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没有那么多天赋选手,90%的优生靠勤奋。
你可能会觉得,身边那些学霸都是天赋异禀。但真相是,绝大多数你眼中的“天才”,背后都有着你看不见的刻苦。他们只是把玩游戏、刷短视频的时间,用在了刷题、背书和思考上。
勤奋,不仅仅是指花费的时间,更是专注和高效。当你晚上困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能正有无数和你一样的人,在台灯下为梦想拼搏。不要用“我脑子笨”作为放弃的借口,高中的知识难度,还远未到需要拼天赋的地步。
2.只完成日常任务,最多保持平均水平,想达到优秀必须要自行拓展。
老师布置的作业,是面向全班同学的“标配套餐”,它能保证你跟上大部队,不掉队。但如果你想脱颖而出,这是远远不够的。
课后的自行拓展,就像是给你的学习“开小灶”,针对你的弱项和兴趣进行加强。更重要的是把课堂上零散的知识点,像串珍珠一样,用你自己的逻辑把它们串联成体系。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把老师讲的知识,真正变成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3.学不累的孩子基本都提前学过,预习是优生必备好习惯。
你有没有发现,老师讲新课时,总有一些同学能迅速回应,仿佛早已了然于胸?这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是神童,而是因为他们已经提前“扫过雷”了。
预习,哪怕只是花20分钟快速浏览一遍新课内容,也会让你在听课时有完全不同的体验。你会带着问题去听,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自己的难点,听课效率会成倍提升。这种“先入为主”的熟悉感,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心理优势和思维优势。
4.主动求助是强者的行为,遇到瓶颈时,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独自死磕一道难题,看起来很有“骨气”,但很多时候是在浪费时间。高中知识环环相扣,一个思维卡点可能靠自己几个小时都解不开,而老师或同学的点拨,可能一分钟就能让你豁然开朗。
不要把“求助”等同于“无能”,恰恰相反,这代表着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困境,并有强大的行动力去解决它。这是一种智慧和勇气的体现。建立一个你的“求助网络”,你会学得又轻松又高效。
5.成绩都有滞后性,试卷反馈出来问题要火速整改。
一次考试的失利,绝不是偶然。它更像是一个“延迟报警”,告诉你在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前,你的学习就已经出现了漏洞。
所以,千万不要把试卷丢在一边,或者仅仅用“粗心”来安慰自己。成绩一下来,就是你最好的“诊断书”。要火速行动,拿出试卷,逐题分析,找到那个真正的“病根”,然后立刻补上。如果你拖延,下一个漏洞又会出现,问题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6.错题本的含金量远高于题海战术,吃透一道错题胜过盲目做十道新题。
题海无边,但题型和方法是有限的。盲目地做新题,就像狗熊掰棒子,边做边忘。而错题本,就是你个人专属的“武功秘籍”,上面记录的都是你最容易跌倒的坑。
定期(比如每周、每月)回顾重做,直到你完全征服它。当你把一本错题本从厚看薄,就意味着你的弱点被一个个清除了,这才是最精准、最高效的提分途径。
7.高中同伴效应非常明显,和积极的同学在一起会被带动。
如果你身边是一群讨论游戏、抱怨学习的同伴,你很难独自保持昂扬的斗志。但如果你和那些目标明确、积极向上的同学在一起,当他们奋笔疾书时,你也不好意思无所事事;当他们热烈讨论问题时,你也会被激发思考的欲望。
这种无形的压力和动力,比任何说教都管用。主动去接近那些你欣赏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起进步。
8.“懂了”和“在考场上能做对”是两回事,后者需要熟练度和规范性的训练。
听老师讲一遍,看答案过一遍,觉得思路清晰,这只能叫“听懂”,离“做对”还差得很远。“做对”需要你在紧张、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独立、完整、规范地写出过程。
这中间靠的就是“刻意练习”:限时做题,模拟考场氛围;一步步写清步骤,避免跳步扣分;对反复出错的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所谓的“粗心”,本质就是熟练度不够。请把每一次练习都当成考试来对待,才能在真正的考场上,像平时练习一样从容。
9.高考考察的是整个高中的积累,“等到高三再努力”的想法极其危险。
高中学习就像盖楼,高一高二是在打地基、建主体结构,高三只是最后的装修和粉刷。如果你前两年偷工减料,指望在高三一年来重建,几乎是不可能的。你会发现漏洞百出,补不胜补,那种无力感和焦虑感会压得你喘不过气。
真正成功的高三,是在扎实的基础之上,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拔高。请从高一开始,就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为你的知识大厦垒好每一块砖。你现在偷的每一个懒,都会在将来变成最深的遗憾。
加油,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