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269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河南高职单招 > 正文内容

2015河南对口升学医科类考纲考试大纲

作者:  时间: 2017-04-22

医科类考纲
《解剖学》考纲
(130分)
参考版本:人民卫生出版社,《解剖学基础》2012年第2版,主编:王怀生  李召。说明:①只考其中的大体解剖部分内容。②复习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
一、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2.掌握主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范围。
3.在活体上确定主要内脏器官的位置及人体主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二、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
(一)绪论
1. 掌握解剖学姿势;人体的轴和面;常用的方位术语。
2. 熟悉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二)运动系统
1.掌握骨的构造;关节的基本结构;椎骨的一般形态与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的形态结构;肋骨的形态与分部;脑颅骨与面颅骨的名称和位置;颅底内面观;颅侧面观;颅前面观;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髋骨、股骨、胫骨、腓骨、髌骨的位置与形态结构;临床常用的骨性标志;椎骨的连结;胸廓的组成和功能;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肌的构造;胸锁乳突肌、膈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梨状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与作用;临床常用的肌性标志。
    2.熟悉骨的分类;关节的辅助结构;椎间盘的组成、特点及临床意义;颅骨的连接;桡腕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男、女性骨盆形态的差异;膈肌三裂孔的名称及通过结构;腹直肌鞘的结构;腹股沟管的位置、形态、内容物及临床意义。
3.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关节的运动形式;脊柱的构成、整体观和运动;颅顶面观;颅底外面观;肌的分类;肌的配布;肌的辅助结构。
(三)消化系统  
    1.掌握上、下消化道的组成;咽峡的组成;牙的构造;牙的种类与排列;唾液腺的名称及开口;咽的位置、分部和沟通;食管的三处狭窄及距中切牙的距离;胃的形态和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及结构特点;大肠的特征性结构;阑尾的位置及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横襞的特点;肛管的形态构造;肝的位置和形态;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汁的分泌和排出途径;腹膜陷凹。
2.熟悉口腔的分部,牙周组织;舌的构造;胃的位置;回盲瓣的位置及作用;结肠的分部;肝的体表投影;胆囊的位置和分部;胰的位置和形态;男女腹膜腔的特点;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3.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胸部标志线与腹部分区;唇和颊;牙的形态;舌的形态;食管的分部;胃的毗邻;空肠和回肠的形态;直肠的形态特点;肝的功能;胆囊的功能;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与功能;各系膜和韧带的名称与位置。
(四)呼吸系统
    1.掌握上、下呼吸道的组成;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上颌窦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喉软骨的形态特点;喉腔的形态结构及分部;气管切开的部位;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肺的形态;肺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肋膈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2.熟悉鼻腔的形态和分部;喉的位置;肺的位置;胸膜的分部;胸膜腔的概念;纵隔的概念和分部。
3.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外鼻的形态和结构;喉肌的位置和作用;气管的组成和分部;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纵隔的境界及各部的内容。
    (五)泌尿系统
    1.掌握肾的形态及剖面结构;肾门的体表投影;输尿管的三个狭窄及临床意义;膀胱三角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女性尿道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2.熟悉肾的位置;肾的被膜;输尿管的行程;膀胱的位置和形态。
3.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膀胱的毗邻。
(六)生殖系统
1.掌握睾丸的功能;输精管的分部及结扎部位;精索的概念;前列腺的位置和形态;男性尿道狭窄和弯曲;前、后尿道的组成;卵巢的功能;输卵管的分部及各部特点;子宫的形态和分部;子宫的位置及固定装置;阴道后穹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乳房悬韧带的临床意义;狭义会阴的临床意义。
    2.熟悉睾丸的位置和形态;附睾的形态和功能;精液的组成;阴囊的结构;男性尿道的分部;卵巢的位置和形态;阴道的位置和形态;乳房的位置和形态。 
3.了解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射精管的概念;精囊腺和尿道球腺位置和形态;阴囊的结构;女性外阴;会阴的概念和界限。
(七)脉管系统
    1.掌握体、肺循环的途径及功能;心的位置和外形;各心腔的主要结构;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心传导系的组成;全身各部动脉主干的名称和主要分支分布;动脉压迫止血部位;肱动脉和股动脉的行程分支及临床应用;面静脉的特点及临床意义;全身浅静脉的名称和走行;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的临床应用;睾丸静脉的注入部位;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及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途径;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收集范围和注入部位。
    2.熟悉心的体表投影;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走行和分布;心包的结构;动脉韧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体循环静脉的特点;上、下腔静脉的组成和收集范围;奇静脉行程和注入部位;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淋巴干的名称;右淋巴导管收集范围及注入部位;淋巴结的形态结构;脾的位置和形态。
3.了解脉管系统的组成;心的毗邻;心壁的结构;体循环动脉的特点;全身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胸腺的位置。
(八)感觉器官
1.掌握眼球壁各层的分部及结构特点;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及形态结构;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眼的屈光系统;鼻泪管的开口;眼球外肌的作用;小儿咽鼓管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的位置;位置觉和听觉感受器的名称及位置。
2.熟悉结膜的分部;泪器的组成;外耳道和鼓膜的形态结构;鼓室的位置和交通;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形态及组成。
3.了解眼睑的形态和结构;外耳和中耳的组成和功能;听小骨的名称和连接;声波的传导途径。
(九)神经系统
1.掌握神经系统的分部及常用术语;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内部主要结构;脑干的组成和外形;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第四脑室位置及沟通;内、外侧膝状体的位置和功能;下丘脑的位置和组成;第三脑室位置及沟通;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内囊的位置、分部、各主要投射纤维束在内囊中的排列位置关系以及内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概念、内容及临床意义;大脑动脉环的构成及意义;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膈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的主要分支及分布;胸神经前支的节段性分布;躯干和四肢的深、浅感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2.熟悉脑干的功能,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基底核的组成;胼胝体的位置和作用;侧脑室的位置及沟通;硬脑膜窦的位置及沟通;脑的动脉来源及主要分支;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位置和组成;十二对脑神经的分类及连脑部位;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中枢的位置及周围部的组成。
