欣赏着小河如何揭去雾纱,露出俏美的真容么?瞧,两岸的番石榴、木瓜、杨桃果实,或浓或淡的香气,渗进小河里,迷蒙、淡远的小河,便如倾翻了满河的香脂。也许,是看大小船只在半醒半睡的小河中摇橹扬帆来去,看榕荫、朝日和小鸟的飞鸣吧。倘在傍晚,日光落尽,云影无光,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的暮色里,船上人的吆喝声渐渐远去了,河面被一片紫雾笼罩。不知不觉,皎月悄悄浸在小河里……此境此情,他们“叹”茶,动辄一两个小时,有如牛的反刍,也是一种细细品味——不是品味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
一座水乡小茶居,便是一幅“浮世绘”。茶被“冲”进壶里,不论同桌的是知己还是陌路人.话闸子就打开了。村里的新闻、世事的变迁、人间的悲欢,正史的还是野史的,电台播的大道新闻还是乡间小道消息,全都在“叹”茶中互相交换。说着,听着,有轻轻的叹息,有呵呵的笑声,也有愤世嫉俗的慨叹。茶客们“叹”着茶,便心碰心儿。茶越“冲”越淡了。话却越说越浓。
这样的“草草杯盘共一欢”,便是水乡生活中的诗。生活有了诗,“叹”茶也如吃酒,且比酒味更醇,而世间最好的酒肴,莫过于生活中的诗了。有了诗,桌上即使摆着盐渍鸡、炸禾花雀、炖水鱼,也味同嚼蜡了。唯独那一盅茶,绝不可放弃,因为它也能“酿”出生活中的诗来。
月已阑珊,上下莹澈,荼居灯火的微芒,小河月影的破皱,水汽的飘拂,夜潮的拍岸,一座座小小茶居在醉意中。一切都和心象相融合。我始觉这个“叹”字的功夫,颇如艺术的魅力,竟使人“渐醉”……
14.文章开头说,“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茶居的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叹”是本文的一个关键词,水乡人在“叹茶”时都品味和享受到了些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样的‘草草杯盘共一欢’,便是水乡生活中的诗”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一段描写的意境很美,试从写景状物技法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 5分)
18.2008年4月2日,明智中学组织了一场迎奥运知识竞赛,高三(2)班高明明同学获得了第一名。学校准备给获奖同学颁发奖状以示鼓励。请你代表学校给高明明同学写一份奖状。(3分)

19.请纠正下列在报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表达错误。(6分)
(1)叶至善的作品朴实无华,淳厚绵远,颇有乃父之风。

(2)铲除腐败,最根本之策是要给不断膨胀的权欲戴上紧箍咒。

(3)在国际大学辩论赛第一场比赛中,正方和反方一番唇枪舌战,最终谁也没说服谁。

20.“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是苏轼在《赤壁赋》里对客人箫乐的描写,把对音乐独特的听觉感受描写成具体细腻的视觉形象,生动感人。请你运用这种方法描述自己听某段戏曲或乐曲的感受。(6分)
【注意】运用比喻和排比修辞格,50—80字。

