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302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写作指导 > 正文内容

语文高考作文如何出彩四讲写作指导

作者:  时间: 2020-12-23

高考作文如何出彩(1):主题深刻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一点就要求作文要“深刻”,并列举“深刻”的三种表现形式:一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二是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而我们备考时则要更多地关注以下几个极具操作性的方面。
主旨深刻法之一:步步深入、层层展示
步步深入、层层展示能使主旨深刻。它要求考生在揭示主旨时不是开门见山地表现主题,而是在行文过程中一层一层地深入,就像剥竹笋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剥到最后“吹尽黄沙始到金”,才能 显示出文章的主旨,行文过程均是为主旨做的一层层的铺垫。
例1: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拍卖”诚信》中这样写道:
会场一片沉默。可不久,便风起云涌:“我出21万!”“我出25万!”“我出30万!”……哇,我的担心看来是多余的了!可是再一看,那些相互竞价的,不是腰缠万贯的款爷、款姐,就是身居要职、鱼肉百姓、贪污腐败的达官贵人!是呀,他们的确缺少“诚信”,可诚信落到他们手中,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是装潢门面呢,还是把诚信收购起来加以扼杀?我们的社会可不能没有诚信啊,快,快来搭救成信吧!
我不敢再想。我要为成信做点什么。我站起来,大声说:“我出无价之宝!”大厅里一片惊诧的目光,我坚定地说:“我要用乐羊子妻的拾金不昧,韩信三捡草鞋的成信,雷锋的诚实和乐于助人,以及当今社会许多诚信之人的心,来购买诚信!这样的价值够高了吧?不过,我并不是为自己购买,我要为每个诚信的人,也为每个不诚信的人,更为整个社会,竟拍诚信!”
这两段文字真是绝妙。标题及内容要将“诚信”拍卖,此一绝;有人以数十万来竟价,单都是一些款爷款姐贪官污吏,而非正人君子,此二绝;大声疾呼当今社会不能没有诚信,要来救救“诚信”,此三绝;用乐羊子妻的拾金不昧、韩信的捡鞋守信、雷锋的诚实助人以及人们的诚信之心的感无价之宝来购买诚信,此四绝;作者不是为自己购买诚信,而是为每个诚信者和每个不诚信者,也为整个社会竟拍诚信,此五绝。“救救诚信”的摇旗呐喊,更表达了“诚信是无价之宝”,“诚信属于整个社会“的主旨。读本文是一种享受,一波五折,让人不禁为之拍案叫绝。
主旨深刻法之二:对比比喻,展现哲理风采
使文章主旨深刻的另一重要手法是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对比等,这样可以在行文中使文章的主旨更容易显现,而且还显得很有哲理。这种技法如使用得当将大大加深文章主旨。
例2: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零的断想》中这样写道:
在迷茫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世界充满了怨言与不满的人眼里,“零”永远是一个令人消沉的符号。在他们眼中,“零”是一个无底的深洞,是一个黑乎乎的陷井,是一个令人恐怖的血盆大口,是一个能置人于死地的枪口。生活对他们似乎永远是不公平的,这个世界似乎永远充溢着罪恶与陷害,活着对他们来说永远都是痛苦而又无奈的,在他们的眼中,永远都满含着防卫与不信任。
而在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整个世界满怀感激与爱心的人的眼中,“零”则是一轮闪光的太阳,是他们为之奋斗的动力和目标。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风对他们来说也是柔和的,整个世界也似乎永远都是美好的。他们似乎永远不会向命运低头,永远都在抗争、学习、奋斗。即便有时失败了,他们也会不以为意地笑一笑,认为那只不过是生活给他们的一次小小的考验,在他们眼中,似乎永远充溢着笑意与希望。
在进入暮年的人眼中,“零”则是一轮夕阳。但那些老有所为的人,他们相信“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在乎近黄昏”。他们已经为社会贡献了大半生,但仍在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零”对他们来说也美好的代名词。同样的,在一些人眼中,“零 ”却是死亡的象征,它充满了怨恨与恐惧。于是,他们那碌碌无为的一生便会在对“零”的恐惧中悄无声息地结束,不会留下一丝痕迹。
作者以抽象的记叙、形象的议论,道出了对生活迷茫的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以及进入暮年的人等各种不同的人对“零 ”的认识,通过正反对比的手法,揭示了这样的哲理:面对丰富多彩的事物,不要消沉而要奋进;惟有奋进,才能取得成功。
主旨深刻法之三:避个人得失,关注现实生活
在高考作文中,使自己作文主旨深刻的又一策略是在文中尽量避开个人得失,要关注现实生活。如果一篇作文只是个人思想情绪的表现,那它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意义,更谈不上深刻。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社会,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作文要有一定的深度,即作文要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亮点。
