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330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高考辅导 > 正文内容

高考历史真题解析: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 "曹墓之争"考能力

作者:  时间: 2020-12-23

参加2010年上海秋季历史科目高考的考生是全面使用新版历史教材后的第一届学生。今年的试卷从三个方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

  ■ 体现新教材“从分散到整体”的理论框架

  例如非选择题第35题,要求考生叙述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影响,就是考查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这一理论框架的把握程度,以避免历史知识的碎片化。(文章来自:http//www.51985211.com)

  ■ 对热点问题的全新处理

  今年世博会让上海成了全球瞩目焦点,教材第七分册中有一个单元关于上海近代历史的内容,于是就有了非选择题第31题关于上海近代以来的城市变迁,要求考生把上海历史的变迁放在中国历史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框架下思考。

  ■ 体现史学方法在具体问题下的运用

  教材编写中适当地加入了“二重证据法”等史学方法的介绍,非选择题第33题“曹墓之争”就是考查学生如何在新情景下运用所学的史学方法分析问题,并对现在学术界存在的造假现象提出自己的思考。

  今年的命题从形式上也作了一些推进,增加材料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如选择题第23题重建历史场景,非选择题第31题展板的设置,第36题为漫画配上解说词,第37题一份“和约”等等,力求改变以往历史试题死板、严肃的面孔,以达到图文并茂和丰富多样。

  今年命题的一大亮点就是增加了“示例”,有的是知识概念的梳理,如选择题第12题中的“年号”;有的是历史概念的理解,如第14题“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第29题对历史事件的分层,既可以引导学生答题,又能起到增加区分度的作用。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