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检验专业
《卫生统计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卫生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人民健康加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卫生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它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反映事物特征,揭示事物间的客观规律性。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卫生统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调查设计和试验设计方法、居民健康统计等。它需要较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及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流行病学等卫生专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严密统计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采用提问、考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本课程总时数为100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应用统计方法,为学习流行病学等学科、阅读专业书刊和从事卫生检验工作打下一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2.列出反映居民健康关头状况的各项指标,进行居民健康统计分析。
3.熟练掌握函数型计算器使用方法。
4.养成统计逻辑思维的习惯,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人民负责的科学态度。
三、学时分配
内容 理论 实习
1.绪论 2
2.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特征与规律 4 2
3.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8 4
4.方差分析 6 4
5.相对数 4 2
6.χ2(卡方)检验 6 4
7.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4 2
8.泊松分布及其应用 4 2
9.非参数统计 4 2
10.直线相关与回归 4 2
11.统计表与统计图 4 2
12.调查设计 6 2
13.试验设计 6 2
14.居民健康统计 6 2
68 32
合 计
一单元 绪论
目标:
1.简述卫生统计学的特点、任务和学习目的
2.列出卫生统计工作步骤
3.区分不同类型的统计资料
4.解释几个基本概念
5.养成实事求是的科不态度
内容:
2.卫生统计工作步骤:统计全过程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3.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4.几个基本概念:变异与变量;总体与样本Z频率与概率;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
学时:理论2教学活动讲授评价提问
目标:
1.列出频数分布表和绘制频数分布图
2.区分频数分布类型
3. 列举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指标,叙述其应用条件并会让更
4.描述正态分布曲线的特风与规建.--.
5.认识电子计算器主要键的符号和功能
6.学会应用函数型电子计算器作四则运算和统计运算
7. 学会计算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指标
内容:
1.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额数分布表的绘制;频数分布类型
2.集中趋势指标:算术平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与百分位数
3. 离散程度指标:极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4.正态分布:概念、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正态分布规律的应用、对数正态分布
5.函数型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主要键的符号和功能;运算举例
6.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与百分位数计算
7.标准差与变异系数计算
四单元 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目标:
1.解释均数的抽样误差
2.描述t分布
3.学会估计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4.解释假设检验的意义
5.列出假设检验的步聚
6.会做各种类型的t检验
7.会做正态性检验
8.列出进行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
1.均数的抽样误差
2. t分布
3.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估计;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估计;总体均数99%可信区间估计
4.假设检验: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配对资料的t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检验;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11检验;两个几何均数比较的t检验;正态性检验
5.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6. 用模球试验验证标准误与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估计的公式
7.总体均数区间的估计
五单元 方差分析
目标:
1.掌握方差分析应用范围
2.会作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3.会作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4.会作多个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内容:
1.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2.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思想;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3.多个均数间的两两比较:样本含量相等时两两比较的q检验;样本含量不等时两两比较的q检验。
4.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与数据变换(可选学)。
六单元相对数
目标:
1.认识相对数的概念
2.正确应用和计算各种常用相对数及会做率的标准化
3,列出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
1.相对数的概念
2.常用相对数:频率指标、构成指标、相对比、动态数列
3.率的标准化方法
4.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5.比、率、相对比、动态数列的计算学时:
六单元 χ2(卡方)检验
目标:
1.列出χ2检验的应用范围
2.能熟练地对四格表资料作χ2检验
3.会对行×列表资料作χ2检验
4.了解列出行行×列表χ2检验注意事项
5.了解认识计数资料相关分析
内容:
1.概述丁检验的基本公式
2.四格表资料的 X‘检验;应用四格表基本公式计算 X‘值,应用四格表专用公式计算f值Z应用校正公式计算f值
3.行×列表卡方检验的基本公式,行×列表卡方检验;应用专用公式作行×列表卡方检验
4.计数资料的相关分析;四格表资料的相关分析
5.四格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可选学)
八单元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目标:
1.叙述二项分布的概念
2.列出二项分布的应用条件
3.描述H项分布的图形
4.应用二项分布的原理作总体率的可信区间估计
5.学会两个率比较的假设检验
6.会做二项分布的拟会
内容:
1.Th项分布的概念及其应用条件
2.Th项分布的图形
3.率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4.二项分布的应用:总体率的可信区间估计Z两个率比较的假设检验Z二项分布的拟合
九单元 泊松分布及其应用
目标:
1.解释泊松分布的概念
2.描述泊松分布的性质及图形
3.学金应用泊松分布作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
4.学会泊松分布的拟合
内容:
1.泊松分布的概念
2.泊松分布的图形及其性质
3.泊松分布的应用:泊松分布的拟合;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十单元 非参数统计
目标:
1.了解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和应用条件
2.学会做几种类型的秩和检验
内容:
1.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应用条件
2.秩和检验:配对比较的符号秩和检验;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随机区组设计的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多个样本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按等级分组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秩和检验的优缺点。
十一单元 直线相关与回归
目标:
2.会计算积差法相关系数
3.会计算等级相关系数
4.会做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5.列举作相关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6.解释直线回归的概念
7.能熟练求出直线回归方程
8.会计算回归剩余标准差
9.会对回归系数做假设检验
10.列举作回归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
1.直线相关:直线相关的概念;相关系数的意义和计算;相关系数的抽样误差和假设检验
2.等级相关:等级相关系数的意义;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等级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3.作相关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4. 直线回归:直线回归的概念;直线回归方程的求料
5.回归剩余标准差
6.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7.作回归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单元 统计表与统计图
目标:
1.会制作规范的统计表
2.会根据不同性质的资料绘制不同类型的统计图
内容:
1.统计表:制作统计表的要求
2.统计图:制作统计图的要求;常用统计图绘制方法
3.统计表与统计图:修改不符合制表要求的统计表;根据资料性质绘制统计图
十二单元调查设计
目标:
1.根据统计工作要求,能制定调查设计计划,搜集资料计划
2.能制定整理资料计划
3.能制定分析资料计划
内容:
1.搜集资料计划
2.整理资料计划
3.分析资料计划
十三单元 试验设计
目标:。
1.列出试验设计原则
2.学会应用随机数字表和随机排列表作两种类型的德验设计
3.学会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
内容:
1.试验设计原理
2.试验设计方法
3.样本含量的估计
4.试验设计
十四单元居民健康统计
目标
工.叙述居民健康统计的意义
2.列出计划生育统计指标
3.列出人口死亡统计指标
4.列出疾病统计指标
5.会计算常用居民健康统计指标
内容
1.计划生育统计
2.人口死亡统计
3.疾病统计
4.寿命表的概念、编制、方法和应用
5.居民健康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