3.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脊髓的功能;脑干的内部结构;间脑的位置;边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位置;脊髓的动脉和静脉;脑的静脉;脊神经的组成、性质与分支;脑神经的分布范围及损伤后的主要表现;内脏神经的分布范围和区分;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锥体外系。
(十)内分泌系统
1.掌握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2.熟悉垂体的位置和形态分部;甲状旁腺、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生理学》考纲
(120分)
参考版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2版,主编:彭波  李茂松。
一、课程基本要求
1. 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
2. 掌握神经、体液因素对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的调节。
3. 熟悉人体整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4. 应用生理学知识解释相关临床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
(一)绪论
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兴奋性、阈强度的概念;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反射的概念;反馈的概念、正反馈和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
3. 了解体液的种类及正常值;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的特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阈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的概念。
2.熟悉主动转运的概念;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
(三)血液
1.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血浆渗透压的种类、形成及其生理作用;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及功能,红细胞的生成条件与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的正常值、分类及功能;血小板的正常值及功能;血液凝固的概念和基本过程、血清的概念、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量的正常值;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及其分型和输血原则。
2.熟悉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血浆酸碱度;血沉;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区别、血浆中主要抗凝物质的种类和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和促凝方法;交叉配血试验和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3.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四)血液循环
1.掌握心率、心动周期的概念;心率的正常值;心脏射血过程中心室容积、心腔内压力、瓣膜和血流方向的变化;搏出量与心排出量的概念、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和临床应用。
2.熟悉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区别;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特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微循环的概念、基本功能、三条血流通路及其功能;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心音听诊和血压测量的方法。
3.了解心肌收缩的特点。 
(五)呼吸
1.掌握呼吸的概念、基本过程(三环节四阶段);呼吸频率的正常值;肺通气的动力(原动力和直接动力);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的概念和生理意义;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概念;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缺氧和氢离子浓度升高对呼吸的影响。
2.熟悉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主要作用和生理意义;气体交换的动力;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概念、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 
3.了解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呼吸中枢。 
(六)消化和吸收
1.掌握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胃排空的概念、动力以及糖、脂肪、蛋白质的排空速度;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原因。 
2.熟悉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的方式;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胃肠激素的概念和四种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1.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和正常值;体温的概念、临床上测温的部位和正常值、体温的生理波动;
2.熟悉主要产热器官;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方式和临床应用;
3.了解体温调节基本中枢的部位;调定点的概念。 
(八)尿的生成与排放
1.掌握尿生成的基本过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的概念;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糖阈的概念及正常值;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2.熟悉排泄的概念;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特点;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水的重吸收;渗透性利尿与水利尿的区别;尿量的正常值;多尿、少尿、无尿的概念。
3. 了解排泄器官;肾脏的功能。
(九)感觉器官
1.掌握眼视近物时的调节;近视、远视、散光的产生原因、特点和矫正方法;视力和视野的概念;
2.熟悉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区别;夜盲症的产生原因;听骨链的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十)神经系统
1.掌握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突触的概念、结构和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传递的特征;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区别;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及受体阻断剂;
2.熟悉突触后电位的种类及区别;内脏痛的特征、牵涉痛的概念和部位;小脑的三大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生理意义;条件反射的形成及生理意义;
3.了解脊休克的概念和产生原因;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十一)内分泌
