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要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公平公正、规范有序。
我们特别从中选取了一些新的政策变化,进行解读,请考生和家长注意。
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19年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察,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地落实,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解读:“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被明确提出,说明有很大可能2019年高考考试内容会做出重要改革。尽管今年发布的考试大纲并没有什么巨大变化,但是之前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多次提到高考内容改革问题。
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发布。
解读:时间安排更加严谨。避免一些地方同一科目考试时间有差异,比如英语考试,有的地方考试时间是15:00--16:40。
探索在高校组织的考核中增设体育测试。有关高校要在保送生、自主招生和高职院校分类招考等类型的学校考核中,积极增设体育测试,测试项目由高校自定,测试成绩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引导考生更加重视体育锻炼。
解读:将体育测试着重突出,引导考生更加重视体育锻炼。测试成绩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将成为高考新趋势。
各省级招委会要根据本地区招生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高校录取批次。同一高校、同一学历层次、同一招生类型的招生计划在同一省(区、市)原则上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须与高校在同一地区招生的其他专业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除教育部规定的情况外,严格控制提前批次录取高校和专业。
解读:与上一年相比删除了“如确有必要,经高校与有关省级招办协商一致,可以将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安排在同一学历层次的不同批次录取。”增加了“除教育部规定的情况外,严格控制提前批次录取高校和专业。”同一高校同时在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录取的现象将减少。
各省(区、市)录取工作应于7月上旬开始,8月底之前结束。其中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应在7月10日至15日之间开始,月底之前结束。
解读:去年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时间要求为:应在7月10日至15日之间开始,20日之前完成。相比去年,本科第一批次的录取时间增长了。
高校调整计划应在有关省份录取批次投档前投放,并由省级招办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照调整后的计划数、考生志愿及分数进行投档。高校负责处理因调整计划使用不当造成的遗留问题,不得降低录取标准指名录取考生。严禁高校利用调整计划指名录取考生或向考生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省级招办不得为争取调整计划数随意放宽录取政策或降低分数要求。
解读:与去年相比明确提出“高校调整计划应在有关省份录取批次投档前投放”与“严禁高校利用调整计划指名录取考生或向考生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的要求。高考招录工作将更加严谨公平。
各省级招委会办公室(包括教育考试院、招考办、考试中心、考试局等,以下统称为省级招办)要指导本省(区、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认真履行考生报名资格审核工作职责,根据报名条件,严格审核考生报名资格。报名结束后,省级招办应对所有报名数据进行重复报名和违规情况筛查。
解读:2019年的高考报名工作将由省招办来重点筛查,避免多地报名、替考事件发生。
每年高招录取结束后,都有部分已被高校录取的考生未经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一般被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2018年规定》要求高校应将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名单(含考生号)按生源所在省(区、市)分别汇总,于本校规定的正常报到截止日期后20日之内传报有关生源所在省级招办。而《2019年规定》中首次增加了一条禁令:严禁高校为未报到考生注册学籍。
解读:这一政策是专门针对一些高校为了生源“凡报必录”“放水招生”。有的考生在录取结束后,往往会莫名其妙收到录取通知书。本想着直接去复读不去报到就没有什么事情,结果到第二年高考报名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报到录取,注册了学籍”!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