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最新试题首页

★绝密★
( 独家资料 注意保存 概不外传 )
一、语文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湖泊/飘泊 蔓延/枝蔓 曝光/一曝十寒 B.僭越/迸溅  舒缓/机杼  磋商/蹉跎
C.埋藏/埋怨 绸缪/纰缪 恰当/确当 D.咱俩/伎俩  稽查/滑稽 佝偻/伛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B.“年画虎”事件使陕西省林业厅名声扫地,关克乃至朱副厅长的诚信受到质疑,人们也开始怀疑他们以前一言九鼎的所谓诚信植保的话语了。
C. 邵经理催小刘尽快赶到扬州玉器厂进修学习,小刘嘴上应付着,背地里却阳奉阴违,仍每天往返于苏州和上海之间。
D.继中大在唐家湾建分校后,清华大学科技大楼毗邻而建,人民大学、北师大、北理工等重点高校也纷至沓来;这里以中大珠海校区为先驱的大学城业已形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B、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研究表明,公共交通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出行方式,票价是他们是否选择这种交通方式的最主要因素。
C、 10月l2日,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厅获悉,经过一年的调查取证,有关专家已证实位于巴山墩地的陕西省镇坪县可能确实存在野生华南虎。
D、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4.下面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解释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
习中记忆的数量(百分数),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1) 图中揭示的遗忘规律是 (3分)(不超过20字

 

(2)针对这一规律,正确的应对措施是 。(2分)
5.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辞格,从“春”“夏”“秋”中任选一个季节、写一句话。(5分)
冬天像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虽默默无语,却思想深邃,在冷峻的思考中,静静地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吕諲,河中河东人。少力于学,志行整饬。孤贫不自业,里人程氏财雄于乡,以女妻諲,亦以諲才不久困,厚分赀赡济所欲,故称誉日广。开元末,入京师,第进士,调宁陵尉,采访使韦陟署为支使。哥舒翰节度河西,表支度判官。性静慎,勤总吏职,诸僚或出游,諲独颓然据案,钩视簿最①,翰益亲之。翰败潼关,諲西趋灵武,肃宗才之,拜御史中丞。所陈事无不顺纳。帝复两京,诏尽系群臣之污贼者,使三司处其罪,御史大夫李岘及諲领使。諲于权宜知大体不及岘,而援律过之,当时惮其持法,然以岘故,多所平反。
乾元二年,擢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门下省。諲引妻之父楚宾为卫尉少卿,楚宾子震为郎官。中人马尚言者,素暱于諲,为人求官,諲奏为蓝田尉。事觉,帝怒,杀尚言,以其肉赐从官,罢諲为太子宾客。数月,拜荆州长史、澧朗峡忠等五州节度使。諲始建请荆州置南都,诏可。于是更号江陵府,以諲为尹,以湖南之岳、潭、郴……凡七州,隶其道。初,荆州长史张惟一以衡州蛮酋陈希昂为司马,督家兵千人自防,惟一亲将牟遂金与相忤,希昂率兵至惟一所捕之。惟一惧,斩其首以谢,悉以遂金兵属之,乃退。自是政一出希昂。后入朝,迁常州刺史,过江陵入谒,諲伏甲击杀之,诛党偶数十人,积尸府门,内外震服。
諲为治,不急细务,决大事刚果不挠。始在河西,悉知诸将能否,及为尹,奏取材者数十人总牙兵,故威惠两行。諲之相,与李揆不平,既斥,乃用善治闻。揆恐帝复用,即妄奏置军湖南非便,又阴遣人刺諲过失。諲上疏讼其事,帝怒,逐揆出之,且显条其罪。諲苦羸疾,卒,年五十一,赠吏部尚书。諲在朝不称任职相②,及为荆州,号令明,赋敛均一。其治尚威信,故军士用命,阖境无盗贼,民歌咏之。自至德以来,处方面数十人,諲最有名。荆人生构房祠,及殁,吏裒钱十万徙祠府西。              簿最:财物出纳的总账册。②任职相:称职的宰相。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厚分赀赡济所欲 赡:赡养   B.而援律过之  援:引用
C.决大事刚果不挠 挠:屈服 D.又阴遣人刺諲过失 刺:打探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亦以諲才不久困 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①诏尽系群臣之污贼者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C.①素暱于諲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①逐揆出之,且显条其罪 ②存者且偷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少孤贫的吕諲,学习勤奋,品行端庄。同乡富豪程楚宾欣赏他的才华,将女儿嫁给他,并不吝钱财资助,后吕諲果于开元末中得进士。
B.吕諲生性谨慎,勤于政务,在同事出游时仍坚持办公。但在审理投降叛贼的群臣时,却不如李岘懂得变通,执法过严,令人惧怕。
C.在朝廷辅政时,吕諲并不称职。他任人唯亲,岳父、妻舅均被委以重任,还因太监马尚言的请求任命马尚言为蓝田尉,终因用人失察被罢为太子宾客。
D.在地方执政时,吕諲不拘小节,但处理大事刚毅果断,知人善任,号令严明,恩威并施,治内太平,深受民众拥戴,荆人还为他建了生祠。
9.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翰败潼关,諲西趋灵武,肃宗才之,拜御史中丞。