1.掌握激素的概念;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2.熟悉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的分泌调节;地方性甲状腺肿;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
3.了解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
(十二)生殖
1.熟悉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2.了解三种性激素的主要分泌来源。

《内科护理学》考纲
(100分)
参考版本:《内科护理学》(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主编:孙建勋。
说明:考试范围:《内科护理学》(上册)教材第三篇2章~12章内容‚考虑到除护理助产专业外,其他专业没有学习过护理程序等,考试内容将不涉及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心理护理等,主要考试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常见并发症、防治要点及护理要点等。③复习要求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
一、课程基本要求
1.熟悉内科各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2. 了解内科常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了解内科常用诊疗技术的目的、方法,熟悉其操作和护理
4. 熟悉内科常见病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常用检查项目;
5.掌握内科常见病的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6.熟悉内科常见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7.掌握内科急危重症的病情判断和抢救配合。
二、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
(一)呼吸系统疾病
1. 熟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2. 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病因和诊断标准,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3. 熟悉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4. 熟悉支气管哮喘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护理要点;掌握哮喘持续状态的概念、表现及抢救,熟悉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
5. 熟悉肺炎的分类,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概念;了解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诱因,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6. 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其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掌握体位引流的方法和护理
7. 熟悉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分型,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8. 了解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熟悉肺结核常用检查项目的意义,掌握肺结核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要点;掌握肺结核的防治措施;
9.了解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和分类,熟悉其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10.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11. 熟悉胸腔穿刺术的目的、方法,熟悉胸腔穿刺术的操作及护理措施。
(二)循环系统疾病
1. 熟悉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2. 熟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和诱发因素,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熟悉心衰常见的并发症;掌握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3. 熟悉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掌握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4. 掌握高血压病的概念、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掌握常用降压药的应用;熟悉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熟悉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的概念及抢救措施;
5. 掌握冠心病的概念和临床分型,心绞痛的概念、临床特征、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临床表现、血清酶学检查、心电图改变、救治原则和护理要点;熟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和健康教育;
6. 了解各型心瓣膜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掌握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临床类型和表现,掌握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并发症及防治;了解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治疗措施;
7.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现、常用检查及治疗要点;
8. 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和治疗措施;了解原发性心肌病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9. 了解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熟悉常用心电监护设备和除颤仪的使用。
(三)消化系统疾病
1. 熟悉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2. 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分类;掌握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护理要点与健康教育;
3. 熟悉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疼痛特点、并发症、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熟悉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健康教育;
4. 熟悉肝硬化的病因;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熟悉肝硬化病人的健康教育;
5. 了解肝性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6. 熟悉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熟悉急性胰腺炎的常用检查;掌握急性胰腺炎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7. 熟悉上消化道出血的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掌握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措施及病情观察。
8.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熟悉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9. 了解腹腔穿刺术的目的、方法,熟悉腹腔穿刺术的操作配合和护理措施。熟悉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四)泌尿系统疾病
1.熟悉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2. 掌握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3. 掌握肾病综合征的概念、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掌握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 熟悉肾盂肾炎的病因、感染途径,掌握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熟悉肾盂肾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5. 熟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临床分期、诱因;掌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了解透析的并发症和护理要点。
