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最新试题首页

皖南八校200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各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 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抉择(jué) 城垣(yuán) 缄口不言(jiān) 引吭高歌(háng)
B.信笺(jiān) 烙印(1ào) 情不自禁(jīn) 骁勇善战 (xiáo)
C.摹仿(mó) 佝偻 (láu) 逸兴遄飞(chuái) 并行不悖(bèi)
D.坍塌(tān) 龋齿 (qū) 火中取栗(lì) 改弦更张(xi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走在大街上,邓丽君的歌声不经意地从某家店铺飘进耳朵,你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恍若隔世地想起自己的青涩年华。
B.这些异常状况与所谓的“先驱者号异常”一起构成了一种暗示,即这些太空飞船很可能受到了某些莫可名状的外力影响。
C.此举旨在为新西兰的主要和重要的财产设施提供更多保护,在一些重要资产接受海外投资的问题上,政府应持谨小慎微的态度。
D.分析人士认为,艾哈迈迪?内贾德此次出访伊拉克也是想警告美国:如果指望伊朗帮助稳定伊拉克局势,那么就不要在伊朗核问题上咄咄逼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一项的是
A.承担北京奥运会气象预测工作的“风云三号”卫星将在5月发射。在做好奥运气象服务的同时,“风云三号”将有效提高极端灾害天气的预测能力。
B.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台湾当局推行“入联公投”,对台海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C.据悉,早在2002年7月,迪斯尼公司便称已和上海市政府签订建迪斯尼乐园的意向书,但五年多来上海迪斯尼项目一直是政府部门的敏感话题。
D.“很多现行政策的制定尽管采取了听政会等形式收集民意,但群众监督渠道仍不够畅通,有些意见还不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一位人大代表这样说。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们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节日之一。可是,_________________想必有人会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怕!
①这为什么呀?其实,很正常,韩国人热爱中国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福祉和恩泽。
②我们同时也看到,马头琴本该成为我们的瑰宝,而那一边也被蒙古人民共和国申报了遗产。
③他们从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对其进行保护,保存了古老的祭祀仪式。
④这年头就怪了:它被全国老百姓认认真真地过着,划龙舟、吃粽子、插艾草,品味黄酒,念颂屈原,却被韩国人拿去报什么世界遗产。
⑤当然,这也不必惊慌,蒙古人敬爱成吉思汗,何必慌张!
⑥但是,若我们古老的文化遗产一件件都被人拿走去注册、去申报、去保护时,我们就
一点也不脸红吗?
A.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②⑤①③⑥ C.②⑤③④①⑥ D.②③④⑥⑤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海子短诗中的重要意象浅析(节选)
谭五昌
任何诗人都有常用的意象和语言表述方式,具体到海子,他的诗歌中的意象基本上是超验的,甚至是神话的。这很可能与海子的生活经验有关。纵观海子一生,他的生活经验其买并不复杂,对世界的经验大都出于阅读和思考。我试图对这些超验的意象进行分析,通过透视其意象的空间,分析意象和它所承栽的情感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海于诗歌的解读提出一种可能。
海子从他熟悉的“乡村”中寻找意象,这里的“乡村”和他的家乡已经不是同一概念,而是他心中对家乡农村场景以及北方农村结合再创造而来。农村是他大学之前的全部生活,他开始写诗的时候也就很自然的选择了农村、土地作为基本的意象。也正是这样的选择,使得他的诗歌有了天然的厚重,并具有承载民族文化底蕴的潜力,也为他后期的史诗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意象基础。