⑵惟一惧,斩其首以谢,悉以遂金兵属之,乃退。

⑶諲之相,与李揆不平,既斥,乃用善治闻。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定风波?红梅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⑴有人说“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三句是本词的“词眼”,为什么?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⑵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无题》)
⑵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⑶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⑷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⑸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夜读书示子聿》)
⑹树欲静而风不止, 。(韩婴《韩诗外传》)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井冈杜鹃红
刘华
①“1929年,第三次反围剿期间,井冈山青年林同生告别心上人吴月娥,参加了红军。临行前,二人相约,来年相会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
②我来了,我已经收到了你的邀约,柔情似水的江南,留不住我茫然的脚步,林中飘荡的倩影,就像我落寞的心灵。我匆匆前行,为了采摘一片绿盈盈的清静,我寻寻觅觅,为了追回那个红艳艳的花期。
③就这样走,一直走进山的深处、云的深处、春的深处,一直走到林的边缘、崖的边缘、梦的边缘。路在崖边断了,花却在崖下红了。
④就这么悄然地绽开。一枝枝、一簇簇,伫立在村舍边、山溪畔,是娇羞的,也是热切的,拨开潇潇春雨,撩起蒙蒙晨雾,翘望着春的来路;一团团、一片片,是娴静的,也是野性的,往泉声里躲,往林深处藏,却是藏不住的春色满山流淌。
⑤我涉过溪洞寻找你的踪迹,我真切地听到你的山歌了,那妙龄的山歌唱得瀑在奔泻、云在翻卷、花在怒放。我攀上山岩仰望你的容颜,我清晰地看到你的眉目了,那青春的笑颜映得瀑生虹影,云若霞飞,花作浪涌。
⑥我来了,沿着当年你走过的路。你还在守望着山路,约会着花期吗?
⑦“杜鹃花还没有开,林同生已经牺牲在了八面山。当年春天,昊月娥也遭抓捕,敌人逼她带路,吴月娥将计就计,将敌人引上了悬崖。”
⑧密密匝匝的鹃林,绵延十里的花廊,随着带雨的山风且歌且舞,伴着嶙峋的怪石同吟同唱。
⑨我看到你了,你就是在这里被捕的吗?我看到你了,你就是这样穿过蓄势待发的花山,把敌人带上断魂的悬崖?你就是这样以花一样的生命,制成了箭一般的武器?
