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高考快讯首页

2020年初,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在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方面,通知提出,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核定的本科招生计划和备案的高职(专科)招生计划,不得随意更改招生计划。

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计划比例,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

教育部要求各部属高校今年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计划不得低于去年,各部属高校在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一律不得提高,超过30%的应逐步回调至30%以内。

严控属地招生比例,教育部为何做此规定?

我们知道每个省的高校,都会更加倾向于招生他们本省的学生。也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地区保护主义”。30%这个数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关数据显示,各所大学“格外偏爱本地生源”似乎是不争的事实,上海财经大学曾经高达31%以上,复旦大学在沪招生的比例曾一度占到40%,中山大学在广东招生的比例达到49.7%,武汉大学在湖北的招生比例高达50%,浙江大学曾一度达到过54.3%。

比如,某所高校一共要招10000人,那么本地学生就会占到3000人,剩余7000人不平均的来自于外省。在现实中,很多大学都已经超出了30%。所以,教育部下发了此通知,严格把控属地招生的比例,本地招生比例高于30%的大学必须在2020年高考做出调整。

高校在所属地区招生比例过大,这就会让外省市的考生进入这些大学学习的机会减少,从教育公平上讲,这是不公平的。

高校在本地招生比例高的原因有哪些?

因为本地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会留在本地,而外地的大学生可能会离开上大学的城市。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留下来的大学生都会投身于本地的建设,即使外地一部分大学生很优秀,但是留下来就业的人数相对较少。

教育部已经规定每所大学在当地的招生比例不能超过30%,这就意味着留给外省学生的机会变多。这一政策,对2020年高考生来说是一个机会!

 

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071万,在人数连年增长的背后,教育部各部属高校必须严控地方招生的比例,给更多的高考生带去公平!

严控地方招生比例,高考生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在分省区招生的时候,按照一定比例,参考生源总数,确定在该省的招生指标,比如中国政法大学,在全国各地平均分配招生指标,实际上这也不失为一个相对公平的办法。由此一来,各地区考生进入外省的几率就越大,教育的公平性能够更好地体现。

本次教育部发文为2020年全国高考招生指出了明确的工作思路,但目前因为全国疫情问题,各高校相关的分省招生计划还未公布,未来可能还存在一定变数。2020年分省招生调出、调入计划可能不会再向社会公开,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要多加注意。

考生择校的自由度越高,就越要报好高考志愿,家长和学生一定要将自己的眼光放宽广,放长远。以分数为基础,结合院校层次优势、家庭状况、学生专业兴趣、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未来考研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来考虑如何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

上一篇: 高考倒计时50天!2020高考新变化考生要了解

下一篇: 教育部明确继续招生,第二学士学位是鸡肋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