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286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最新试题 > 正文内容

高考语文之浙江省2009年高考模拟试卷(二)

作者:  时间: 2017-10-18

浙江省宁波中学 李克刚老师编写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6.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4分)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7.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6分)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12分)
科学家最近的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记忆存储这一最不为人所知的大脑活动。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一种以朊毒体(prion)形式活动的蛋白质。
发表在《细胞》月刊上的研究报告说,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而此前普遍的看法是,有朊毒体活动的蛋白质是有毒性的,至少不能起到正常作用——正如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
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负责人苏珊?林德奎斯特说:“我们已经对记忆存储的原理有了一些了解,但一直不清楚关键的存储手段是什么。此次研究提示了可能的存储手段,不过让人惊奇的是,‘朊毒体活动’竟然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蛋白质功能的关键是其形状,大多数蛋白质在其存在期间只保持一种形状。朊毒体则是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它们不仅自身发生错误交叠,还会影响同一类型的其它蛋白质也再现这种现象。就已知的情况来看,这类错误交叠的蛋白质会停止正常功能,然后死亡或是对细胞——最终对组织——产生致命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在发现这种名为CPEB的蛋白质具有特定朊毒体特征时感到非常惊讶。它与维持长期记忆有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这是大脑中连接神经的枢纽。记忆就被存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随着经历和知识的不断增多,新的枢纽形成,老的则不断加强。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研究人员从海参中提取了CPEB,将它与其它蛋白质混合,然后观察它们在多种酵母模型中的活动。结果发现,CPEB改变了形状,并使其它蛋白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功能恰似朊毒体。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然发挥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CPEB的朊毒体特征可能就是使突触和神经细胞存储长期记忆的机制,科学家计划对这一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
8.下列对“朊毒体”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是在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病毒。
B.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
C.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的一种蛋白质。
D.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用以存储记忆的细胞。
9.对“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朊毒体在发生错误交叠时仍保持了正常的功能。
B.朊毒体在记忆存储过程中会发挥好的作用。
C.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保持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D.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10.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证明此前人们对朊毒体的认识是错误的。
B.了解CPEB在记忆存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对揭示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不无帮助。
C.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这实际上就是“朊毒体活动”在发挥作用。
D.由于可能的记忆存储机制已经发现,人类大脑中记忆活动的奥秘很快就会揭开。
11.文中揭示的可能的记忆存储手段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认识自我”
纪伯伦
⑴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⑵“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⑶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⑷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⑸“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⑹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⑺“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⑻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⑼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2.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4分)



13.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3分)


14.赛艾姆的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4分)



15.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16.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牴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注: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延、角牴:均为古代杂戏名。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http://www.51985211.com)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为伯父让之所鞠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咸私哂其矫饰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王授璧,相如因持却立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A.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凡所陈奏,……矩辄以闻 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分)

⑵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4分)


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2—23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22.王维,字摩诘,是唐代 诗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称他“ ”。
23.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㈢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第一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第二则: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第三则: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第四则:哀公问:“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第五则: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①。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史记?孔子世家?陈蔡之厄②》)
注释:①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它却徘徊在旷野中。②陈蔡之厄: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之间被人围困于荒野中,情势危险,粮食也断绝了,有弟子对孔子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
24.上述文字,比较集中的反映了孔子对颜渊的评价,也有颜渊对孔子的评价。
⑴读经典,应该读出对现代的启示意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称赞颜回在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不动摇追求,这十分难得,而对现代人而言,我们应该还能从中读出对今天有益的启示来,你能列举一条吗?(2分)

⑵颜渊死时,孔子为什么发出了“噫!天丧予!天丧予!”的恸哭,你认为孔子如此悲伤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上述语段回答)(4分)