七、(60分)
21.请以“大道无积雪”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1)文体不限。
(2)书写规范,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不得抄袭
2008届安徽高考信息交流试卷(二)
语文参考答案
一、(1 2分,每小题3分)
1.C (A项读音分别为jī/qǐ xuē/xiāo zhān/zhān jüé/jiǎo,B项读音分别为shuì/shuó shān/zhà bei/bì mò/mò,C项读音分别为zhāo/zhuó qīn/qìng tāo/dāo mó/mú,D项读音分别为mái/mán dàn/tán qī/xī zā/ zā)
2.B(恪守,严格遵守;谨守,小心谨慎地遵守;“恪守”更符合语境。适逢,恰巧赶上,书面语;刚好,正好是,口语。第二句应选择书面语词。“而……则……”表前后两种情况的并列对照,符合第三句的逻辑和语意)
3.A(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应时作用的景物,可用于指被人淡忘的伊拉克战争。B项“一发不可收拾”意为更加不可整治;此处应换为“一发而不可收”意为“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下来”。C项“泰山北斗”比喻在某一领域受人景仰的权威人士,适用于人而不能适用于物。D项“刮目相看”,用新眼光来看待。一般指某人比以前有所进步,因而让人改换对他的看法,不用于指某人的不好的变化让别人改变对他的看法)
4.B(A项不合逻辑,被动句中受事者应在“被”字前或省略,此句中“奉之为”的“之”即是受事者,不能放在“被”字后,应删去“之”。C项有歧义,“奥运冠军刘翔和世界小姐张梓琳的绯闻”有歧义,既可理解为两人之间的绯闻,又可理解为两人各自的绯闻。府在“张柠琳”后加“之间”,消除歧义。D项结构混乱,不合逻辑,“则位居第二名”是句式杂糅,要么改为“则位居第二”,要么改为“则居第二名”)
二、(9分。每小题3分)
5.D(A项“利他主义”中“纯粹主义”则不包含“利己”成分。B项认为“纯粹利他主义”“跟施舍无关”,不正确。C项说“利他主义”是经济学家在这一研究中新提出的概念,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D项从第一段中可以得知)
6.B(A项叙述的过程不对,首先收到100美元,并被告知剩下的钱可据为己有,然后了解到她们的捐赠对象是一家地方食品施舍机构。C项“纯粹利他主义”应改为“纯粹利他”,这里用于指行为本身,而不是指行为的方式或指导思想。D项属研究的结果,不是研究过程。)
7.D(A项“人们”应是“有些人”。扩大了范围。B项根据原文,无法判断诺特森将是否参与进一步的研究。属无中生有。C项肯定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意义”不合原文,原文中有“可能会成为”的说法。属绝对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8.A(等:相同)
9.B(第③句以我与陶公望的欢呼雀跃来侧写,第④句以别后梦中情景来侧写,第⑤句以众人所作诗歌来侧写。①②句与五泄奇景无关;⑥是正面描写五泄奇观)
10.C(根据原文,作者是遗憾没有李白之诗、苏轼之文来作为描写五泄的典范)
四、(23分)
11.①译文:周王室衰微,因此才有讽刺时政的《关雎》问世,周幽王,周厉王统治衰微,因此礼乐败坏,诸侯恣意妄行,天下的政令由强大的诸侯国发布。(“作”,问世,产生,占1分;“微”, 衰微,占1分,“政由强国”省略句式占1分,全句通畅占1分)
②译文: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废弃而邪道兴起,于是编订《诗经》《尚书》,修订和振兴礼乐制度。(“闵”同“悯”,担忧,占1分;“论次”,编订,占1分;“修起”,修订和振兴,占1分。全句通畅占1分,共4分)
③译文:(孔子)到齐国去听到了(虞舜时代的)《韶》乐,接连三个月,吃肉都忘了它的香味。(“适”,到,占1分;“三月不知肉味”,接连三个月,吃肉都忘了它的香味,占1分,如果译为“三个月未吃到肉”则不给分)
12.(1)途中的回望,令他在孤身天涯中,更增几分乡关日远、一去难返的哀慨和绝望。(2分)诗人的劝慰,正是深切地把握了友人出塞时的凄绝心态。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2分)
(2)这是一种出塞途中的凄凉景象:(1分)在草木萧条的鱼海畔,在寒冽的塞外霜天下,正蹒跚着一个孤独的身影。更从西风如泣中,渲染那流徙天涯的“断肠”之悲。(2分)主要运用虚拟笔法。(1分)
13.(1)畏途峻岩不可攀 (2)洪水汤汤
(3)石破天惊逗秋雨 (4)竭忠尽智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简能而任之
(7)生人作死别 (8)却话巴…夜雨时
五、(22分)
14.①分布广规模小。 ②建筑小巧玲珑,古朴雅致。 ③半临河半临岸。
④名称斯文典雅。 ⑤茶具与茶食精致讲究。(每点1分,第②点2分)
15.①享受香茶:不是喝酒,却能至“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②欣赏风景:倚栏远眺,但见小河笼纱、佳木挂果、H出月坠、鸟飞云散。
③品位生活:村里的新闻、世事的变迁、人间的悲欢等都在品茶中相互交换着。(每点2分)
16.诗是指美好的事物。水乡生活中的诗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①从一盅茶能看出水乡今昔的巨大变化:茶具、茶叶、茶食由粗糙变精致;喝茶由“充洗肠胃、填饱肚子”变为“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
