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
运用暗示 保持平静
适度紧张,活跃情绪。 高度的紧张会导致记忆减退或怯场,而紧张度不足,又不能引起对复习内容或考试内容的高度注意,复习或作答速度缓慢,特别是大考前模拟成绩比较理想的同学,要特别提醒他们千万不要骄傲自满。
积极暗示,树立自信。 要打破中考、高考的神秘感,养成将考试当作业、作业当考试的习惯。也可以每天早上起来,面对镜子对自己说些鼓励的话,如“我一定能成功,我在平时已把汗水付出,到时候就一定能有收获”,“只要尽力就问心无愧”。
放大优点,体验成功。 放大自己的优点,多回忆重大经历中成功的喜悦,因为积极的自我想象能唤起人良好的情绪。考生可想象过去某次大考成功的某些情节,感受成功的体验,来焕发自己积极的情绪。
学会放松 消除疲劳
科学运动,提高效率。 要有适地、适时、适量的运动,以增加大脑供血供氧,提高学习效率。再者,运动为紧张、烦恼、压抑、担忧等心情提供了一个“宣泄口”,也是有效的情绪疏导工具。
学会倾诉,缓解压力。 把你的担心和忧愁讲给别人听,朋友、父母、知心的老师都可以是你的倾诉对象,以达到压力的缓解,严重的可以找心理医生去倾诉。
暂时回避,调适情绪。 暂时回避紧张的学习任务,去做点自己感兴趣的、能让自己快乐的事,如听喜欢的音乐,看喜欢的电视节目,也可以做一些放松的训练,如意念放松、肌肉放松等。
家长理智 做好后盾
适度“冷淡”,了解孩子。家长要带头调整好心态,切忌心急火燎。大人情绪饱满,家庭气氛好,都有利于强化信心。在生活上给孩子适度照顾即可。
多听少问,信任孩子。 如果孩子找家长聊,家长尽量多听少说,多给孩子情感上的理解、温暖和接纳。孩子需要家长心理上的支持,尽可能不向孩子问询与考试有关的话题,家长要相信孩子自己知道该怎么做。
摆正心态,尊重孩子。家长强烈的“不失败期望”(只许成不许败),令孩子更害怕失败,更加重压力和焦虑。家长的尊重、容忍和理解,就是对孩子莫大的心理抚慰。
心态往往决定成败,在考试临近时,家长和考生应该懂得:关注心态,比多做题目更重要!
上一篇: 考前“静悟”放松紧张都适度
下一篇: 高考倒计时 考生最要注意情绪稳定
- 相关推荐
- 高考考生应考心理调节小秘诀2019-01-12
- 高考考前考生最爱问的十大经典问题2019-01-12
- 高考考生食谱2019-01-12
- 高考复习要有个良好的心态2019-01-12
- 高考,考生家长该注意什么?2019-01-12
- 常见“考试病”的应急治疗2019-01-12
- “外松内紧”有助应考2019-01-12
- 高考“过来人”想对家长说2019-01-12
版权所有:圣辅教育科技 | 闽ICP备16009067号
Copyright @ 2016-2022 www.sinogao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