(五)造血系统疾病
1.熟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概念、分类、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熟悉贫血的治疗原则及出血、感染的预防措施;
2.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熟悉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健康教育;
3. 熟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念、临床表现,熟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用检查;掌握其治疗原则及护理要点;
4. 了解白血病的概念、病因和分类;掌握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熟悉白血病常用检查;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熟悉白血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5. 熟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类型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6. 了解血友病的病因、熟悉其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7. 了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熟悉其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8. 了解骨髓穿刺术的目的、方法,熟悉骨髓穿刺术的操作配合和护理措施。
(六)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1. 了解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的生理功能;
2. 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概念,掌握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护理要点;熟悉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检查;熟悉抗甲状腺药物的应用、甲状腺危象的诱因、表现及抢救;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健康教育;
3. 熟悉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
4. 掌握糖尿病的概念、临床分型及各型特点,熟悉糖尿病的常用检查,掌握糖尿病的饮食控制、降糖药物的应用;熟悉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表现和健康教育;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临床表现和抢救;
5. 熟悉痛风的病因、表现和治疗,掌握其护理要点和健康教育。
(七)风湿性疾病
1. 熟悉风湿性疾病的概念和风湿性疾病的特点;
2. 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诱因;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概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健康教育;
3. 熟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4.了解骨质疏松的病因,熟悉其临床表现,常用检查及治疗要点。
(八)神经系统疾病
1. 熟悉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概念、原因及护理要点;
2.熟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3. 熟悉急性脑血管病的概念、分类、基本病因和诱因,各类脑血管病的脑脊液和CT检查特点;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熟悉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
4. 熟悉癫痫发作的诱因、表现和治疗要点;掌握癫痫发作时的护理;掌握癫痫持续状态的概念、诱因、表现及抢救;
5.熟悉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6. 了解腰椎穿刺术的目的、方法,熟悉腰椎穿刺术的操作配合和护理措施。
(九)精神疾病
1. 了解精神疾病的原因和分类;熟悉常见精神症状的概念及护理
2. 了解神经症的分类;熟悉神经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熟悉神经症病人的健康教育;
3. 熟悉精神分裂症的分型及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十)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1. 熟悉急性中毒的病因和表现;掌握急性中毒的概念和抢救原则;掌握催吐、洗胃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方法;
2. 熟悉急性有机磷农约中毒的原因、发生机制和常用检查;掌握中毒的临床表现、救治措施;熟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健康教育;
3. 掌握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救治措施和护理要点;
4.掌握中暑的概念及分类,熟悉中暑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十一)常见传染病
1. 掌握感染、传染源、消毒、灭菌等概念,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流行条件;
2. 熟悉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掌握乙肝病人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3. 熟悉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掌握艾滋病病人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外科护理学》考纲
(100分)

参考教材版本
《外科护理学》,主编:刘东升,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第1版。
说明:①只考《外科护理学》第3~23章内容。②考虑到除护理助产专业外,其他专业没有学习过护理程序,制订《外科护理学》的考纲时不列入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心理护理等,主要考试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情判断(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常见并发症)、防治要点及护理要点(必要时加入健康教育的内容)。③复习要求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
一、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熟悉外科常见疾病的防治要点、辅助检查、并发症和健康教育(预防);
3.掌握外科常见疾病与外科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和主要抢救措施;
4.能初步规范进行外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二、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
(一)外科体液代谢失调
1.熟悉正常体液平衡的内容,高钾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2.掌握各种脱水、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护理要点。
(二)休克
1.了解休克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临床分期,休克晚期的临床特点。
2.熟悉休克的病因分类、防治要点。
3.掌握休克早期、休克期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三)急性肾衰竭(ARF)
1.了解ARF的发病机制、健康指导。
2.熟悉ARF的病因,多尿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3.掌握ARF少尿期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心肺脑复苏
1.了解心跳骤停的病因,高级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的其他措施.