②从品茶中能看出水乡纯朴的风情与水乡居民良好的精神状态:品茶是心与心的交融,也是对当下生活的赞美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
17.①情景交融:作者把客观事物的细致刻画同自己主观情感的抒发紧密结合起来,小小茶居在醉意中,人也渐渐沉醉。
②动静结合:月影破皱,水汽飘拂,微风吹过,为静态的画面带来了动感;夜潮拍岸,以动衬静,更见境界幽美。
③角度变换:上有月色阑珊,下有灯火微茫,近见水汽飘拂,远闻夜潮拍岸。多角度富有层次的描写,共同创造出令人沉醉的迷蒙境界。(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六、(15分)
18.(2分)示例:
奖状
高明明同学:
你在我校迎奥运知识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明智中学
2008年4月2日
(内容1分,格式2分)
19.(6分)
(1)“乃父”用词不当;“乃”,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意思;而不是第三人称代词。(2分)
(2)“戴上紧箍咒”用词不当。金箍足可以戴的,而紧箍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2分)
(3)“唇枪舌战”有误,是“唇枪舌剑”和“舌战群儒”两者杂糅的产物。
【解析】汉语词汇中有“唇枪舌剑”,义为唇如枪,舌如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也有“舌战”一词,《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节,“舌战”指口头交锋。“唇枪舌战”显然是两者杂糅的产物。(2分)
20.(6分)参考答案示例:
示例l:张楚的音乐总是如冷光般在烈日炎炎当空照的长街上石破天惊;如同穿着黑色长衣长裤的小孩以炯炯的目光宣告他的寒冷;冷得骨头出现一道一道裂缝,像个易碎的水晶杯子。(摘自郭敬明《一个仰望天空的小孩》)
示例2:秦腔总是如同狼烟般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天空下冲天而起,如同黄土坡上苦难生命敲击安塞腰鼓的呐喊,如同暴风雪般抽打得着脸与心像刀割一般痛。
(内容2分;排比、比喻各2分,修辞使用恰当与否酌情赋分)
七、(60分)
21.参照2007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2008年《考试说明》。
【附】参考译文
【一】
越地人盛赞五泄,然而对这些我们都是听说而得知的,陶周望虽然极力说五泄很美,其实他并没有亲眼见过,与我是一样的。从郡城出发总共走了两天到达诸暨县,该县距离五泄还有七十余里,第二天开始上路,一路上有许多顽山,没有值得观赏的大石头。我暗地里想:到几百里外看山,舟马劳顿,无比艰辛,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山却是这种模样,拿什么来偿还这次路债?陶周望也对他的弟弟说:“你们把五泄夸张得太过分了,如果像这样,那么被袁中郎笑话怎么办呢?”只有王静虚不以为然。不久来到青口,只见两山相夹。中间只留一线天空,山石玲珑陡峭而又瘦削,好象是堆叠在一起,又好象是被镂空的模样。走了几里路见到一处石壁,潭水滑滑的流到石壁下。有一块石壁上有一株古树,上人说那是沉香树,一年开一次花,那是连猿猱也攀登不到的地方。其他地方也没有什么奇异的石壁,都只是些繁花异草,满山生长,或红或白或青或绿,像锦绣一样灿烂。有的映山红有七八尺高,与其他山上的一点也不一样,因而彼此对视,大声叫道:“真奇特啊!看到这样的风景就足够偿还路债了,再也不怕被袁中郎小看了。”王静虚说:“这还不够呢,你们见到小小的丘壑就如此的高兴,明天见到五泄,还不会疯狂而死吗?”王静虚曾经在五泄养静三年,因此对这里知道的极为详细,我和公望听到这样的话,非常高兴,都在沙石上又跳又叫。慢慢步行十几里,才来到五泄僧房。王静虚说:“牛羊已经下山归家了,五泄美景留到明天早晨再来欣赏吧。”
【二】
五泄水石都堪称奇绝,离开它三天后,在梦中仿佛还听到那波涛奔涌的声音。只遗憾没有李白之诗、苏轼之文,因而自己描写五泄高古溃薄之势缺少范文。石壁黛青瘦削,好象是绿芙蕖,有一百多仞高,像城墙一样巨大,石头的颜色好象是被水洗干净了一样.从地里突兀出来,上面没有一点泥土。飞瀑从岩石的顶部挂下来,声若奔雷势如海涌,声音传到几里外,那飞瀑巨大得好象有十围之粗的玉石,真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观啊!我于是想起会稽赋上有这样的话“五泄争奇于雁荡”,果真如此,那么雁荡山的奇美,又当如何呢。晚上回来,我们各自写了一首诗。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已经很奇特了我们的诗歌也就变幻恍惚,无比怪诞,不知道写的是些什么话。这时已是午夜,猛虎怪兽的叫声似乎就在床边,彼此看看对方,须眉毛发全都竖起来,一个个都像是见到了鬼一样。
【三】
一二三四等泄,都在山腰,分五级流下,飞奔的波涛雪浪和第五泄完全一样。山路非常危险难行,我们都从山顶到下面去观赏,这时刚刚下过了一场雨,苔藓柔软石头光滑,不能够在上面行走,我们一手拽着树枝,一手拄着拐杖,踏着别人的肩膀作石级,半天才能挪动一步,无比艰辛。山僧说:从这里前往富阳便是平地,不再有下山的路。

上一篇: 高考语文湖北省黄冈中学200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高考语文2008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