例3:1999年高考满分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设计:
作者先设计了一个记忆移植公司的开业典礼,然后再写某资产过亿的大企业家在移植了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的记忆后,体验到了失学儿童的那种渴望上学的急切心情,于是这位企业家慷慨解囊,最后又写了下岗两年之久的职工,移植了记忆以后,挑战人生,重新踏上了艰苦创业之路。作者关注了当前社会中的两大问题—失学和再就业,这就是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这样能使主题深刻。它比抒发个人小感情、小情趣或描写风花雪月、闲愁感慨要深刻得多。范仲淹当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感就是将自己的个人情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认识层面后,才使得他在众多的宋代文人中独树一帜,其言论也才为后人所传颂。也就是说,他在《岳阳楼记》中并不只是在宣泄自己的个人情感,而是避开了个人得失,关注了社会现实,这样才使作品有了长久的生命力。
主旨深刻法之四:时时点题,处处着旨
一篇作文要使它主题深刻,还有一种方法是在行文中时时点题、处处着。即整篇文章要始终围绕着主题来进行—不论是举例,还是议论,还是结论处,均要用适当的方式让读者知道是围绕着主题的。
例4: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回答》中这样写道:
同是一个甜麦圈,悲观者只看见一个空洞,而乐观者却品尝到它的味美。
同是交战赤壁,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看到了宝玉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
时时点题、处处着旨的第一种方法是行文中暗含主旨。前两个例子,一个是对“甜麦圈”的看法,另一个是对交战赤壁的看法,作者都分别用了两种不同的解释,从而说明了“答案昌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而第三个例子则针对人们对《红楼梦》的理解,用四种不同扔理解来作答,也暗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
例5: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回答》还写道:
测量一栋大楼的高度,有人利用太阳下的阴影,通过三角函数的关系简单算出;有人用绳子与楼房比较,然后测绳子长度;有人用气压计,从楼底到楼顶,通过气压变化来计算;也有人询问楼房管理员……
问题的出现是一个起点,问题的解决则是终点,过程则不唯一。方法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况。事移世易,方法多变。
时时点题、处处着旨的第二种方法是在行文中先写一个或几个能揭示主旨或主旨的事例(现象),然后再用比较简洁的议论来揭示主旨或主题。本例谈测量大楼的高度,就列举了四种方法,再加上一个省略号,可以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了吧,但作者还不满足于这一点,他又另成一段加上简短的议论,提出“事移世易,方法多变”的结论,不可谓不新颖。这一方法与一般的议论文的“论据+议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比较容易学习。
例6: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回答》还写道:
我不是怀疑论者却仍想像北岛一样高呼:我不相信。是的,没有惟一。我喜欢从苹果的横截面中发现一颗星星;我喜欢丢开参考答案让思维纵横驰骋;我喜欢博览群书,看看群儒舌战;我喜欢看秋树婆娑,眼底却没有哀伤……
时时点题、处处头目 旨的第三种方法是先将要说的主题或意旨说出来,再用一个或几个句子、事例从不同方面阐述道理。本例首先肯定答案“没有唯一”,算是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了;然后再用一个排比句从四个方面来具体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过显得非常含蓄。这就是《回答》一文 中处处着旨的第三种方法。这种方法与一般议论文的“(分)论点+论据”有相通之处,但来得更高明一点,也较容易学习的。
高考作文如何出彩(2)运用排比
作文的语言要讲求排比,排比能给人一种宏伟的气势。下面就从五个方面谈谈巧用排比的几种方法。
一、排比起兴法—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例1:如果我米洛斯的维纳斯,我决不舍弃“美貌”;如果我是古希腊的柏拉图,我决不舍弃“才学”;如果我威尼斯的夏洛克,我决不舍弃“金钱”……如果我只是我自己,那么我决不会放弃“诚信”。(2002年高考作文《决择》)
《孔雀东南飞》中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典型的起兴例子。这里假设自己是维纳斯、柏拉图和夏洛克,而决不会舍弃“美貌”“才学”和“金钱”,让读者推想,明白其意图:“我”不是上述三人,而是“我自己”;既是“我自己”就决不放弃“诚信”。正是有这一组起兴式的排比,才将作者的意思如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一样不露声色地表达达出来。