⑩你要走了吗?你已经不记得相约花期的诺言了吗?你要走了吗?你难道不珍惜合苞待放的花季吗?你一定要去吗?
我目送你走向深邃。深深的荆丛、深深的林瘴、深深的险境。你看到了吗?十里杜鹃林为你轰然点燃,燃得蓬蓬勃勃,燃得汪洋恣肆。我目送你走向崇高。高高的峰峦,高高的林梢,高高的悬崖。你听到了吗?在你的脚下,猎猎飘扬的红,交织在一起,织成彩练,织成灿烂的花季。你一定要去吗?
“趁敌不备,吴月娥拖住敌军官跳下了深渊。第二年,井冈山上漫山遍野,开满了杜鹃花。人们传说,那是吴月娥姑娘的鲜血染成的,所以,叫它‘井冈杜鹃’。”
你纵身跃下,比瀑更果敢,比鹰更刚烈,比云更飘逸。你的秀发栖在绝壁,长成了迎客松;你的声音洒在谷底,长成了井冈兰;你飞溅的青春,落在山脊是杜鹃树,落在山下是映山红。
我记得,你曾深情凝望。我想,你是在向鹃林中的古松致意。那些多姿的古松,是威武挺立的战士,是凌空长嘶的骏马,是昂首探海的蛟龙。它们是杜鹃眼里的英雄吗?它们是杜鹃心中的怀念吗?千般缱绻万种风情,令你感动,令你留恋,而你义无反顾。
我记得,你曾回眸一笑。我想,你是看见我了,那笑意照耀了漫长的岁月。含着露、含着情、含着晶莹的心事,偎着春光、偎着井冈、偎着不败的花季。灿烂而温存、多情且奔放,年年岁岁,以浓墨重彩,把生命的热情抒发得如此浪漫动人;执著而坚韧、自信且骄傲,岁岁年年,以脉脉深情,把红色的传说演绎得如此扣人心弦。
一树树的花团锦簇,一树树的火一样的人生。路在脚下红了,花在路上伸展。花与路形影不离,路与花魂牵梦系,饱经风霜却无怨无悔,岁月无痕却烂漫无涯。一生就为了这一次盛开。开放,便无私地袒露出全部的美丽,即使搂抱着岩石的虬根也春情漾动,即使是一柄柄花蕊也春意盎然。
在梦的边缘,我踏花归去。你掠过林间,俏立枝头。花在心里昂首,心在花中绽蕊,有许多的秘密被花映红了,有许多的心愿被花催醒了。短暂的花事,竟是这样的壮观。从三月到五月,从早春到初夏,从昨天到今天,从丘陵到峭岩,从山野到庭院,从自然到心灵,五彩缤纷的繁花,把次第到来的花期连缀成一个完整的春天。
灿烂的花季,竟是这样的漫长。漫长得像一次精神游历,走过花的季节,走过花的世纪。
12.第①自然段,作者以林同生告别心上人吴月娥这一历史画面开篇,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6分)
答:

13.怎样理解“路在脚下红了,花在路上伸展”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

14.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杜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分)
答:

1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8分)
答:

三、选考题(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王学进
读了《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一文(2007年10月9日《中国青年报》),心有戚戚焉。翟春阳先生针对杭州某小学一次主题队会的主题——当你与妈妈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你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表达了“感恩不是还债、不是伪孝、愚孝”等观点,我完全赞同。   
我发现,这类生命教育很有市场,不仅小学在搞,中学在搞,连大学都在搞。在我编辑的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澳洲少女的眼泪折射了什么》的文章,作者系本地一所著名中学的语文老师。他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设计了一个心理游戏: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事物(可以是人、东西或者需求、心愿等),然后一样样进行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在游戏中异常活跃,而澳洲少女在课外则哭成一团。为什么?因为她们没法在God(上帝)和friend(朋友),God(上帝)和parents(父母)之间作出抉择,只能用眼泪表达她们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类似的活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也曾搞过,心理学老师胡建兵给一百多名学生开了一堂心理游戏课:每名同学在白纸上写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五个人的名字,然后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其中一位,在纸上划去一位,然后是划去第二位,最后剩下父母。   
缺乏生命教育应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到了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法补课,结果却南辕北辙。   
就以杭州某小学的此次主题班会为例,在生死抉择中,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这就是说,这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活,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按照我们传统的伦理观,学生应该选择让妈妈活下来,标准答案也是这样。否则,学生就是自私的,是缺乏感恩心的表现。   
这里,老师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这恰恰是不懂得敬畏生命所致。创立了敬畏生命理学的施韦泽曾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他认为,所谓伦理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道德准则,它要求敬畏我自身和我之外的生命意志。这里的关键在于,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无论为己为人,都不能成为伤害和毁灭生命的理由。同样,在生死关头,父母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都值得敬畏和珍惜,任何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只会误导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结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不忍之心。   
澳洲少女为什么会哭?就因为她们有不忍之心即恻隐之心,对她们来说,不论是朋友还是父母甚至上帝,他们的生命都是不可剥夺的,是无价的。她们在中国式的考题中交白卷,恰恰证明了她们有着健全的生命伦理观,从中也可知她们那儿的生命教育是正确的。而反观同一课堂中中国学生的积极表现,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懂得敬畏生命,其生命伦理观多少有些病态。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教育方式错了。   
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然后再去向学生普及有关常识,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16.“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法补课,结果却南辕北辙”,对文中“南辕北辙”一词的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也和设计者设定的标准答案不同。
B.教师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误导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C.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中国学生的选择证明了这一点,老师却持相反的观点。
D.学生本应有恻隐之心,澳洲少女泪流满面是意料之中,而中国学生的表现却异常积
极。
17.“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因为中国的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观的认识太浅薄了。
B.因为许多教师也缺乏对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的认识。
C.中国的生命教育还存在很大问题。
D.中国的教师大多不懂得敬畏生命。
18.请用自己的话解释论理学家的那句“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 (6分)
答:

19.(1)文中的心理游戏都很类似,作者分别举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例子,是否重复雷同?为什么?
答:

(2)为何又提到澳洲少女的反应?(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20—23题。(18分)
易中天——学者还是明星
记者:易老师,能不能说说为什么会想到出《帝国的终结》这样一本书?
易中天:读研究生时,我的方向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在我毕业做硕士论文的时候,以刘勰的《文心雕龙》为基础做出了《〈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因为这篇论文我后来成了大学里的美学老师。为了搞清楚美学,我就去读了心理学;我觉得要讲清楚中国美学就要吃透中国文化,于是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再之后又考虑到古代的政治制度是有现实意义的,就谋划《帝国的终结》。
记者:听说您平常讲课的方式很特别,讲到最后是学生在台上,而您在台下?
易中天:我一直认为哲学、人文学科的讲解重要的不是要得出结论,而是给出解释。我讲课是有这么个习惯,最后一堂是“批判会”,学生们都要上台说说我哪里讲得不好,我在台下做笔记然后“答辩”。他们都很喜欢这样的讲课方式。
记者:这种开放性似乎也体现在您的著作中。
易中天: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开放的体系,让读者得不出结论更好。太喜欢下结论是学术研究中最大的问题。过去有关于“李贺是什么主义”的争论,文学史上有个传统就是为文学家分类,比如杜甫写了“三吏”“三别”,大家一想他肯定是现实主义;而李白呢,一会儿梦游这个山、一会儿泛游这个江,肯定是浪漫主义。可到了李贺这里,大家犯难了,争来争去最后只能定性为消极浪漫主义,可后来李贺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这下大家慌了,伟大领袖怎么可能喜欢消极的东西呢,是这种定义不准吧?其实争论“李贺是什么主义”有意义吗?
记者:有学生提到,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缺乏信仰,您是做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怎样理解信仰呢?                   (http://www.51985211.com)
易中天:本人无党无派无信仰,我主张平视,不主张“仰”,做人只要有道德底线就可以了。中国人太喜欢用意义很高的标准来要求人,其实只要守住一条线,不做坏事,这个社会就很和谐。
记者:曾经看到您的博客,包括听到的一些说法,觉得您本人好像对媒体不太友好?
易中天:前不久有个媒体电话问我,说“易先生,听说刘德华先生非常喜欢您的《品三国》,您怎么看?”我当时想,不论谁喜欢看都是好事啊,我就顺口说“好啊”,可第二天报道出来了,这个记者非要加“易中天得意地说‘好啊’”。我怎么就得意了?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我就是这样的人,如果媒体不友好,那不好意思,看谁比谁更会下套!
记者:可您不觉得您本身就具备成为“话题人物”的天赋吗,比如,大家都知道严嵩是个大奸臣,可您的书中偏偏觉得他是可以被同情的,这个就很容易成为被讨论的话题。还有,陈家林导演说,因为您,新版的《三国演义》拍不成了,这又成了一个讨论的焦点。
易中天:(笑)是吗,我有这种天赋啊?我是怎么想就怎么做,不过我本来就不主张拍《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名著,要拍这个就要忠于原著,可这样观众又接受不了,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还不如不拍。
记者:复旦演讲前,曾听您提到《色戒》中的台词,您经常看电影吗?怎么看这部电影?
易中天:电影我倒不经常看。可根据张爱玲作品改编的《色戒》争议太多了,所以我看了,而且我看的是完整版,我觉得没有必要删。李安拍得太实在了,是为情节服务了,但并没有为主题服务。
20.“我主张平视,不主张‘仰’”,从文中看,这既是易中天对信仰的理解,也是他的一种学术态度,下列各项中,与此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批判自己的见解。
B.认为文学史研究中“李贺是什么主义”的讨论无意义。
C.不苟同“严嵩是个大奸臣”的历史定论。
D.对刘德华喜欢《品三国》感到高兴。
21.下列各项对易中天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教授,易中天在教学上注重教学民主,师生互动。
B.认同李白肯定是浪漫主义,但不认同李贺是消极浪漫主义。
C.不喜欢用“用意义很高的标准来要求人”,在价值观上无信仰。
D.担心如果忠于原著拍新版《三国演义》,观众会看不懂。
22.易中天身上具有哪些“明星”特质“?请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6分)


23.“访谈录”记录采访者与被访者的谈话,实际透露着采访者对被访者的评价与态度。本文中,记者为什么主要认同易中天的“学者”身分?请概述。(6分)


六、作文(70分)
24.请以“腹有诗书”为题,写一篇文章。
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800字。

 

 

 

 

 

 

 

 

 

 

 

 

 

 

 

