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人。8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业教师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英国和国内知名学府。学院在校本、专科、研究生近1150多名。
艺术与设计学院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及其他横纵向科研课题多项。累计发表学术专著、论文、作品300多部、篇、件。多件美术、设计作品参加国际、国家、省市各类竞赛和展览,并多次获得特别奖、银奖、铜奖等,申请和取得外观专利70多项。毕业学生成绩斐然:由我院学生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火炬,从全国3000多项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创意奖而被直接选用;2008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设计大赛我院学生作品入围全球十强;学生作品“谷雨”2009年入选第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工业设计(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工业设计基础和技能,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理工与艺术紧密结合,实际动手能力强,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在产品外观、开发、创新设计领域及其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具备在设计与设计管理领域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师职业专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方法学、设计表达、产品设计方法与程序、人机工程学、模型制作、产品设计原理、产品材料与制造工艺、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心理学、模具设计、汽车设计基础等。
工业设计(艺术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适应当前工业设计发展新潮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产品开发设计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动手能力强,并在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诸方面有一定能力,具备在设计、管理及教学领域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师职业专长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造型基础、设计表达、工业设计史论、产品材料与成型工艺、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模型制作、产品设计方法与程序、产品形态设计、改良性产品设计、创新性产品设计、投标性产品设计、设计心理学、价值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等。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扎实的环境艺术设计与保护开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熟悉相关法规,具有工程施工技能与管理实践经验,能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初步、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公共设施设计、人体工学、装饰构造与施工、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等。
艺术设计(景观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素养,掌握本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专业知识,能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等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近现代景观史、景观学概论、景观设计初步、景观资源学、景观生态学、景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场地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风景区设计、公园规划设计)、景观工程与技术、种植设计等。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能在企事业、学校与科研单位从事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造型、艺术设计概论、字体设计、中外工艺美术史、装饰图案、美学、图形创意、标志设计、版式设计、摄影基础、广告设计、书籍装祯设计、CI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设计心理学等。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专业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了解绘画的历史传统和造型规律、艺术手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掌握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艺术绘画实践、研究、创作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教育、研究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宣传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色彩、人体素描、艺用解剖、透视、综合材料、创作、构图、国画、油画、壁画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集传统与现代、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科学精神,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熟练掌握公共艺术创作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满足公共艺术设计相关职业的设计、创作、教学和管理岗位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民间造型语言、西方传统造型语言、中外美术史、观念速写、浮雕、圆雕、镶嵌艺术、公共空间营造、漆画、陶艺、构成艺术、纤维艺术、摄影艺术、公共艺术项目考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