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采矿工程是运用各方面工程技术和科学理论研究自然矿产资源开采规律、工艺技术、安全技术及管理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的相邻学科有:矿物加工工程、矿床地质普查与勘探、矿山建设工程、矿山工程力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工程测量、矿山机械工程、管理工程以及岩土工程等。
本学科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露天与地下采矿工艺理论和技术主要致力于运用数力学基础知识以及现代技术科学知识,根据自然矿产资源赋存条件及状况等特点,对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的资源勘察评估、矿取规划设计、采掘工艺诸环节的工艺技术和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研究。
2.矿山技术经济与系统工程主要研究矿产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资源价值评估、矿产的市场供求及价格分析、矿业经济政策和经济数学模型、矿山企业投资决策、企业经营参数优化以及矿业技术与经济的协调结合、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人工智能理论在矿业中的应用等。
3.爆破工程主要研究矿山、地面建筑物拆除爆破、岩石破碎等方面的理论及技术、特殊施工地点的爆破技术、爆破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爆破飞石及爆破噪音的监测与控制等。
4.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主要研究矿山压力及其控制技术、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露天边坡加固技术、地下开挖工程支护技术、岩体稳定性监测监控技术等。
5.矿产综合利用主要研究矿产综合回收利用的各种实用有效的工艺及方法,矿山尾矿及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治理及利用等。
6.矿山生态复垦与环保工程主要在采矿学与生态学的学科发展最佳结合处研究采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综合评价体系及方法,并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抑制污染源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包括土地复垦和环境地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复垦模式、重建土地自然资源、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工程等某方面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的获得者应掌握矿床地质、矿区经济评价、矿区规划设计、矿床开采、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支护、安全技术与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矿山企业经营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试验技术与手段及计算机技术,完成具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设计课题,并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够应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且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采矿工程学科可以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在导师指导下按照有关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选修课程。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工作实行导师组(或导师)负责制,原则上都要形成以导师为主的导师组集体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主要为:在校学习全部课程,论文选题报告、论文答辩等非课程环节和大部分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在校内完成,但鼓励和提倡同生产或科研单位组成双导师双基地的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
四、课程简介
1、课程简介(1)高等采矿学(Advanced Mining Engineering)本课程主要讲授露天与地下采矿(煤与非煤)方法及工艺的最新发展,矿山开采前的准备、矿区经济评价以及矿区工程地质、矿山采矿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包括采矿场应力分析与监测以及岩体支护方法等,特殊采矿包括海洋采矿、化学(溶浸)采矿、月球资源及其开发等。(2)高等岩石力学(Advanced Rock Mechanics)本课程主要讲授岩石的力学特性,岩石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地应力,岩石力学问题有限元法,天然岩体中的渗流,岩体工程随机分析及可靠性设计,不连续岩体力学,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岩爆分析,岩石声学性质等内容。(3)矿业系统工程(Mining Systems Engineering)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山优化设计,矿山长远规划,生产进度计划,生产系统的优化,矿山生产工艺系统模拟及矿山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等。(4)爆破力学及岩石爆破动力学(Blasting Mechanics and Rock Dynamics)本课程主要学习岩石的动力学特性,应力波的传播,爆破力学,爆破计算机模拟,拆除爆破、硐室爆破、特殊爆破等爆破技术,炸药性能及其爆破器材的测试,爆破安全监测与控制等。(5)矿业技术经济学(Mining Technology Economic)本课程主要学习矿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矿业投资项目评价、矿产品供求与价格分析,矿山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矿山企业经营参数优化,矿业投入产出分析,价值工程原理以及在矿业中的应用。(6)计算机在矿业工程中的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 in Mining Engineering )本课程主要学习矿业工程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
五、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要求: (1)应在所研究的学科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具有学术意义或使用价值的成果。 (2)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3)必须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和一定的工作量,必须达到国内或国外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 2、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必须完成如下环节: (1)选题报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尽可能和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要考虑到对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并在本学科内有一定的深度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要求对国内外近10~20年的30~60篇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完成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包括两项内容,即选题报告评审表和书面选题报告。书面选题报告一般应为0.5~1.0万字,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
选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① 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 ② 文献综述,近15年来国内外有关资料的总结,国内外前沿情况或课题背景。 ③ 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总体方案、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完成工作的条件。 ④ 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⑤ 预期达到的目标及主要的新观点。选题报告的评审一般采取报告会的方式,由5名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者组成评审小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和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选题报告通过者,进入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者可以在2月内再补作一次选题报告,仍未通过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按肄业处理。选题报告工作完成后,将选题报告及评议书一式两份,分别交研究生所在学院和研究生学院培养管理办公室。选题报告通过后,一般不得随意改题。如有特殊原因需修改者,由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导师、系签署意见报研究生处备案,并及时重做选题报告。 (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不适合培养的研究生进行及时处理。
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学习。考核小组组成: ① 政治思想考核小组:由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组成。 ② 业务考核小组:由学院主管院长、导师、研究生学院、选题报告考核小组组成。考核结果: ① 符合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条件者,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 ② 不符合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条件者,限期改正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3) 论文预答辩论文预答辩是答辩前的一次综合审查,由导师聘请校内有关教师参加,对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在数量、创新点、系统性、学术意义及应用价值、论文写作方面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进行审查,并提出论文撰写及答辩的指导性意见。论文预答辩合格者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4)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的各项要求后,按照《河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硕士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及评审办法》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经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获得硕士学位。(5)各环节间的时间要求论文选题报告、论文中期考核报告、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应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防止走过场。
研究生的选题报告一般应于入学后第三学期的第12周之前完成。选题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少于9个月。答辩申请与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
六、教学实践环节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应面向大学本科生教学环节,内容可包括:辅导、批改作业、指导实践或实习,辅导或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其中必须有面对学生的环节,可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工作量应按本科生教学计划时数20或40学时左右。一般安排在前三学期内完成,由研究生本人写出教学实践报告,指导教师和系主任写出评语并签字,学院院长签字盖章后,于第四学期末交到研究生学院培养管理办公室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