例2: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2001年高考作文《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作者先写了两个假设关系的复句,用“失去金钱”“只失去一部分”和“失去健康”“只失去一半”来起兴,目的是引出“失去诚信”则“一贫如洗”这个结论。一串的假设造成气势,使人不得不从反面的假设中警醒:人生一世,必须守住“诚信”这块心灵“麦田”。将一个排比句组织成三个相对完整的段以示强调,会在第一时间吸引阅卷老师的视线,不妨一仿。
二、排比归纳法——杜鹃花儿遍地开
例3:正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奏出易水送别之歌。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为有了海誓山盟的执着,才唱出了化蝶共舞之歌。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正因为有了为民谋福的诺言,才弹出了清正廉洁之歌。诚信——中国清官司恪守的定律。(2001年高考作文《以生命践约》)
本例作者深谙数学归纳法的要旨,他先用古代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的典故推出“诚信”是“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再用“梁祝化蝶”的典故推出“诚信”是“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最后再用现代社会中焦裕禄、孔繁森等清官的事例得出“诚信”是“中国清官司客守的定律”。由此我们就可推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诚信”都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归纳法在排比中的运用。
例4:什么?别告诉我你不知道怎样去寻找快乐啊!唉,快乐就是……
快乐就是路边的一支康乃馨。因此我不惜“重金”把它从卖花女孩手中买下来,送给了妈妈。
快乐就是因为囊中羞涩而溜进书店看个天昏地暗却只看不买,最后嬉皮笑脸地被店工轰了出来。
快乐就是一时心血来潮,拉住某人秉烛夜谈,直到双方都抵不过睡意绵绵而接受周公召唤。
快乐就是乡间小道上一串串的脚印,一袭袭的花香,一声声的鸟啾,还有一条条吓得你半死的小毛毛虫。
快乐啊,有无数种定义。寻找快乐嘛,也有数不清的法子,就看你能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了。(《新作文》2002年1?2期杨戈《寻找快乐》)
‘快乐”这个比较抽象的话题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它就是用“心”写出来的一段感人的故事,用“情”描绘出来的一曲曲美丽的歌。“买花送给母亲”自己快乐,人们常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看书但因囊中羞涩不能买书最后被轰了出来,自己也快乐,这是为收获而快乐;还有如乡间那“一串串的脚印,一袭袭的花香,一声声的鸟啾,还有一条条吓得你半死的小毛毛虫”等,都能带来无穷的快乐。通过这些对快乐的描写,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当你愁思百结之时,别忘了主动去寻找快乐的人,人生才会美丽。
三、九曲回环法—入幽兰之室余香三日绕梁
例5:因为他跟我以前和以后的老师一样,都是在我自卑的时候,对我说鼓励的话语,在我犯了错误的时候,细心地指出并帮助我改正的良师;都是在我孤独的时候,与我促膝长谈,帮我走出迷惑的挚友;在我无助的时候,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让我重新振作的益友;都是在我失败的时候,耐心地安慰我,在我成功之时,与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的严父慈母……
本段写一位山村教师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作者将老师比作“良师”“挚友”“益友”和“严父慈母”,并以此作为排比的基础,但这不是奇的地方。本段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分别在“良师”“挚友”“益友”和“严父慈母”的前面加上了句式大体一致的小排比,如同九曲回环,内容丰富而情趣盎然,意境深远,如入幽兰之室,其香盈袖,三日不绝。
四、一唱三叹法—余韵无穷的凤凰三点头
例6:诚信如海,可以容纳百川。得名,则可以名扬四海,流芳百世;得利,则可取之有道,泽被后世;得才,则可以匡扶正义,正道直行。(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人生之本》
“凤凰三点头”为茗苑中雅士上茶的文雅姿式,——一杯茶须让壶嘴点头三次方可斟满,取一种雅致。“凤凰三点头”用在排比中,表现为:要表达一种情感,先用一句概括话开头,然后现用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的句子组成排比,从而起到一唱三叹之效。本例先将“诚信”比喻为“海”,“可以容纳百川”,可谓“一唱”其表现为可以“得名”“得利”“得才”,是为“三叹”;再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并列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诚信是我们为人处事的立身之本。