他把“大地”作为“沉默的实体”和最原始本真的素材,以之作为抒情的基点。大地是沉默厚重的,在欲望面前,大地逐渐失去生机。“麦子”象征大地脆弱的生机,生长向天空,却终究不能逃脱被收割的命运。乡村和大地都是一片荒芜,抒情主体不断地叹息“空有一身疲惫”,为了追求精神的安宁和“生”的希望,抒情主体选择了“远行”,向遥远而不可知的”远方”进发。诗人选择了“马”作为抒情主体的坐骑,用鸟和它的翅膀象征抒情主体在天空中翱翔。 “马”和“鸟”这两个和诗人息息相关的意象到了《祖国(或以梦为马)》发展到了极至,“马”化为龙,“鸟”涅粲成为凤凰,抒情主体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诗人对诗歌和真理充满信心,不惜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去追求。“太阳”是真理和秩序,它是激情的源头,也是创作史诗的伟大灵魂的眼睛,它像创世者一样罩视大地,驱赶黑暗,指引着诗人前行。太阳无法照耀的地方就是黑暗,诗人早期创作中,黑暗是温暖的、母性的,黑暗像水一样,是大地的延续,是“无家可归的依靠”;然而到了后期,黑暗更多地呈现出淹没一切的力量,黑暗从“丰收后荒凉的大地”升起,黑暗不再是一种拯救,这时的黑暗,是死亡,是无可依靠。后期的海子诗歌中,随着大阳光芒的减弱,黑暗的慢慢上升,“马”和“鸟”的能量越来越小,“人们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麦子和粮食变成了“绝望的麦子”;诗人不禁疑惑,“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远方”的精神家园究竟在何方?“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晚期海子的“远行”已经不再需要马,翅膀,向远方的进发变成了自我的割裂(《春天,十个海子》),大阳的光明不能照亮他心中的黑暗,纯洁的形象也被鲜血覆盖。
由此看来,海子的意象空间从最初的和谐互补变成了反驳和无助。诗歌意象的空间不断偏移,表明诗人海子创作心态的变化,他本想从黑暗中寻求救赎,在光明中寻找秩序,在远方寻求安慰,但是在他的创作中,这一切最后都归于徒劳。诗人选择了诗歌,而他的诗歌在这种灰暗的创作中,预示了诗人的死亡。 (有改动)
5.有关海子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是海子诗歌的意象源头,由海子对家乡农村场景和北方农村结合创造而来。
B.“麦子”象征大地脆弱的生机,生长向天空却终究不能逃脱被收割的悲剧命运。
C.“马”化为“龙”,“鸟”涅架成为凤凰,表明诗人极端自我和凭借诗歌闻名的野心。
D.“太阳”是真理和“秩序”,是创作史诗的伟大灵魂的眼睛,为海子的诗歌道路指引方向。
6.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海子诗歌中的意象基本上是超验的,甚至是神话的,这与他的生活经验有关。
B.海子的意象空间呈现出来一种走向,那就是从最初的和谐互补变成反驳和无助。
C.晚期海子的“远行”借助于马,翅膀,向远方的进发变成了自我的割裂,太阳的光明不能照亮他心中的黑暗。
D.诗人的早期创作中,黑暗是温暖的、母性的,像水一样,呈现出淹没一切的力量。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已,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透视意象空间,分析意象和它所承载的情感之间的关系,这是解读海子诗歌的最佳
路径。
B.海子是从“乡村”走来的诗人,其诗歌从开始的时候就承载起了民族文化底蕴。
C.诗人对诗歌和真理充满信心,不惜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因此表现出诗歌抒情主体的“远行”。
D.海子选择诗歌作为自我救赎的方式,但后期创作心态的变化使一切归于徒劳,诗歌在灰色的创作中预示了诗人的死亡。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0题。
指 喻
方孝孺
浦阳①郑君仲辩,其容 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 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 不必忧之地,而 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平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疾敝之馀,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 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欤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②。”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洪武辛酉③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浦阳:即浙江浦江县。浦阳江发源于此。唐代曾称浦阳县。②三折肱而成良
医:《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即今言“久病成医”。③洪武辛酉:即洪武十四年(1381)。洪武,明太祖年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容 然,其色渥然 阗:充满
B.已非三月不能 瘳:治愈
C.而 于不可见之初 寓:隐藏
D.以为无 而不知畏 虞:欺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采用了“欲抑先扬”的艺术手法,先写郑君“盛壮”的体魄,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为其后来的“甚病”作了很好的铺垫。
B.文章第二自然段由叙述转入说理,通过强烈的反诘、鲜明的对比和紧密的呼应,揭示出“君子之所深畏”在于祸患常“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
