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307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一本院校专业 > 正文内容

2013年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介绍

作者:  时间: 2019-01-11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开设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学院拥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及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授权领域。
 
学院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24人、8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和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21人,硕士生导师18人。学院已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863”课题,40余项省、部级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40余部。被三大索引收录(SCI,EI,ISTP)的论文数百余篇。学院下属的土木工程研究中心、土木工程检测中心、建筑设备实验教学中心,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检测能力,其中建筑设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是国家建设部建设工程一级培训单位、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主持单位、湖北省制冷学会的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300余人。学院注重对学生进行应用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学习风气浓厚,学生考研率逐年提高,近几年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奖;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学校前茅。几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毕业生2.4万余人,其中有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学院将继续发扬“务实、求效、团结、创新”的精神,树立“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意识,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努力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国在土木建筑、市政建设、建筑环境与设备等领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建筑学(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能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及建筑管理等工作,初步具有从事建筑学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并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制图、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场地设计等。

 

 

建筑学(艺术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建筑创作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受到建筑创作、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专门训练,能够从事建筑创作、建筑设计、规划、管理、项目策划等工作的高级建筑创作与设计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美术、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城市规划原理、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等。

 

 

 

土木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土木工程的研究、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工程方向:结构力学、混凝土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建筑抗震设计、钢结构、基础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基础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结构力学、混凝土基本原理、地下建筑结构、基础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等。

 

给水排水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创新意识强,能在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回收及再生利用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及研究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水泵与水泵站、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水质工程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培养目标:此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培养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能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及暖通空调、燃气供应、通风除尘、建筑节能、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制定,并具有初步研究与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量、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自动控制原理、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理论与设备、建筑设备自动化、空调工程、供热工程、通风工程、制冷技术、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及组织等。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