例7: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则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2000年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
本例先说出语文的来源,是从古人的口中“娓刀道出”的,然后将《三国演义》中张飞当阳怒吼计退强敌的故事,范仲淹《岳阳楼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独守空船望夫之苦和人生感叹构建排比,这样“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显得丰富多采了。
五、他山之石法——借得梅花一脉香                    (http://www.51985211.com)
例9:它(语文)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2000年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
“他山之石”指引用别人的诗句进入自己的文章构建成排比句,更能增加文章的文采和增强文章的气势。本例引用了《论语》、李清照《一剪梅》。曹操《短歌行》和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的句子,使之构成一组引用的排比句,赏心悦目,意旨典雅,别致典雅。
例10:文夏是夏天里出生的,性冷不怕热。她恋着夏的热情与流火。她喜欢那“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淡雅;她喜欢那“点水蜻蜓款款飞”的闲情逸致;也亲自领略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惬意。(2000年高考作文《春夏秋冬》)
本段文字写“文夏”喜欢夏天的热情与流火,是通过三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花别样红”“点水蜻蜓款款飞”“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来体现的。作者的写作手法多变,分别用“淡雅”“闲情逸致”和“惬意”来归结自己的情感,恰当而有创新意味。
高考作文如何出彩(3)灵动的语言表达
高考作文的语言表达无疑是决定作文水平高下的关键之一,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一定要有所追求,力争让语言表达在规范连贯得体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做到灵动。
一、反问艺术的运用
运用反问句式,可以加强表达的肯定语气。而优秀的高考作文在这一点上都做得比较好。
例1、共和国元帅彭德怀曾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子不说假话。’难道我们大人还不如小孩子吗?”的确,我们从“人之初性本善”的童年所带来的那份淳朴的诚实,应该好好把握,怎能任岁月“雨打风吹去”,而洗掉了诚实的本色呢?(《把握诚信》)
先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再加上彭总的那句称赞小孩子“诚信”“诚实”的话,表明我们大人确实应该比小孩子更能讲“诚信”;再用“怎能……呢”的句式进一步强调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守住自己的“诚信”的大门。整段话读来意味无穷,全仗两个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例2、喊着“狼来了”的孩子在两次“成功”的欺骗后尝到了苦果;连一道浅浅的划痕都不放过的“奔驰”汽车公司以信誉换来了盈利……这些难道不足以告诫我们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诚信吗?(《把握诚信》)
先从反面讲“狼来了”的不诚实的故事,再从正面说“奔驰”公司为信誉而诚信的事,最后再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让人明白了我们必须把握住自己的诚信。
例3、无所谓“人性本善”,也无所谓“人性本恶”,当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的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也许是一桩小事所体现的人性。在面临选择时,据说,蚂蚁被火围困的时候,会迅速抱成团滚出火堆,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延续。“蝼蚁如此,人何以堪?”(何俊洁《面临选择》)
先用议论性的语言点出当面临选择时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人性,强调了人性。再举蚂蚁遇火时抱成团滚出火堆以保证种族延续,亦是强调动物的“人”性。最后用“蝼蚁如此,人何以堪”表示反问,别人动物都能做到在选择时拥有“人”性,而我们人类呢?作者举蚂蚁采取迂回战术,绕一个弯子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在选择时人应比动物更有人性才行。