㈣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⑴今之众人, , 。(韩愈《师说》)
⑵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⑶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论语?雍也》)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宴饮宾客,不离美味;
结交朋友,享受情味;
聆听民歌,体会风味;
吟诗赋对,讲究韵味;
为人处世,追求人味。
…………
请自拟题目(题目中必需包含“味”字),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09年浙江高考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1.B
A.盥洗(ɡuàn) C. 雄关险隘(ài) D. 谄媚阿谀(chǎn)
2.A
B.伶牙俐齿 C.冒天下之大不韪 D.通牒
3.D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一样清楚。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4.A
B.病句类型:成分赘余,“万一”与“若”重复。
修改方案:删除“万一”或“若”。
C.病句类型:成分残缺,“针对”缺少宾语。
搭配不当,“建立”与“储备”不能搭配。
修改方案:在“步步攀升”后面加上“的情况”,删除“建立或”。
D.病句类型:搭配不当。“高品质词曲以及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与“作品”不能搭配。
修改方案:……很难让人相信他们平均年龄仅20岁。
5.④②①③⑤
这是一段写景的文字,描写的是“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的景象。④统领全段,应先陈述草原带的景象,②紧跟④后;再陈述森林带的景象,①紧跟②后,③⑤描写森林里的景象,先交代方位“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③应在⑤前。
6.
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叫遗传。
或:遗传是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
7.每小题3分。亲切友善,2分;生动,1分。失去原意则该小题不给分。
⑴你的“歌声”在此没有听众,你的“舞姿”在此没有观众。(教学楼内)
⑵你若想免费拥有我,你将数倍买单且失去我。(阅览室里)
8.B
根据第四段,可以判断其正确。A项出现转述错误,原文是“有朊毒体活动的蛋白质是有毒性的”,据此不能说“朊毒体是一种病毒”;C项偷换了概念,原文是“CPEB的蛋白质与维持长期记忆有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D项出现转述错误,原文是“CPEB的朊毒体特征可能就是使突触和神经细胞存储长期记忆的机制”。
9.C
“这种蛋白质”是指“CPEB”,据此排出A B两项,D项的陈述对象是“CPEB合成的蛋白质”而不是“CPEB”本身。
10.C
A 项、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只能证明此前人们对“有朊毒体活动的蛋白质”的认识是错误的;B项的推断文中没有根据,了解记忆与治疗疯牛病没有任何关系;D项、科学家还只是“计划对这一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还不得而知,更无法推断出“人类大脑中记忆活动的奥秘很快就会揭开”这一结论。
11.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发挥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所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和神经细胞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12.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的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答案包括以上画线的四个要点,按顺序每答出一个要点或相似表述,即给1分。)
13.外貌特征:身材矮小;前额不宽,天庭欠圆,秃顶,鹰鼻弯长,双眼凹陷,嘴唇肥厚,脖子粗胖。3分 (只答“丑陋”一类概括性词语而无具体描述不给分,只答出相貌特征或身材特征的给1分。)
14. 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4分 (答出“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赛艾姆外貌”的给1分,答出“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的给2分,答出“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心中拼接组合而成”的给1分。答案不必拘泥,意思对即可。)
15.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 (只答出寓庄于谐的基本内涵或只举出实例却没有对寓庄于谐进行阐释的给2分。能够联系文中实例对寓庄于谐作具体赏析的给4分。)
16.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本质) 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人物形象的意义) (答出人物形象本质的给3分,答出人物形象意义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17.C 遇:对待
18.C 助词,不译/代词,代“师”。
A.为:介词,表被动 B.以:连词,表目的 D.因:连词,于是、就
19.B A项中第二句只是裴矩强调该罪犯的罪行。
C项中第一句是裴矩为人乖张之道。
D项是太宗对裴矩敢于讽谏行为的称赞。
20.C 裴矩向炀帝献技错误,原文是炀帝询问裴矩方略。其他选项都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21.(5分)
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2分)
译出大意给1分;“”“廷折”“面从”两处,全都译对给1分。
⑵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3分)
译出大意给1分;“恶闻其过”“佞”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22.山水田园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各1分)
23.诗眼分别是“咽”、“冷”。(1分)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1分)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1分)“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1分)
24.略
25.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⑶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⑷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文言文参考译文】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县)人,未满周岁就成了孤儿,由他的伯父裴让之所抚养。长大后,裴矩广泛地学习,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当时,隋文帝杨坚任定州总管,派人召他做补记室,对他非常亲近、敬佩。后来,杨坚当了皇帝,裴矩多次升迁,后来担任吏部侍郎。大业初年,西域多个蕃国派人到甘肃张掖塞(边关)与中国人交往贸易,隋炀帝杨广派裴矩去监督此事。趁此机会,裴矩于是探访了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和山川险隘、部族首领、大户姓氏、地方物产、民族服饰等等,后来回到京城把详情禀告给皇帝。皇帝非常高兴,每天派人请他到皇宫里来,向他打听西域之事。皇上驾临东都洛阳,裴矩觉得四方蕃国前来朝贡的人很多,劝皇帝下令征召各地的特技表演队到洛阳来,让他们在洛阳表演鱼龙曼延、角觝等精彩的杂戏,来向少数民族的使者们展示、炫耀,整整表演了一个月才停止。裴矩还命令在洛阳城里三个有名的集市上,每个店铺统统设置帏帐,里面摆满酒肉饭食,增派主管官员率领蕃夷来宾与本国人洽谈贸易,所到之处一概请他们就座畅饮,酒足饭饱之后来宾们才散去。这些人中有远见卓识的,都嘲笑他会表演、作秀。(然而)隋炀帝却盛赞裴矩对朝廷最为忠诚,他说:“裴矩非常懂得我的心,凡是他上奏陈述的事情,都是我心里已经成型的想法,我还没开口说,裴矩就已经知道了。如果不是他心里装着国家,一心为朝廷着想,怎么会这样呢?”后来裴矩跟随隋炀帝驾临江都。等到李渊的军队攻占了长安,炀帝向裴矩询问对策,裴矩说:“太原有变故,首都局势不稳,在这么远的地方发布政令,恐怕会错失良机,只有陛下亲自返回京城,才可以平定这次动乱。”裴矩见天下局势不稳,恐怕招来杀身之祸,每次接待别人,礼数格外周全,即使是胥吏那样的小官,也一定让他们高兴和满意为止。(而且)这时候,隋炀帝一天比一天昏庸奢侈,裴矩也就不再对他有什么劝谏,只是拼命地谄媚讨好,以让隋炀帝开心为最终目的。到了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采取措施)坚决制止作奸犯科的官吏。一次,听人说,在办理案件的官署、部门里,有很多官员受贿,于是(唐太宗)暗中派人(给主事官员)送财物上门试验一下(这件事的)真假。主管的官吏通过属下接受了赠给他的绢帛一匹,唐太宗非常愤怒,要下令杀掉他,裴矩进谏说:“这个人接受贿赂,确实应该严惩。可是,是您用东西引诱人家,所以,即使对他处以极刑,在性质上也还是属于诬陷人家犯罪,这恐怕不是倡导德行、合乎礼仪的行为。”唐太宗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因此而召集百官,对百官们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我)。如果每一件事都能够这样处理的话,还用担心不能治理好国家吗!”贞观元年裴矩辞世,赠官至绛州刺史,谥号敬。

【古代诗歌鉴赏材料】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见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迭嶂的群山。这是多么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岂不谬哉?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岂能不“冷”?
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之类,都含有宁静的意思。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国维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的心情,可以说,王维是把“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禅制毒龙”,便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
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吧。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