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法学类首页

法律专业学生就业方向概览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本文仅包括行业执业方向,暂不包括学术深造路线)

 

传统法律行业:

律师 vs 法务 vs 公检法

 

01  律师业内又根据其主要接触业务类型分为诉讼律师和非诉讼律师。诉讼律师主要业务包括一般民事刑事诉讼及商事诉讼;非诉讼律师则主要从事公司法务、证券、金融、知识产权、房地产等领域的相关合规、交易业务。现多数“红圈所”如金杜、方达和君合等均以非诉业务为主,其诉讼业务一般归类于“争议解决”,涵盖商事诉讼与仲裁。

 

02  公司法务该职位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公司法律文件的拟定、审核,内部法律风险的监测、管控和法律问题的咨询与建议等。其业务与从事公司业务的律师有一定重合。因此,法务工作还是以前两项为主,多数企业的外部争议解决和交易合规业务还是会由律所来承包。

 

03  公检法体制内工作,具体工作内容难以一概而论,就不在此赘述了。

 

工作模式来看。由于律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案件安排决定上班时间和地点,他们的工作模式相比法务和公检法灵活自由一些(当然,这不包括初级律师,尤其是那些加班情况严重的大所里的)。法务的工作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公司类型、行业、运营状况与文化等。多数中小民企和国企法务工作较为规律,朝九晚五,但在华为这样的大型企业中法务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很多人还会被要求外派到国外一段时间。

 

薪资福利来看。律师的工资普遍在执业前期不论数量还是稳定性都不如法务和公检法(当然这又不包括那些在“2万俱乐部”红圈所的朋友们)。但律师如果能够在执业过程中逐渐积累人脉、稳定案源,长远的薪资增长空间是没有上限的。不过作为一个“二八定律”适用明显的行业,最后走到金字塔尖的人还是少数。根据四川律协的调查数据显示,45岁以下的律师年收入达到40万的仅有5%。

 

个人发展来看。相比法务,在律所可以接触到更多类型的案件而不局限于和某一个企业相关的,这样可以更好地积累行业经验,并在接触各类案件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兴趣。这两者的转换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所以不少人会先去法律所干一段时间再选择固定下来做法务。体制内工作的发展路线就灵活度低一些,但如果个人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不错也有很好且较稳定的晋升和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传统法律行业里的几大就业方向在以上三个方面各有特点,具体选择还是看个人对工作方式的喜好以及对风险与回报的权衡。

新兴法律行业:

法律科技 & 替代性法律服务提供商

 

法律被普遍认为是不容易受科技影响的行业之一,但实际上一些把法律和科技结合在一起的新兴领域已经在影响甚至是改变传统法律行业的工作了。波士顿咨询在2016年的一份报告里预测在未来二十年30%-50%由初级律师进行的工作将被法律科技解决方案取代。虽然这个数字从现在看来还有些遥远,但不少国内外大型律所和企业法务已经在通过一系列科技来提高工作效率了(下面会具体举例说明)。

 

这些正在涌现的“法律+科技”趋势可大致被分为以下两类:

01  法律科技

这里指的是一些科技初创公司把他们自主研发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律师、法务提供法律服务的各个场景,协助他们完成法律检索、合同审阅和结果预测等工作,从而提高法律服务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比如就今年英国“Magic Circle”Linklaters和Slaughter & May分别与法律科技初创公司iManage和Luminance合作把拥有强大机器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用来帮助律师进行流程管理、智能检索、合同审阅等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国内,“红圈所”金杜近年来也在使用理脉提供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来提高其法律检索与合规风险监测效率。其他国内正在涌现的法律科技初创公司涉及业务也包括流程管理、法律检索和合同分析等。

虽然整体而言这类公司体量还比较小,但法学院学生们可以多关注这个领域的潜在机会。笔者从近期在理脉的实习过程中也见到了很多优秀的法律人,其中不乏在“红圈所”执业多年的合伙人、律师和毕业于北大、法大、LSE等海内外顶尖院校的法学院学生。他们和技术研发团队坐在一起,把自己的法律专业背景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和技术成果的测试中。

 

02  替代性法律服务提供商(ASLP)

ASLP泛指除了传统律所以外提供法律服务的企业,广义上也可包括上面提到的法律科技公司,但在这里专指两类:一是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跨界法律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法律服务,二是律所提供的非传统法律业务。这两类服务通过其新兴技术、客户资源等优势去外包一些原本律师或法务手中重复性较高、法律专业需求相对较低的业务,与前面提到的用于协助律所提供传统法律业务的“法律科技”有所不同。