例4、“美丽”者,外表也,古人早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训诫,若为“美丽”而弃“诚信”,岂不是以“败絮其中”来换“金玉其外”?小生真乃糊涂也。《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可谓丑至极,然而他美丽的心灵弥补了他外表的缺陷,使他的形象光辉千古。(《岂可弃我——“诚信”自述》)
作者采用自述的口吻,先讲将“美丽”定在“外表”上,虽不十分准确,但作者后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训诫来自圆其说,并用一个反问说明如果只为“美丽”而抛弃“我”(诚信)的话,其结果是用“败絮其中”来换“金玉其外”,显得不明智,所以说“小生真乃糊涂也”。而最后又从正面举了敲钟人虽丑,但心灵是美的,从而使其流传千古。
二、设问艺术的运用
设问也是一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好的修辞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定当收到非常好的表达效果。
例5、可是,我仍想问,风到底是什么?地理老师镜片下的眼睛闪着壑智的光,他一字一顿地解释着:“风么,就是高低气压层的不同引起的,……风的种类也可多着呢,有什么热带季风,海洋季风……有的风,带来寒流的讯息,有的风……”噢,原来是这么回事,风是自然的产物,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终于知道风是什么啦! “不全对。”哲学老师脱口而出。我愣了。她接着解释:“风是一种物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古人言有风婆婆的说法唯心的……”啊?带着满脑子的问号,我碰到了文学老师。她正品茗吟词呢。啜一口清茶,她略带文化的忧郁,缓缓而道:“风是一种文化,对的,一种文化。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什么桃花文化,青铜文化,风,也是一种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汉高祖刘邦到李煜、王安石,风无不是一种永恒的文化。譬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待。”哦,我明白了,风还是一种深沉妙不可言的文化。可是,我不敢再问了,也许,历史老师会说风是一种历史,迎着历史长风……(《风是什么?》)
先提出“风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通过地理老师、哲学老师和语文老师三人之口分别说出了 “风”这个意象在他们心中的答案。地理老师用纯地理的眼光来分析了“风”的形成原因、种类和相关信息;哲学老师以一个哲学家的口吻阐释了“风”的哲学内函,读来意味十足;语文老师则用文学家的眼光来品读“风”,把它理解成一种“文化”,并列举了从《诗经》以来许多与“风”相关的诗句,无一处不显示出“风”的文化气氛。最后作者说“不敢再问了”,因为历史老师有历史老师对“风”的理解,化学、物理、生物、外语等老师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看法。从而揭示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题。
例6、诚信是什么?才学说:“诚信是一种虚伪。我可以无所怜惜地抛弃它。”诚信说:“当老师的诚信化为空中楼阁,那么才学也不复延续。”于是才学凝滞了。(《诚信是什么?》)
本例与其他例子又不同:先设问“诚信是什么”,然后用“才学”和“诚信”两个本无生命无法对话的抽象概念来对话,从而揭示“诚信”不能丢这个主题的。
例7、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9。对,可也不完全对。
如果是树上10只鸟,被枪打掉1只,这里的10减1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鸟也没有。
如果是鱼缸里的10条金鱼,死了1条,问还剩几条金鱼,那么10减1还是等于10。
如果是夜里点燃的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问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蜡烛都燃尽了。
如果是桌子的10个角,砍掉1个角,那么10减1还是不等于9,因为我们将看到11个角。好了,如果现在再问10减1等于几,你还会只想到9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10减1等于……》)
本例的体式很特别:先提出疑问:“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回答说是“9”,再加上作者的评价“对,可也不完全对”。那到底等于几呢?读者肯定要这样问。下文举了四个答案:等于0、等于10、等于1、等于11。更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说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主题,而是连用两个设问,让读者自己去得出这个结论。这就是设问的魅力。
三、连续发问艺术的运用
连续发问如连珠炮,问得你喘不过气来,正是在这种“紧张”的场面才有一种艺术的力量在召唤,从而恰当地表情达意,产生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例8、诚信是什么?是诚实?是信用?是真诚?是热情?