周考(十九)语文参考答案
1.C(A“蔓延”“枝蔓”的“蔓”,都读“màn”;B“僭”与“溅”,都读“jiàn”;D“稽查”“滑稽”的“稽”,都读“jī”)。
2.D(A项望文生义,“作”是创作的意思。“述而不作”是指只阐述前人的理论、演说,而自己并不提出新的见解。 B项“一言九鼎”形容话的作用大,这里搭配不当,可用“言之凿凿”。C项“阴”与“背地里”重复)。
3、参答:B (A成分残缺,应在“现象”后补上“的一环”之类的文字; C自相矛盾。“证实”的应该是个确定的结论,而非“可能”;D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
4、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 及时复习,及时反复(2分)
5、【参考示例】
春天像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虽懵懂幼稚,却活力四射,在温暖的呵护下,尽情地展现生命的多彩绚烂。
夏天像一位涉世未深的青年,虽充满激情,却变化无常,在风雨的洗礼中,淋漓的描绘着人生的跌宕起伏。
秋天像一位饱尝风雨的成功者,虽硕果累累,却含蓄深沉,在丰收的喜悦中,默默地演绎着感人的奉献之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句式仿写和修辞。句式基本一致,修辞运用得当即可得分。
二、
6.A 应解释为:供给、帮助、周济
7.B 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A认为;连词,来。C同,跟;被。D并且;暂且,姑且)
8.C 任命马为蓝田尉错,“委以重任”、“用人失察”也不恰当,吕諲的错关键在徇私情。
9.翻译
⑴哥舒翰在潼关战败,吕諲向西奔赴武灵郡,肃宗认为吕諲有才能,授官御史中丞(授予御史中丞的官职)。(“于潼关败”、“才”、“趋”、“拜”为评分点)
⑵张惟一害怕了,斩了牟遂金的首级谢罪,并让牟遂金的士兵都归属陈希昂,陈希昂才退兵。(“谢”、“悉”、“属”、“乃”及补出最后一句的主语为评分点)
⑶吕諲做宰相的时候(居于相位的时候),与李揆不和睦(有矛盾),被外放后,反而(竟)因为善于(擅长)治理而出了名(闻名)。(“相”、“不平”、“斥”、“乃”、“用”为评分点)
参考译文:
吕諲,河中河东人,少年时就致力于学习,志趣行止有条理。孤苦贫穷没有自己的家业,邻人程氏财力在乡里称雄,(他)把女儿嫁给吕諲为妻,也是认为吕諲有才能不会长久居于困窘之境,慷慨地把家产资财分给吕諲帮助他干自己想干的事,因此(吕諲)的声誉一天比一天传得广。开元末年,进入京师,进士及第,调任宁陵尉,采访史韦陟安排他做支使。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上表(举荐吕諲)做支度判官。(吕諲)个性沉静谨慎,勤奋地全面负责公务,各位同僚有时外出游玩,唯独吕諲恭顺地守在公案旁,查核账目,哥舒翰更加亲近信任他。哥舒翰在潼关战败,吕諲向西奔赴武灵郡,肃宗认为吕諲有才能,授官御史中丞。凡他奏请的事没有哪件(皇帝)不顺从采纳的。皇帝平乱收复两京后,下诏书将曾经降贼的群臣全都拘囚起来,让三司衙门治他们的罪,御史大夫李岘以及吕諲受领使命。吕諲在因事变通识别大局方面比不上李岘,但在引用法典方面超过李岘,当时的罪臣们害怕吕諲执法,不过因为李岘的缘故,被平反的人很多。
乾元二年,(朝廷)提拔吕諲做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门下省。吕諲引荐自己的岳父楚宾做卫尉少卿,楚宾的儿子楚震做郎官。有个叫马尚言的宦官,平素与吕諲关系密切,替人向吕諲求官,吕諲奏请皇上让那人当了蓝田尉。事情败露,皇帝恼怒,杀了马尚言,把他的肉赐给侍从官吏,罢免吕諲的相职将其降为太子宾客。几个月后,(吕諲)又被任命为荆州长史、澧州朗州峡州忠州等五州节度使。吕諲于是建议改置荆州为南郡,皇上下诏书同意。于是改称江陵府,以吕諲为行政长官,将湖南的岳州、潭州、郴州……共七个州,归江陵道管辖。先前,原荆州长史张惟一用南蛮头领陈希昂做军府司马,指挥一千多家兵自我防卫。张惟一信任的将领牟遂金与陈希昂作对,陈希昂率兵马到张惟一处捕捉牟遂金。张惟一害怕了,斩了牟遂金的首级谢罪,并让牟遂金的士兵都归属陈希昂,陈希昂才退兵。从此荆州政令全由陈希昂说了算。后来陈希昂入朝,调任常州刺史,路过江陵谒见吕諲,吕諲埋伏甲兵杀了陈希昂,诛杀党羽几十人,尸体堆积在府门外,朝廷内外都震惊慑服。
吕諲理政,不拘泥于细小事务,决定大事却坚决果断。当初任河西支度判官时,各将领是否有才能他全部知晓,等到做了行政长官,奏请朝廷提拔了几十个有才能的将领统管牙兵,所以说他会恩威并施。吕諲做宰相的时候,与李揆有矛盾,被外放后,反而因为善于治理而出了名。李揆害怕皇上重新起用吕諲,就上奏胡说在湖南置军不适宜,又暗中派人打探吕諲的过失。吕諲上疏指控那事儿,皇帝大怒,将李揆逐出朝廷,并且逐条公布李揆的罪行。吕諲体弱患病,死了,时年五十一岁,被追封为吏部尚书。吕諲在朝为相时不称职,等到做了荆州行政长官后,号令严明,征收赋税公平均一。他治理政务崇尚威严守信,所以军士们乐意为他效命,(荆州)全境没有盗贼,百姓歌颂他。自肃宗至德年间以来,处理一方军政事务的有几十人,吕諲最有名望。荆州百姓为他建立生祠,等他死了,官吏们凑集十万钱将生祠迁到江陵府衙西边。