C.“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论辩层层深入,丝丝入扣,强化了逻辑说服力量。
D.本文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完满而透彻地阐明了“天下之事,常发于甚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①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③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④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词风气势豪迈,境界阔大。据《宋史》本传说他“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乾道二年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这首著名词篇。
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③岭诲:两广北靠五岭,南临南海,故称“岭海”。作者曾在这一带任职。④萧骚:稀疏。
(1)“表里俱澄澈”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具有怎样的深层蕴含?(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下片的语句,具体说明词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任意选做5题)
(1)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2)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客至》)
(3)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4)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5)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__________________,便胜却人间无数。 (秦观《鹊桥仙》)
(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屈原列传》) (8)古人之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渡过泊湖
刘鹏程
我要到泊湖的对岸去。穿过阳光下宽阔的湖面,隐隐约约望见远方的村庄,船经过湖面掀起白花花的水,发出细细的、温暖而又亲切的声音。这是我二十年以后第一次踏进泊湖。
我出生在泊湖的边上,我童年和少年的梦想都与泊湖有关。今天我再次踏进泊湖,并非寻梦,而是要到对岸的那个水产开发公司去作一次新闻采访。这些年,泊湖已经被网屏黄金分割成许多养殖公司。这次和我同行的几个人,他们或者兴致盎然,或者若无其事,我知道我的泊湖跟他们的完全两样,我们同时踏进的不是一个泊湖。
实际上,现在渡过泊湖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因为船是飞快的。在我看来,我们乘坐的船不是真正意义的船,至少我在心底始终拒绝把它叫做船,而把它叫做汽艇。我想,真正的船是我20多年前坐的船,那种划着桨或扯着帆的船。而装载我沉甸甸的梦想的,是划着四支桨,或者六支桨的渔船,至今它留给我的仍然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我少年的时光,我就是在这种船上跟我的族兄们打青丝网。也是像现在这样的夏季,湖水满涨,湖面宽阔。我们的渔船趁夜间凉快,日落而作,日出而息。我们沿着泊湖的边上,或者湖头汊尾,在水面上划一个半圆把网放下,然后从网的两头往岸边一步一步地拉,最后收网。收网的时候是最快乐和幸福的,这时候,我们最盼望的是能把船装得满满的,那样我们会幸福地回家。当然,有时候也收获甚微,这时我们便是最疲惫的时候;但不管怎样,我们的亲人——我的母亲,还有族兄们的堂客,都会早早地站在堰坝上等候我们平安地归来。
船行得飞快,掀起细细的、咝咝的水声。其实我记忆中的水声是那种缓缓的、一串一串的、咕咚咕咚的声音,珠子一般的明亮。我望见了我老家的那个湖汊——高家寨,正是这个高家寨,留给了我许多神奇的记忆。有一年冬天出奇的冷,湖面上结满了厚厚的冰层,各色各样的鱼被冻结在冰上,好像生物化石的标本。我们扛着鱼叉从冰面上打了不少鱼。还有一个晚秋的季节,湖水退得浅浅的,变得冰凉,人们每天穿着齐腰深的裤靴在湖汊里摸河蚌,因为那年的河蚌价格奇高。突然有一天下午,一场东风把泊湖深处的水吹到湖汊里来了,湖汊里一时水涨,我们纷纷上岸,而没等我的两位堂兄上岸,水就把穿着笨重的裤靴的他们给淹没了……
随着飞快地行驶,不觉船开始进入望江的水面,这里不像我记忆中的生满蒿禾的望江。那时侯,我们每年的秋天都要到属于望江的湖上去割蒿禾,以备足一年的柴火。我们很多人同坐一条船,划到望江的篙禾林中,然后分散,各人垒起一个蒿禾排,垒一个蒿禾排需要两、三天的时间,这几天我们就在蒿禾排上吃喝拉撒睡,这中间最苦的是夜间,水上蒿禾林里的蚊子特别多特别大。当蒿禾排连日带夜从望江撑回家的时候,我母亲一年的柴火就无忧了。只可惜,往日的蒿禾林,在我们的眼前消失了。
