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乌鲁木齐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测验
语文学科分析评价及复习建议
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 岳学贤
一、命题意图
命题依据课标及课标版考试大纲,坚持能力立意的既定思路,力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同时结合复课实情,突出诊断检测和导向功能。
命题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力求在广阔的视野中创设情境,生动设题,既使试题具有较好的人文性和较高的文化含量,又力求流露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命题力图通过创设全新的语言情境来考查学生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
命题仿真全国高考课标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力求科学严谨,表述力求准确简洁,有一定文化含量。且答案配备详解,以求能更好地服务师生。
第二次诊断测验的总难度预设思路:贴近高考,适度从难。
二、测试总体情况
此次测试,文科参加人数4283人,平均分为98.3分,难度系数为0.655,有效分为103.0 分,难度系数为0.687;理科参加人数为10678人,平均分为98.7分,难度系数为0.658,有效分为103.2分,难度系数为0.688。
从学生的答卷情况可以看出,与一模相比,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尤其是答题训练初见成效,一般能做到思路清楚明晰,陈述有理有据。这说明,经过两轮复习,本届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语言素养和语文能力,初步具备了应对高考的能力,这些是可圈可点之处。当然,这种素养和能力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其主要问题及具体表现见下文。
三、问题及建议
1.论述类文本板块:三道题难度系数分别为0.19,0.33,0.38,第一题其实并不难,但结果很出人意料,“屏幕功能的演变”和“屏幕的演变”所指当然不同,对陈述对象把握的失当导致误选,如何应对命题者的“概念偷换”,理解、比照,“深思而慎取”是关键。
2.古诗文板块:前三道选择题数据正常且很理想,不赘述。翻译题要注意常见实词义项的准确掌握,如朔,望,浚等,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也欠扎实。诗歌鉴赏方面学生欠缺条分缕析的答题能力,且答案不完整。不会抓住意象简练而优美地再现诗境,不会用较为概括的语词总述,只会支离、零散、拉杂、直白地表述。古诗文名句默写情况不乐观,写同音异形字者居多。如霁——寄、计、济、迹,冥——瞑,弘——弦、泓、宏,阑——澜。后期备考,应牢记“背会写对”的宗旨,加强训练。
3.选考类文本阅读板块:此次考试,实用类文本仍是学生选考的热门,选文学类文本的考生仅占考生的20%,两类文本学生的共同问题为答题不规范,缺少条理,概括能力较差。文学类虽更注重鉴赏评价,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一点不含糊。如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名词术语早已忘却,因此像对小说“叙述方式”的判断只会答“倒叙”,或答得不知所云。现在的考试,绝不会直接考名词术语的识记,但对其的理解和运用却常会涉及,因此对这种含蓄曲折地考查基础的题,知识掌握就需做到全面而准确。
4.语言运用板块:成语、语病及衔接三道选择题中,成语题学生得分率0.33,为最低,与我们命题提高难度的思路一致。2012年高考试卷在成语的选择上,如“芝兰玉树”等已经超出了“常用”的范畴,我们也在命题时延续了这一思想,意在提醒广大师生,可略扩大成语复习的范围,个别略偏的成语也应进入备考视线。语用两道主观题题中,16题为2012年高考开发的新题型,为根据材料补句题。考查学生完整、融通的理解材料的能力及简明、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此两方面都有欠缺。
5.作文板块:考查了新材料作文。学生多“分享”这个角度立意,从“舍得”“信任”“合作”“靠近”“倾听”“包容”“接纳”“心态”“沟通”“交流”“开放胸襟”“敞开心扉”“团结”等角度立意也可取。但有些立意就值得商榷了,如“奉献”“谦虚”“诱惑”“等待”“友谊”“创新”“梦想”“诚信”“勤劳”“运气”“信义”“倔强”“务实”“坚持”“选择”“慎独”“勇于尝试”“好人难做”“以德服人”“傲慢与偏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跑偏”迹象。文体方面,论述类文章居多,但思维深度和宽度都欠缺,只好“理不够、事来凑”。有些学生看到材料中写黄莺苦等数月而一无所获时,便以“运气”“倒霉”为话题展开文章,显得格调不高、庸俗不堪。
总之,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概括分析能力、思维探究能力、审题能力等仍需全方位提高,惟其如此,才能在后期应考时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