2.掌握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基础生命支持的措施,复苏药物的应用,脑复苏的措施。
(五)外科感染
1.了解外科感染的病因、分类与转归。
2.熟悉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脓性指头炎的主要致病菌。
3.掌握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及护理措施。
4.了解破伤风的病因,熟悉破伤风的发病机制、防治要点,掌握破伤风的临床分期、各期表现、发病特点及护理措施。
(六)损伤
1.了解损伤的病因、分类与伤口的愈合;熟悉创伤的防治要点;掌握创伤的临床表现、急救原则与措施,清创术的时机。
2.了解烧伤的病因;熟悉烧伤的病程分期、现场急救措施、烧伤创面常用的护理方法及烧伤病房的要求;掌握烧伤面积的计算、深度和程度的估计,抗休克治疗的护理措施。
(七)颅脑疾病
1.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脑疝的病因及分类;熟悉颅内压增高的防治要点;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和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措施。
2.了解颅脑损伤的分类,颅盖骨折的诊断依据,脑震荡、脑挫裂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救治原则;熟悉头皮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掌握颅底骨折的诊断依据,脑震荡、脑挫裂伤、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
(八)甲状腺功能甲亢症
1.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类型及病因。
2.熟悉甲亢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适应证。
3.掌握甲亢的常用实验室检查及结果、术前药物准备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九)胸部疾病
1.了解单根单处肋骨骨折、闭合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熟悉急性乳房炎的健康教育;反常呼吸、不同类型损伤性气胸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
3.掌握急性乳房炎的病因、临床表现、防治要点及护理措施,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开放性及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原则。
4.能够正确进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
(十)腹部疾病
1.了解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辅助检查,盆腔脓肿、膈下脓肿的临床特点;掌握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及护理措施。
2.了解腹部损伤的病因、分类;掌握腹部损伤的临床表现、常用辅助检查、急救措施和治疗原则。
3.熟悉腹外疝的病因、病理解剖类型、防治要点与护理措施;掌握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的鉴别要点。
4.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方式,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其严重并发症(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
5.熟悉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类型;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
6.熟悉肠梗阻的病因、分类,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掌握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和肠绞窄的临床征象、急性肠梗阻的防治要点;
7.了解痔的病因;熟悉痔的好发部位;掌握痔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和肛门坐浴的护理要点;
8.了解胆石症与胆道感染的病因;熟悉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掌握胆囊结石与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和T形管引流的护理要点。
(十一)周围血管疾病
1. 了解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健康教育;
2. 熟悉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常用辅助检查及防治要点;
3. 掌握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十二)泌尿及男生殖系统疾病
1.了解尿道损伤的发病机制;熟悉尿道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要点。
2.了解泌尿系结石的一般护理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护理要点;熟悉肾、输尿管结石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肾、输尿管、膀胱结石的临床表现和防治要点;
3.了解前列腺增生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前列腺增生的防治要点;掌握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十三)骨与关节疾病
1.了解骨折的病因与分类;熟悉骨折的并发症,一般护理措施,小夹板固定、石膏绷带固定和牵引病人的护理要点;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和防治要点。
2.熟悉关节脱位的病因及分类,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掌握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和防治要点。
3.了解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因;熟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和防治要点。
(十四)肿瘤
1.了解肿瘤的病因、分类及病理、恶性肿瘤病情分期;熟悉肿瘤的临床表现和防治要点;掌握良性与恶性肿瘤的特点、化疗与放疗的护理要点。
2.了解食管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防治要点;熟悉食管癌的临床表现及术后饮食护理要点。
3.了解乳癌的转移途径;熟悉乳癌的临床分期、防治要点,及术后伤口护理要点与功能锻炼指导;掌握乳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4.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分类与转移、熟悉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与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5.了解胃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要点;熟悉胃癌的病理、转移及辅助检查;