 

随着相关政策的放松,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对法律市场的蚕食又新进了一步。以安永为例,自2018年,安永先后收购新型替代性法律服务提供公司Riverview Law和Pangea3,共收编了超过3500名法律专业人士。除了提供传统的审计和管理咨询服务,安永现在还提供法律业务咨询、法律运营咨询及相关技术服务。以下是汤森路透统计的10大替代性法律服务提供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律所ASLP的开拓者是英国“Magic Circle”Allen & Overy,它从2001年就开始就和科技公司合作提供帮助金融服务客户解决跨境合规问题等领域的订阅式产品。随后Freshfields, Clifford Chance等大型商业律所也逐渐开始研发技术类产品与技术驱动的外包服务。近几年发展迅速的Herbert Smith Freehills于2017年增加了由律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Alternative Legal Service团队来面向所内各执业团队及外部法务外包其尽职调查文件审阅等高文件量业务。2019年,他们由把法律团队和项目管理专家们联合在了一起建立了Legal Operation Team法律运营团队来专门帮助完成律师和法务业务中流程较为复杂冗长的工作。

虽然ASLP这个领域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还不明显,但这些发展都有可能带来潜在的就业机会。在澳大利亚,KPMG和PwC均于2019年启动了第一期法律实习生、毕业生项目,顶级律所Minter Ellison的法律运营团队也开启了毕业生项目。四大和律所在中国的这一步会在什么时候迈出?我们拭目以待。

 

未来法学院毕业生路在何方?

显然,在不久的将来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处理重复性、程序性和乏味的法律事务,例如文件检索、文件送达、合同审查和尽职调查等。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律所传统员工(尤其是律师助理)的就业能力。但另一方面,德勤的报告也指出法律行业的未来会建立更多与技术、运营、项目管理等领域相关的职位。

 

在这样的趋势下,未来的法律市场将不再仅由法学院毕业生构成,越来越多有STEM/理工技术背景或商学院背景的毕业生也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一部分。在未来的竞争中,我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法学院学生,对自己有两个建议:第一,打好坚实的法律基础,确保自己在法律专业领域有相对的优势。第二,在法律专业学习的同时,多关注行业动态,培养一些多样化的商业意识和硬技能,包括基础的编程等。

 

 

写在最后

笔者在法学院就读期间最开始通过旁听“法律科技”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对这个兴起的行业方向产生了兴趣,后又通过参与国际一线律所的“法律创新”研究项目对这些创新的科技解决方式会如何影响传统律师行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因此,我在课余学习了一些基础的Python,并在这个假期加入了中国领先的法律科技公司理脉实习,期待可以获得一些相关的实践经历。

 

作为实习生,我有幸在工作中同时接触到了法律内容与产品分析团队媒体团队的工作,其中主要包括:1.和法律内容团队一起分析法律法规,协助软件工程师把重要条文及对应的合规要求转换为计算机规则;2.对国内外法律科技公司软件进行产品研究,通过各种产品表现测试来进行自身产品优化分析;3.协助媒体团队运营公司的各大媒体平台,更新法律科技行业动态、分享个人观点与经历。

 

相比在海外律所的实习经历,在这里的工作在以下三方面非常吸引我:第一、工作内容较为灵活公司会很大程度上根据每个实习生的专业背景、个人优势和未来发展意向来安排具体的工作内容,而不是做千篇一律的文件整理、审阅和翻译工作。所以我在有一定空间运用法律背景的同时,也可以参与到产品分析和媒体运营等可以有效培养商业意识的工作中,并与此同时也能对一个初创企业的运作与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工作兼具创新性和专业性一方面,这是一个年轻、有理想、有热情的创业团队,另一方面,从内容开发到业务拓展,公司拥有金杜律师事务所的战略支持,这确保了法律科技产品内容的严谨性和公司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三,工作氛围舒服作为一个初创公司,公司团队很年轻,相互之间没有上下级之分,即便是刚入职的实习生,工作之余也会大家坐在一起吃午饭、打游戏、聊八卦,周末大家也会偶尔聚餐、约健身……

 

诚然,我还不知道自己之后会继续追寻自己成为涉外律师的梦想,还是会跟着一个像理脉这样的年轻法律创新团队去追寻一群人对法律行业未来的理想。但未来一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随时保持开放和愿意学习适应新变化的心态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 法学英语等11个热门专业就业爆冷

下一篇: 法学专业哪家强?全国排名前10院校大盘点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