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强基资讯首页

高考是举国关注的大事,学生们努力了十几年,就是为了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从而报考自己喜欢的大学,有机会冲击名校的学生更是卯足了劲去学习。


以前有人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管成绩好坏都要走这一遭,但是随着教育制度的改变,学生进入大学的途径也不再只有高考这一条路,还有竞赛保送、强基计划等多种方式,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而强基计划算是名校专属,能够被录取的学生都是比较有天分的,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专业型人才,所以每年有不少学生报考强基计划,各高校的录取分数就居高不下,但是今年却出现了反转,强基计划招生居然遭遇“滑铁卢”,录取分数线断档明显,这是很多人没想到的。

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遇冷,部分高校分数线下降,断档情况很明显

所谓“强基计划”就是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的招生计划,换句话说就是定向招收专业型人才。

而且拥有“强基计划”的学校都是985重点名校,目前拥有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学校并不多,院校会根据招生标准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平时表现以及专业天赋进行测评,高考之前就可以报考,有点类似于“校考”。

所以每年的强基计划招生都是比较火热的,而且录取分数线也都是居高不下,但是今年各高校的强基计划却遭遇“滑铁卢”,不仅没有上涨还来了个“大跳水”。

根据今年各高校公布的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来看,多数高校的控分线都是大幅度下降,不少学校下降了二三十分,多的还又下降了87分。

而且不同省份的控分线也是有很大的波动,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断档情况明显,但是这也意味着学生报考成功的机会增加了,就比如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强基计划的分数线是436分,低分上名校的机会说来就来。

再比如南开大学强基计划湖北省控分线整整下降了68分,为此也同比下降了46791名,这也相当于扩大招生人数,学生考上的几率也变大了。

不过考生和家长也别高兴得太早,高考分数是一个门槛,学校的专业性考试也是一个门槛,而且学校招生也更看重“校考”的结果,如果之前没有走强基计划的学生,想“捡漏”也不太现实。

强基计划不那么吃香,分数线断档现象的背后,是现实与无奈

高考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报考需要看总分,要想考名校就得全方面发展,还不能出现严重的偏科,这一点对于有些特殊领域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来说就有些为难了。

而强基计划的出现,正是给了这些专业型人才上名校的机会,就算你偏科,只要能够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考试,那么就能够提前锁定名校的名额,还能够获得学校的定向培养,算是大学里面的“尖子班”。

那么前几年备受青睐的强基计划,到了今年却出现如此严重的断档情况呢?有些人说与张雪峰老师的观点脱不了关系,觉得都是受他所说的“志愿填报要落地”的影响,报考的观念发生转变。

虽说这种观点有些道理,但实际上还是因为现实因素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想法,要知道强基计划是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性比较强还比较冷门,学生没有足够能力考进去了也很难走下去。

另外现在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和家长报考也都会以就业为前提去考量,如果专业就业面小的话,那么就算是强基计划也不行,没人敢赌自己就是那个天选之子,所以更愿意通过高考去选择更好就业的专业和院校。

再有现在的家长也不再一味追求名校,学生也有自己的主见,因此报考就会更加贴合学生的想法,如果真的喜欢走专业的科研道路,那么报考强基计划再合适不过,但还想多些路径的话,就会放弃强基选择普通高考。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扎心的原因,那就是强基计划要求比较严苛,很多学生根本无法达到,能达到的学生自身能力也很强,或许高考选择性更多,所以想报却报不了,能报的却不想报就造成了这种局面。

【笔者寄语】强基计划招生遇冷并不是不吃香了,而是现在的学生和家长的想法更加务实,朝着张雪峰所说的那个方向去调整,但是有能力有情怀的学生依然会选择强基计划。在笔者看来不管是哪种途径,学生只要心中有数都是可以选择的,毕竟各行各业都需要能人来接班。


上一篇: 那些被强基计划录取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下一篇: 参加竞赛有什么用?高中生如何备考?一文解答~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