10.古诗词鉴赏:
⑴“小红桃杏色”切红梅的一个“红”字,对应下片“酒生微晕沁瑶肌”;(1分)“孤瘦雪霜姿”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对应下片“休把闲心随物态”;(1分)“偶作”一词上下关连,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露红妆,以趋时风,却仍然保留雪霜资质——真正的“梅格”(2分)。
⑵通过刻画红梅既艳如桃李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2分)表现了词人身处穷厄而不苟且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不随波逐流的傲骨。(2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⑵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⑶濯清涟而不妖⑷谁家新燕啄新泥
⑸纸上得来终觉浅⑹子欲养而亲不待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12.(1)交代背景,同时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1929年”、“第三次反围剿期间“这些
标志性的词语,便于引导读者进人历史情境。
(2)设置悬念。以临别相约,期待来年杜鹃花盛开时节再相会,创设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巧设伏笔.与第⑦自然段林同生牺牲,第○12自然段吴月娥牺牲相呼应,共同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新颖而生动。
(4)开篇点题。一对革命情侣相约在杜鹃花盛开的时节,照应了文题“井冈杜鹃红”,寓意深刻。(只要答对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13.(1)革命先烈走的是一条红色的光明之赂;今天的道路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铺就的.(2)革命先烈的事业像鲜花一样烂漫,先烈的业绩永远被后人所敬仰,先烈们的精神被代代传承。
14.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15.热爱生活,追求真理;信念坚定,勇往直前;甘于奉献,不畏牺牲。积极乐观,富有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等。(答对四点即可满分)
乙(选考)
(一)
16.B
17.D
18.从本原意义上来说,生命都是同质、平等的,凡是生命都值得珍视和维护。
19.(1)并不雷同。举各等级层次教育的例子证明错误的生命教育形式比较普遍,不是个别现象(教师错);各种年龄学生的配合证明广大中国学生在生命伦理认识方面走入了很深的误区(学生错)。
(2)澳洲少女的表现和中国学生的反应形成对比,进一步证明中国教育在这方面的错误和欠缺(教育错),从而引出首先要对本国的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的观点。
(二)
20.D(A:身体力行不仰视教授的权威;B:不仰视文学史上的传统研究方法;C:不仰视对具体历史人物评价的“定论”、“共识”。)
21.A(B:从根本上不认同文学史研究中给文学家分类的做法;C:人要有“道德底线”、“守住一条线,不做坏事”,就是一种价值观上的信仰; D:不可能担心“观众会看不懂”,应该是怕当今观众不接受原著中“正统观念”思想倾向、“拥刘抑曹”情感倾向等。)
22.①媒体不友好,自己就对之不友好。②喜欢挑战传统或“定论“,有成为“话题人物”的天赋。③不属于书斋型学者,时时关注文化热点。(每点2分,意到给分)
23.①学术研究范围广泛,涉及文学、美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等等。②教学与著述中,有“开放性”的个人学术风格,有独立的见解与看法。③对影视作品改编原著的态度是,应忠于原著,情节应为主题服务——学者的严谨性,原则问题上不媚俗。(每点2分,意到给分)

上一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江苏省新沂市王楼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5

下一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江苏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二十)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