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子从结构上看,有些结构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适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说话写文章也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变换句式。
(一)、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
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即发出者),这样的句子叫主动句。如果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就叫被动句。例:
①大雨淋湿了同学们的衣服。主动句,强调“大雨”如何。
②同学们的衣服被大雨淋湿了。被动句,强调“衣服”如何。
两个句子表达的重点、角度不同。主动句着重说明施事者发出什么动作行为,如第一句,被动句说明受事者遭到什么样的动作行为。
怎样变换?
1、主动句、把字句变被动句:用主动句的主语做“被”的宾语,即把原句中的主语前加“被”作动词位于的状语;用把字句的宾语或动词的宾语做主语,主动句就变成了被动句,简言之,变换陈述对象的位置。例:
我们引进来新技术(主动句)
新技术被我们引进来(被动句)
我们把新技术引进来(把字句)
2、被动句变主动句、把字句:用被动句的主语作介词“把”的宾语或动词的宾语,用“被”的宾语做主语,被动句就变成了主动句。例:
大风吹倒了树木 (主动句)
树木被大风吹倒了 (被动句)
大风把树木吹倒了(把字句)
强调什么就选用什么句式。强调主动者发出什么动作行为,就用主动句。强调被动者遭受什么,就用被动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做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做否定句。否定句的标志是用否定词“没有”、“无”、“不”等。例:
今天天气好。(肯定句,语气强)
今天天气不坏。(否定句,语气弱)——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
这个问题容易解决。(肯定句,语气强)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否定句,语气弱)——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
怎样变换? (http://www.51985211.com)
1、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肯定句变否定句,先找出中心词的反义词,再加上否定词“不”或“没有”等,就变换过来了。如上例。
2、肯定句变双重否定句:先用否定词予以否定,再用一个否定词对前一个否定进行再否定。例:
每一个人都佩服他。(肯定句)
没有一个不佩服他。(双重否定句)
注意:双重否定句中两个否定词之间要一语贯通,即无语音停顿,句中又无点号隔开。
3、反问句的否定和肯定:反问表示一种否定。否定的反问是肯定,肯定的反问是否定。反问句的特点是: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例:
难道是这样吗?(肯定中的否定)不是这样。
难道不是这样吗?(否定中的肯定)是这样。
单重否定句的语意比肯定句弱,双重否定句的语意比肯定句语气强,反问加否定或反问加肯定的语气更强。选择哪种句式,要根据语意表达的强弱之需要来确定。一般语气,用肯定句,特强语气,用双重否定句或反问句。
(三)长句和短句的变换
长句是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是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1、怎样将长句变短句——长单句变复句
①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中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例:
本着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不开,可缓开的会议缓开,必须开的会议作好准备,缩短会议时间,能下去开的会议就下去开的精神,第一季度就减少了四次全县性的会议,需要召开的会议也缩短了召开时间。
这个句子的中心词“精神”带了四个并列的动词词组作定语,介词“本着”与中心词“精神”相距太远,句子显得冗长,可改动如下:
本着精简会议的精神,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不开,可缓开的会议缓开,必须开的会议作好准备,缩短会议时间,能下去开的会议就下去开,这样,第一季度就减少了四次全县性的会议,需要召开的会议也缩短了召开时间。
②把联合的成分拆开,去掉连词,重复动词谓语,形成叠用句式。例:
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和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根据上述方法,可把这个长单句改成联合复句:
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展现了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2、怎样将短句变长句——复句变单句
基本原则:定主干,添枝叶。
①将几个分句的谓语合并,相同的词语合并,以其中一个短语作主干,把其余的短句变成短语作修饰成分,有的作定语,有的作状语,根据不同的语意而定。
例: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改:他是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
再如1988年高考题第4题
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不能省略。
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答案:
a.在原来的荒山野岭上,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他用双手奇迹般地造了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
b.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是他用了十二年时间,靠自己的双手,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地创造出来的。
c.如丝细雨中,这一大片他用了十二年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创造出来的森林,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短句变长句时,附加修饰成分要注意“的”和“地”字的用法,用得不当就多出谓语。
怎样选择?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在论说性语体中常用这种句子;短句表意简洁,明快,有力,多用于记叙性作品和口语中,尤其是文学作品,用短句较多。长句的特点是定语、状语较多,联合成分用得多,或某一成分的结构较复杂,所以长句容量大,精确、严密。但用长句,内容上理解难度较大。在不妨碍表达思想感情的情况下,写文章多用短句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