6.了解结直肠癌的病因及分类、防治要点;熟悉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前肠道准备与结肠造口的护理要点、直肠癌常用手术方式。

《中医内科学》考纲
(100分)
参考版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第1版,主编:肖振辉。
一、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及辨证施治;
2.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类似病证的鉴别诊断; 
3.能对内科常见病典型病例进行正确诊断和拟定治法及选择代表方。 
二、课程内容和复习要求
(一)肺病证
1.掌握感冒的含义及感冒风寒证与风热证的辨识,掌握其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
2.掌握咳嗽各型的证治及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辨识,理解咳嗽的病因病机; 
3.掌握喘证的病因病机及各型证治,理解实喘与虚喘的辨识;
4.掌握哮病发作期的证治、哮病与喘证的区别,理解哮病的病因病机;
5.掌握肺痨的定义及临床特征以及致病因素、病性、病位和治疗原则。
(二)心脑病证
1.掌握心悸的含义、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和治疗原则;
2.掌握胸痹心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和各型的证治;
3.掌握眩晕的病因病机和各型的证治;
4.掌握中风的含义、病因病性及辨证要点,了解中风的先兆;
5.掌握不寐的含义和发病机理,了解各型的证治。 
(三)脾胃肠病证
1.掌握胃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大法和各型的证治,了解胃痛发生的原因和病变脏腑;
2.掌握泄泻的含义、病因病机、治疗大法、各型的证治以及与痢疾的鉴别;
3.掌握痢疾的含义、病因病机和各型的证治,了解其预防与护理方法;
4.掌握呕吐的含义、病因病机和各型的证治;
(四)肝胆病证
1. 掌握黄疸的含义、临床特征、发病原因、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各型证治,了解其传染性;
2. 掌握臌胀的含义和临床特征,了解其治疗大法;
(五)肾膀胱病证
1. 掌握水肿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和各型水肿的证治,熟悉阳水与阴水的区别;
2. 掌握淋证的临床特征和各型的证治,淋证的病因病机和淋证与癃闭、血淋与尿血的鉴别;
3. 掌握癃闭的含义,了解癃闭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六)气血津液病证
1. 掌握血证的含义、治疗原则、咳血与吐血的鉴别,了解其发病原因和预后转归;
2. 掌握消渴的临床特征、辨证要点、治疗大法,了解其预防与护理
3.掌握郁证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了解其预防与护理
(七)经络肢体病证
1. 掌握头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常见证型的证治;
2. 掌握痹证的临床特征、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各型的证治;
3.了解各型腰痛的证治。
《中医外科学》考纲
(100分)
参考版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外科学》2002年第1版,主编:吴恒亚。
一、课程基本要求
1. 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诊断要点及其治疗;
2. 掌握各概论部分的基础知识;
3. 熟悉外科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预防与调护;
二、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
(一)疮疡
1. 掌握疮疡的病因病机、肿痛痒脓的辨证、辨阴证阳证,内治的原则以及各种外用药物的适应症。熟悉善恶顺逆辩证及疮疡的其他外治法。
2. 掌握疖的诊断、治疗,熟悉其预防和调护;
3. 掌握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及红丝疔的诊断要点;
4. 掌握痈的特点及辨证论治,熟悉其病因病机;
5. 掌握丹毒的概念、诊断、治疗,熟悉其病因病机、预防与调护;
6. 掌握有头疽的诊断及其初期的治疗;
7. 掌握走黄及内陷的概念,熟悉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预防及调护。
8. 掌握附骨疽概念、初期的诊断要点、辅助检查及治疗,熟悉其预防与调护;
9. 掌握瘰疬概念、初期的诊断要点; 
(二)乳房疾病
1. 掌握乳房的检查方法,熟悉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 掌握乳痈的病因病机、初期的诊断及治疗,熟悉其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预防与调护;
3. 掌握乳核和乳癖的诊断要点、治疗以及二者的鉴别;
4. 掌握乳癌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三)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1. 掌握皮肤病的辩证及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熟悉皮肤病的病因病机;
2. 掌握热疮、蛇串疮、黄水疮的概念、诊断及治疗,熟悉其病因病机、预防及调护;
3 掌握头癣、手足癣、花斑癣的诊断及治疗,熟悉癣的病因、预防及调护;
4. 掌握疥疮的诊断及治疗,熟悉其病因及护理
5. 掌握湿疮的概念、特点,掌握急性湿疮的诊断和治疗,熟悉湿疮的护理
6. 掌握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治疗与调护;熟悉其与急性湿疮的鉴别;
7. 掌握药物性皮炎的概念、特点,掌握固定性红斑型药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的诊断要点,熟悉药物性皮炎的病因;
8 .掌握瘾疹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熟悉其预防及调护;
9. 掌握神经性皮炎的概念、特征、诊断要点、预防与调护。
10. 掌握白庀概念及其寻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期的治疗、熟悉其病因病机、预防及调护;
 11. 掌握粉刺的诊断及预防与调护,熟悉其病因及治疗;
12. 掌握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的病因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四)肛门直肠疾病
1. 熟悉肛肠病的辨证和检查方法;
2. 掌握各种痔的定义、诊断、内痔的分期;
3. 掌握肛裂的诊断及治疗,熟悉其预防与调护;
4. 掌握脱肛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脱肛与内痔脱出的鉴别;熟悉脱肛的病因。
5. 锁肛痔的概念和诊断要点。
(五)其他外科疾病
1. 掌握烧烫伤面积的估算方法、II度烧伤的临床表现;
2. 掌握脱疽概念、特点、缺血期的中医治疗、病因病机,熟悉预防与调护。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