现在,船靠岸了,我们和船已经飞快地完成了一次渡过。可是,这样的渡过让我孤独;因为我无法真正地进入泊湖;甚至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我似乎仍然停留在泊湖的此岸。
但是,我思想的船,那种古典的船,已经从我的内心开始,向着我一个人的泊湖出发……
[注]泊湖是安徽宿松县和望江县交界处的一个淡水湖。
14.作者写和我同行的人“或者兴致盎然,或者若无其事”有什么作用和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何理解“至今它留给我的仍然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句话?(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渡湖时回想起了哪些往事?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觉得“仍然停留在泊湖的此岸”?(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着我一个人的泊湖出发”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http://www.51985211.com)
18.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25个字)(3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无疑为国际展览局带来了新的希望。上海现在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市场的中心,身在这个市场中的中国观众至少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热情,这种巨大的消费热情放大着关于市场的意义。但上海也不是没有自己的问题。尽管经过“权威”部门的测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7000万,直接收入将超过90亿人民币。但预测还会有高达250亿人民币的直接投入。这意味着上海世博会的亏损将超过汉诺威世博会的整个投资(18亿美元),接近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亏损数(5.5亿美元)的4倍。按这种算法:上海能从世博会直接收回的钱将不会达到它所花去的4成,其中还不包括政府慷慨拿出的1亿旨在赞助贫困国家参展的美元基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观察下面的漫画,指出漫画所反映的现象作简单评价。(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光明中学举行诗歌朗诵会,高二(3)班准备表演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诵,材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这首诗分为四节,请根据语境在画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8分)
男: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女: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一样的海棠红
醉酒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乡愁的滋味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男: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信一样的雪花白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家信的等待 母亲的芬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融”有三个义项:①融化;②融合,调和;③流通。请以“融”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皖南八校200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l.A(B项,“骁”读xiāo;C项,“遄”读chuán;D项.“龋”读qǔ)
2.D(“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A项,“恍如隔世”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不可用作状语,B项,“莫可名状”,不能说出其中的状况,多用于主观体验.根据语境,此处应用“莫名其妙”,C项,“谨小慎微”意为过分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感情色彩与此处语境不合)
3.C(A项,表意不明,“预测能力”的主体是“风云三号”还是极端灾害天气,不确定,可在“提高”后加介词“对”;B项,搭配不当,前面说的是“一面”,后面说的是“两面”,可在句首加“是否能”;D项,语序不当,关联词“尽管”应放在句首)
4.A(从“端午节”谈起,确定首句为④;④句提到“韩国人申报文化遗产”,确定第二句为①;③句中有“他们”,“保存了古老的祭祀仪式”,应紧随①句;②⑤句谈“马头琴”,由此自然过渡到“文化遗产的保护”,⑥句应在最后)