诚信是什么?是幼稚?是青涩?是无能?是愚蠢?一百双眼睛里有一百种诚信,一百个人给我一百种答案。(《诚信是什么?》)
本例作者深悟连续发问的真谛。两段文字一共使用了十个问句,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先用一个设问“诚信是什么”,按一般的情况,就有可能回答成“诚实”、“信用”、“真诚”、“热情”,但作者的语言富于变化,没有这样做,而是连用了四个选择问,好认读者自己去选,不过这四个选择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似乎都可以作为答案。再来看第二段,作者也是先设问,但后面供选择的“幼稚”、“青涩”、“无能”、“愚蠢”中却无一个可做问题的答案的,但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他是反面来说的,意即如果思考不周,他的答案就会这四个中的一个或几个,那就错得远了。所以这两段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解释“诚信”的内涵的。
例9、“健康”者,能使人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工作起劲,然而“诚信”之“健康”者,何也?四肢发达之躯壳也。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亦是为拯救躯壳。而此小生弃我于水底,试问,无诚信之躯壳于己何用?于世何用?(《岂可弃我——“诚信”自述》)
本例的连续发问是在最后:“无诚信之躯壳于己何用?于世何用?”这实际上是用两个反问来强调“诚信”对人的精神空间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意义。如果一个人能把“诚信”的含义看准吃透,那也就不会出现行尸走肉的人或出卖朋友、背叛祖国的小人了。
例10、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以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一个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 (《沧海看云》)
本例开头连用三个设问:对生活有什么答案,如何直面现实和怎样面对将来。这三个题一起到来,意志不坚定者、思想徘徊者、生活毫无认识者可能都会在这劈头盖脸的问题中清醒过来,从而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那些本来就对生活有认识的有识之士,则会在这三问中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从而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奋勇前行而绝不后悔。所以作者在这一段的最后说“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就是这个道理。
高考作文如何出彩(4)“课本语言”艺术
作文语言的生动形象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课文。那怎样让课文在作文中发挥它的优势呢?
一、使课文中的名句、语句、典故等明入作文
例1、《红楼梦》有一句流传的话:“受了葫芦公公骗,至今不信口甜人。”可见,失却诚信,何谈信任?相反,人有诚信,朋友,朋友间便可产生信任。课文《记王忠公逸事》讲王忠公用木盒为友人保存珍宝,友人来取时“封识宛然”。诚信是信任的基础,当朋友有诚信时,他许下诺言是会遵守的,他是你心底最后防线,你会为拥有这样的朋友而放心、骄傲。(《人要有诚信》)
借用法一:根据行文的需要将课文中相关名句、语句、典故作为引子来“起兴”,以引起要说的话题或相关的主题。我们学过《红楼梦》中的节选《葫芦僧判葫芦案》,故而引用了“受了葫芦公公骗,至今不信口甜人”,而这句话中的“信口甜人”又与“诚信”密切相关,故而引用。
例2、张爱玲在她的《更衣记》中说,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欢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我却觉得我的那四年,洋溢着树叶成长的味道,不经意时感觉到,使劲儿闻却什么也没有。嫩嫩的、淡淡的,有欢乐,有伤痛,有困惑,有迷惘……(陈滢《树枝成长的味道》)
借用法二:先简要的有选择性地叙述课文故事,后面一是用叙述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正面或反面(往往是反面)谈体会,从而与中心思想或话题相系,如例2中简单地回忆了《更衣记》中的故事,指出“甜而稳妥”、“甜而怅惘”,再联系自己的“那四年”,“使劲儿闻却什么也没有”,再具体在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那四年”:“嫩嫩的、淡淡的,有欢乐,有伤痛,有困惑,有迷惘……”二是用议论将所揭示的话题与主旨相结合,产生一种论证的气势,如例1用《记王忠公逸事》中王忠公为友人保存珍宝之事,简洁明了,再在后面加上一小段议论,就把“诚信”这个话题展示了出来。
二、使课文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暗入作文
例3、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潜过了落满雪梨花的大自然,让我们乘着“刚朵拉”到生活中寻找它的答案。(《冷香飞上语文》)
