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结束,但高考的余温还远没有散去,刚刚卸下考试重担的学子们在等待着考试成绩。一个月后,又会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常规剧目。
而年轻的爸妈们也被这种气氛感染,纷纷晒出自己学龄前宝宝的“高考倒计时”。大家都希望十几年后,自己能是欢喜的那一个。但大家也都明白,那个高考结果,其实是十几年对孩子教育的累积。
大家都认可,教师普遍比其他职业的父母更深谙教育之道。除了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外,很多教育者也将自己的儿女培养得非常优秀。他们到底有哪些好方法和秘诀呢?
我们独家专访了多位培养出优秀儿女的教育者,让他们谈谈自己的育儿经,看看这些“学霸”是如何养成的,给年轻爸妈以参考,希望十几年后,大家都能为自己孩子在高考这一项挑战中的胜利而欢喜,更为培养出人格健全、性格开朗、能力全面、生活幸福的孩子而欣慰。
「
讲述人:董风桂
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
(女儿高考后进入香港中文大学读本科,现在香港工作。)
五年前,我的女儿以681分的高考成绩被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录取。身为母亲,我不只骄傲于她出色的高考成绩,更骄傲的是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了花样年华的快乐,认识了大千世界的斑斓,也经受了成年礼后一次精神与智慧的考验。
在亲朋好友的眼里,女儿是个“玩”大的孩子。唱歌、弹琴、画画、打篮球,样样都没落下,成长的日子快乐而充实。她爱玩,也爱学习;没有参加过课外补习班,各科成绩也不差。
在和女儿的共同成长中,我一直坚持用更温暖、更科学的方式,创建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愉快地促进她的精神成长,使她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人。
做“持证上岗”的父母
◆◆◆
每当网络中出现“熊孩子”的新闻,大家都会声讨“熊爸妈”的教育行为,甚至呼吁“家长也应该考个资格证,合格了才能做父母”。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不无道理。做父母之前,我们确实应该有意识地学习育儿知识。为人父母不能不懂教育的意义。
孩子出生前,我阅读了大量准妈妈必读书目,做好育儿的知识储备,了解了婴儿出生前后的有关生理特点,坚持胎教;记录孩子12个月的各项发展指数,科学喂养。可以说,从准备做母亲的那天起,我就立志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母亲。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幼儿、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学,了解孩子成长中的生理、心理需求,给孩子最适时、最贴心的帮助。在四年级和八年级孩子的叛逆期,我提前做好功课,用交流、信任和与老师合作的方式帮孩子顺利地度过了特殊时期。
给孩子选择的空间和权利
◆◆◆
充分相信孩子,给予孩子独立发展自我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与机会。比如兴趣班的选择、入团的申请、高中校的选报、文理专业的选择、大学专业的申报等等,在成长中的多个关键问题上,我家都是三口人坐在书房里,各抒己见,反复论证,最终以孩子的意见为主。
这样的家庭辩论会使女儿从小就有了自我角色意识,她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需要作出怎样的努力。我们深知,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家长手里,孩子在学会选择中成长、成熟,这是孩子心智成长的必经之路,家长要给她机会,给她建议,尊重她的选择。
尊重孩子,并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这尊重不盲目、不冒险,因为女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她善于思考、思想独立。
培养学习兴趣只在“不经意间”
◆◆◆
女儿刚刚会说话,我就把她说出的“爸爸”“妈妈”“吃饭”等文字贴到墙上,在孩子一岁时,这些文字符号就成了她每天见到的好朋友,这样她从小就对文字符号很感兴趣。上学前,孩子已经可以独立阅读了。
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孩子从小背诗、背英语单词,练珠心算,为此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这些都属于输入式教育。
我认为,对小孩子进行观察、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培养孩子“遇物则思”的习惯,把教育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却不留痕迹。
孩子喜欢红色,我就引导孩子寻找所看到的红色东西,把东西收集、分类再归放等等,这样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有的感官都用上了。学龄前后可培养孩子的思考、联想能力,我称之为“思维立交桥”,让孩子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先是两个事物,再逐渐增多,由具体到抽象,例如:请你用“沙发”和“书”说一句话:妈妈坐在沙发上读书。孩子很喜欢这个游戏,也许为她走上作家之路奠定了基础吧!
亲子共读孕育文学素养
◆◆◆
人类70%以上的知识是靠阅读获得的,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生活品位,我从小注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从孩子小时候直到上大学,我坚持和孩子一起读书、读报,从共读一篇文章、大声朗读美文,到我发现精彩的文章推荐给孩子读、共同讨论。
女儿上初中时,经常把她看到的美文推荐给我,让我说感受。读书的过程也是亲子共同分享思考与收获的过程。在广泛的阅读中,孩子会明了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为今后规划人生奠定基础。
我利用寒暑假带孩子旅游,参加社会活动,去农村体验生活,走出国门开阔眼界,我们一起摄影、写作,记录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使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更丰富的事物,做德商、智商、情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正如古人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女儿读书涉猎面很广,她什么书都看,自言“读过医书,读过小说,读过破译密码,读过理财,还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不敢说是博览群书,反正是杂七杂八地读了一大堆,造成了我有些混乱的发散思维,并引发深一步的思考——甚至超越了年龄”。
读书成了女儿的一种乐趣,一种习惯,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女儿初二和高一分别出版了两本小文集;高三寒假,她又自己整理约15万字,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处女作《晓梦》一书;她17岁加入天津市作家协会,是最小的市作协会员。
有研究表明,教育成功所需要的因素比卫星发射需要的条件要多好多倍。是的,人的成功需要很多很多的条件,但家庭教育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能够充分地享受生活乐趣的阳光女孩。我想,我做到了。
策 划 | 小然
责任编辑 | 听雨
排版编辑 | 暖竹
作 者丨晓嘉
本文为天津教育报/原创
转载请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否则视为抄袭
关于文章转载
转载本号原创的文章时,请将下面的完整授权图片放置于文章开头或者结尾处,图片请勿作任何修改,加上即为成功授权,不加的未授权转载一律举报抄袭。
本文转载自∣天津教育报
ID:TJjiaoyu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