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有几所带中国字样的大学,与一般大学不同的是,这样的学校后边带地名,比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这种情况的学校一共有6所,分别是地质、石油、矿业。那这样的学校哪个学校的实力强呢?到底该咋选呢?我们今天先看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看看北京和武汉学校的差别。

造成这样的原因与当年的京校外迁有关,相关内容大家可以参考以前的一篇文章(文革年代外迁的13所京校今何在?),有些学校外迁后回到了原址办学,有的学校外迁后就变成了异地办学的格局。留在北京原址办学校区单独建校以后,校名带北京字样,异地办学都不带地名的。这两所学校的历史基本上也是一样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总部在武汉。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虽然两所学校已经独立办学十余年,但教育部做学科评估时,都是按一个学校来整体进行评估的,因此,你在学科评估结果上看不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的名字。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有34个学科参加评估,其中29个学科上榜,其中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被评为A+档。2个学科为B+档,8个学科为B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2019 届毕业生共有 5708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4311人、硕士毕业生 1228 人、博士毕业生 169 人。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2019 届毕业生总计 4121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2076 人,硕士毕业生 1683 人,博士毕业生 362 人。这两所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属于本科生教育为主,本科生占毕业生总体数量的75%以上;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则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研究生和本科生几乎各50%。

从生源结构上来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对当地较为照顾,26.84%的毕业生来自湖北省,其他省份较多的是河南省和河北省

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的生源较多的省份是河北、山东、河南、北京。相比较而言,湖北的生源比例并不突出。

截至 2019 年 12 月 1 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 2019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6.18%,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 95.76%,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7.48%,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7.63%。

截至 2019 年 10 月 31 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 2019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5.34%,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 94.75%,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5.66%,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7.24%。

由于两所学校的就业率统计的截至日期不一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截至到10月底,就业率略低于截至到12月初的武汉。
国内升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2019 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 1644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 38.14%。国内升学人数排名前五的院校依次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48.36%)、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2019 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 957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46.09%。60.61%的毕业生选择在本校继续攻读。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的本科生国内升学更喜欢本校,而且国内升学率较高。而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生升学更加多样化一些,留本校的不足50%,国内升学率偏低。
出国出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本科毕业生出国出境 304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 7.05%。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分别占出国出境人数比例为 29.28%、15.13%、13.82%、9.87%、8.5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本科毕业生出国出境 111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5.35%。主要分布在英国(37.84%)、美国(27.93%)、澳大利亚(8.11%)、日本(7.21%)、中国香港(5.41%)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的本科毕业生出国人数接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的三倍,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也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的毕业生出国有扎堆的趋势。前五个国家占比高达86.5%。
就业单位性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2019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主要是:私、民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47.53%),国有企业(23.74%),科研设计单位(11.94%);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主要是:私、民营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25.97%),国有企业(25.55%),高等教育单位(16.9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2019 届签约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其他事业单位以及科研设计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毕业生就业更加多元化,本科毕业生去往民企和私企较多。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毕业生就业度仍比较集中,主要去向是国有企业和各类事业单位。这跟地域的就业形式有很大关系。
就业行业分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2019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5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8.40%),建筑业(15.08%);毕业研究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行业为教育(22.1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8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5.69%)。2019 届毕业生前往自然资源相关行业就业的人数占 33.55%,其中本科生占 28.09%,研究生占 41.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2019 届签约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地勘行业、教育科研以及工程行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的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主要是面向地勘类企业或者相关行业,这与这两所大学的专业优势完全相关。在这方面应该差距不大。
就业地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2019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分别占比 50.35%、37.18%;就业省份人数前三名为湖北省(1418 人,占比 41.88%,其中武汉市 1304 人,占比 38.51%)、广东省(460 人,占比 13.59%)、浙江省(168 人,占比 4.9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2019 届签约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华北地区

这两所学校的就业地域差异性较大,都是以服务当地经济为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41%的毕业生是在湖北就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32.89%的毕业生选择直接留在北京。
就业薪酬: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2019 届本科毕业生转正后月均收入为 6960 元,其中本科毕业生转正后月均收入在 8000 元及以上的占比 28.50%;毕业研究生转正后月均收入为 8127 元,有 25.39%的毕业研究生月均收入在 10000 元及以上。

对比来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的规模比较大,主要体现在本科生的数量差异,武汉的本科生数量是北京的两倍,但武汉的研究生数量没有北京大,这样看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主要定位是研究生教育,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则定位是本科生教育。看看两校的毕业生就业数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的升学率高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6个百分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的毕业生国内深造更喜欢留在本校,两校的就业差别在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和就业地域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的毕业生更喜欢国企和各类事业单位,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则更多去民企和私企。就业地区明显是本地化趋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主要是留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主要是留在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