5.C(“凭借诗歌闻名的野心”属无中生有)
6.B(A项,原文是“这很可能与他的生活经验有关”;C项,“晚期海子的‘远行’不再需要马,翅膀”,D项,“呈现出淹没一切的力量”是海子后期创作呈现出的状态)
7.D(A项,原文“对海子诗歌的解读提出 ”,不能推断就是“最佳路径”;B项,根据原文“具有承载民族文化底蕴的 ”可知,海子初期创作并没有承载民族文化底蕴;C项,抒情主体“远行”的原因是“为了寻求精神的安宁和‘生’的希望”,不是该选项中所表述的原因)
8.D(虞:忧虑)
9.C(结构助词,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副词,将;连词,表并列,又;B项,介词,在;介词,从;D项,介词,用;连词,表并列)
10.B(第二自然段中无“强烈的反诘”)
11.(1)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把它)拿给人看,看得人像先前一样笑他。
(“既”“聚”“忧”各1分,“以”后省略成分补充1分,语意通畅1分)
(2)我才能低下,不敢筹谋治国大计,而郑先生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居平民的人。(“谋”周”“果”各1分,肯定语气1分,语意通畅1分)
12.(1)“表里俱澄澈”写出了月色之下的千里洞庭月色明朗、上下澄澈的特征。(2分)这里已不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探意,昭示诗人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洁净如水的内心。(2分)
(2)下片主要抒写自己内心的澄澈明净。前三句,词人回想自己的仕途生涯,人格及品行都是极为高洁。四、五两句转写当前,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豪迈气概却丝毫不减。接下来三句更是气魄雄伟,词人设想以宇宙万物为宾客,以北斗为酒杯,细斟慢酌.最后两句,词人沉醉忘形于眼前的美景之中,再次抒发自己豪放旷达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词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4分)
13.(1)相逢何必曾相识 (2)蓬门今始为君开 (3)青青子衿
(4)来吾道夫先路也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6)金风玉露一相逢
(7)举类迩而见义远 (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作用:将他们和“我”进行对比,他们感知的是眼前的泊湖,而“我”想到的是与年少生活有关的泊湖。(3分)好处: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我”的回忆、感慨。(3分)
15.渔船虽小却曾给我们收网、满载时的快乐和幸福,也曾给我们收获甚微时的疲惫感,
(2分)更重要的是,它还承载着对生命至关重要的亲情,所以至今“我”还能觉察它的重量。(3分)
16.乘坐划着桨或扯着帆的船;夜间和冬天在湖上打渔;摸蚌时湖水淹没了两位堂兄的裤靴;到湖上去割蒿禾。(每点1分,共4分)
17.(1)现在的泊湖与“我”记忆中的泊湖差别很大,所以虽然渡过了现在的泊湖,却似乎渡不过记忆中的泊湖,仍然让“我”觉得还停留在此岸。(意思对即可,3分)
(2)写对记忆中的泊湖的依恋,表达“我”对年少时的梦想、生活的艰辛与快乐、亲情的幸福或悲伤的深深怀念。(意思对即可,3分)
18.上海世博会富有希望但仍面临巨额亏损。(意思对即可,3分)
19.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很多人热衷于脐身排行“富豪榜”,可是对慈善事业的“募捐排行榜”却颇为冷漠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国人对待个人财富和公众事业的观念需要转变(或价值取向有待转变)。
(指明现象2分,评价2分。评价观点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20.酒一样的长江水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考虑句式相同,意境相合。每处2分.共8分)

21.写作提示:
本题内涵丰富,可以从一个义项出发构思成文,也可以综合几个义项,整体构思.
冬日的冰雪化作淙淙流水是“融”,春天的花朵绽放五彩缤纷是“融”;天空飞翔的和平鸽是“融”,远方伸来的橄榄枝是“融’,坚强的你走出昨日的阴霾是“融”,眼前的他露出真诚的笑脸是“融”;海峡那边的岛屿回到祖国的怀抱是“融”,世界各国的健儿相聚北京奥运是“融”……
“融”是一种状态,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胸怀。因为“融”,生命美丽如花,因为“融”,世界和平安定.
就文体而言,本题可编故事,可抒情,可议论,但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忌漫无边际的空洞言说。

上一篇: 高考语文江苏省南京市2007-2008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最后测试卷语文试题

下一篇: 高考语文陕西省四所名校200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