课文中的人物、事物和景物等进入作文是一件令人爽心悦目的事。本段作者借助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将毛泽东的诗词、美国惠特曼的《草叶集》、柳永的《雨霖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杜甫的诗歌以及朱自清《威尼斯》等课文中的人事景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来,显得亦庄亦谐。当然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引用,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这就好比使用典故的雅词一样,将原文或原诗简缩成一个词语或短语,使读者一看便知是用了哪篇课文中的人事物,从而又使文章典雅而显书卷气,雅致大度而不俗。
三、使课文中的语流、语势、语形等进入作文
例4、他含着笑,唤起沉睡的儿子;他含着笑,点起夜色中的第一盏灯;他含着笑,整理儿子零乱的睡铺;他含着笑,忙着地里的农事;他含着笑,在暮色中接过儿子的书包;他含着笑,操持着儿子的一切……(《父爱——儿子成长之魂》)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有这样一段饱含深情的赞美他的乳母大叶荷的话:“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后,/她就用抱过的两臂,劳动了。”本文作者明显借用了这一句式来写“他”的“父亲”,显得亲切自然而又有情调,有内函而又聪慧。这也是一个借用课文的好例子。
例5、呜呼!以奉英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献英之财兴本国之科技,并力反帝,则吾恐英人枕之不得无忧也。悲夫!自诩老大帝国,物华天宝,乃不知老者常思既往,少者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永旧也故技穷,惟日新也故艺高。(黄广川《过清论》
这段文字读来感人至深,其古白话的语言形式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作者借用课文的功底特别深厚。首先小作者借用了《六国论》中“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的句子形式,从反面来谈清朝灭亡的原因。然后作者再借用《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句子形式,进一步“过清”,指出清军溃败的原因是“弊在技穷”。
四、将课文内容翻新,重新造写
例6、清军溃败,非力不足,势不众,弊在技穷。技穷而力亏,溃败之道也。或曰:“清室苟和,怨技穷耶?”曰:“苟和者源技穷也。盖屡战败,不能侥存。故曰弊在技穷也。”(黄广川《过清论》)这段文字无论是形式还是语言都基本上来源于《六国论》开头一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而标题《过清论》却来源于《过秦论》,从而显得新奇独到,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和深厚的文言功底。
例7、客不在多,有“长”则名,菜不在新,有鳖则灵。斯是醉室,惟吾嗝馨。不辨叶子绿,但觉红花青。谈笑尽靓女,哪有翁与“丁”?可以丧原则,丢“金经”。无“请示”之乱耳,无“指示”之劳形。实是醉鬼窟,自诩“醉翁亭”。厚颜曰:“何醉之有?”(《醉室铭》)
这是一则将课文内容翻新的典型材料。我们已经学过《陋室铭》,作者利用这一体式,结合现实,又“仿写”了一则《醉室铭》,可谓绝妙。它不仅带有《陋室铭》的韵味,更有现代气息:“谈笑尽靓女,哪有翁与‘丁’?可以丧原则,丢‘金经’”(好一个权钱色三位一体的昏官形象!);“无‘请示’之乱耳,无‘指示’之劳形”(好一个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嗜酒如命的酒徒形象)。最后还厚颜无耻地称自己的小屋为“醉翁亭”,说自己“何醉之有”。这篇《醉室铭》主要是用来讽刺当代的一些贪官污吏,吃喝玩乐全线出击,却不解决劳动人民的实际问题,却不务正事。
例8、常记酒店日暮,喝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屋,误至垃圾深处。呕吐,呕吐。惊起苍蝇无数。
例9、学校考试无数,学生应考有术。深夜答案书,误被父母擒住。好苦,好苦。明日考试没谱。
这两首词均是在学习了李清照《如梦令》后填的较成功的词。第一首讽刺酒鬼喝醉后误入垃圾坑,弄得蓬头垢面,真是让人“呕吐”,最后一句“惊起苍蝇无数”则是神来之笔,形象生动而多有警示作用。第二首则直接批判一些学校考试的佳句,开头两句点明了无数次考试也使学生学会了许多知识,注意这不是正面的东西,而是如何作弊的技巧。晚上回家翻答案书直接抄写答案书,却被父母看见,真是“苦”啊,这样,第二天的考试肯定没有谱。实是批评不学无术的学生,同时也对学校教学工作中重应试教育的局面进行了较隐晦的批评。可见这两首词都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的。
例10、网络空间,自由身在,虚幻缥缈。看聊天室内,美眉多娇;网络游戏,刺激奇妙;论坛上下,交流技巧,欲与世界过过招。须某日,若离开网络,心痒气躁。
网络如此多娇,引无数网虫竞折腰,昔青蛙恐龙网上乱跳,星际反恐,血腥残暴,黑客闪客,各领风骚,四处乱窜。任逍遥,数网络大虾,还看今朝。(《沁园春?网络》
本例是作者将现代中学生迷恋网络的情况用《沁园春》这个词牌来填的一首词,显得雅致有古典情味,而且押韵也较成功,是一首相当不错的“词”。暗用《沁园春》这个词牌的格式,对网络中通用语言把握得非常准确,寓贬于恢谐之中。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