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强基解码首页

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集中公布,截至文章发布,已有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30所高校公布简章。

2023年强基计划政策迎来新变革,招录模式、校测、入围等方面有较大调整,这些变化对报考有哪些影响?

2023年强基计划政策调整,不论是招录机制的变革,还是单科成绩加权等的调整,整体突出校测考核在强基人才选拔中的作用发挥。尤其是笔试,以及对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的重视。在2023年强基政策最新趋势下,高三考生报考有哪些影响?


一、中科大、浙大、西安交大、同济、厦大5所高校加入“复交南”强基模式。校测考核提前至高考出分前,报名成功就有资格参加校测,“全员破格式”入围。

报名即可参加校测,笔试权重增加,整体利好竞赛生。让成绩处于边缘线但有突出学科优势的考生有更多翻盘可能。不过高考后即校测,备考时间过短,考生要做好整体规划。

“复交南”新阵营对冲清北名校,对于清北边缘考生更加纠结难报,是冲是稳是个难题!

这种强基新模式,“华五”已全员在列,已经成为顶尖高校强基的一种趋势对于想冲击名校的高三高二高一考生,都要重点关注。


二、中科大首创,初试入围全国竞争,按照招生总计划5倍划定全国统一合格线。这一政策有利于中科大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才,但对于一些高考/竞赛弱省的考生来说有点吃亏,(录取还是按照分省计划进行的)这些省份的考生想录中科大要做好备考


三、破格生也要参加笔试、面试两轮考核,还得是中科大

学科竞赛金银牌名额的增加,使得高校考核逐渐加码,继清北2022年破格生资格审核后,中科大首先有了动作。


四、单科成绩加权,利好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特长考生。2023年北航、北理、华南理工入围采用加权高考成绩,国防科大录取采用加权高考成绩。


五、设置校测合格线逐渐常规化。2023年人大、北航、北理、民大、山大、川大、中南、湖大、重大、吉大等高校都设置了校测合格的录取前置条件。这样一来,校测不备考准备“躺平”是万万不可以的了。


六、入围比例调整直接影响入围分数线。中国农大、重庆大学由6倍调为5倍,分数线大概率会上涨;吉林大学由4倍调至6倍,分数线大概率下降。


七、2023年强基计划仍然限报1所,在高考出分前进行校测确认,加之政策变动较大,择校难度很大。只能报一所的机会,是冲是问还是保,你会怎么选?

八、选拔:校测形式优化一些学校取消笔试 :为了真正挖掘热爱基础学科的学生,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部分高校进一步优化了校测形式,且更注重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选才要求与报考专业的匹配度。

比如,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首次取消基础能力测试,这也意味着只要入围北理工的强基计划就不再需要进行笔试,仅需要进行面试和身体素质测试,面试合格线为面试成绩满分的60%。

九、培养:个性栽培 动态退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具有周期长、投入高、见效慢等特点,为支撑基础学科人才职业生涯长远可持续发展,部分“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实施了“3+1+N”本研贯通培养模式,进行了具体探索实践。

比如在华东师范大学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新生,都将纳入卓越学院进行培养。截至目前,卓越学院学子的直研率达80%,未来,这一比例或将继续提升。

十、对于择校更需谨慎:校测考核时间整体提前至高考出分前,对于同时含有综评招生的院校时间趋同。针对同时还报考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校测时间可能会撞车,在择校阶段会增加更多的选择难度。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简章来看,招生政策在2022年的基础上,做了部分调整,但整体与2022年展露的趋势相同。

大部分变动存在于入围、校测考核方面及对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的重视上,也有更多高校划定校测及格线。

中国农业大学:入围比例由6倍缩减至5倍;

中央民族大学:增加对四川招生;

重庆大学:入围比例由6倍缩减至5倍;

四川大学:校测增加笔试合格线,笔试成绩未达到18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

吉林大学不再面向山西招生增加对湖北招生,并且入围比例由4倍扩大至6倍;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新增校测笔试环节

华南理工大学:部分专业数学成绩按130%计算

北京理工大学:校测取消笔试只考面


湖南大学:校测调整为只考面试,并且划定面试合格线为80分。






上一篇: 浙大、西安交大、同济多校迎来新模式!

下一篇: 8所院校采用“强基新模式”,报考有何机会与风险!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