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透视
扩展语句就是让一句话的意思丰富起来,或者把一句话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使语意更具体、形象、生动。扩展语句意在考查考生对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展开联想,充实语句的内容;巧用修辞,增添语句文采。
训练扩展语句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熟悉基本题型
(1)句意丰富型。给一个结构简单的一句子,要求添加修饰语。丰富、充实语句内容。
(2)联词组句型。给几个情境信息的词,要求调动联想、想象能力,填补空白,描写画面。
(3)话题拓展型。给出一个中心句(或首句、尾句),要求采用记叙或描写、议论的方式,充实拓展句子内容。
(4)重点丰富型。提供某种特定情境。以某事物或场景为重点进行扩展。
2.积累语言材料
虽然扩展语句考“写”的能力,但是学生备考时却要注意从“读”(积累材料)的角度切入该考点。平时注意摘抄、品味以下几种语言材料:①对人、事或物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描写的精彩语句;②“比喻+排比”、“拟人+排比”的修辞语句;③从形象事物说起,托物喻理,富含哲学思想的哲理语句;④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驰骋思维的想象语句。
3.强化扩展调练
一是题型训练,针对句意丰富型、联词组句型、话题扩展型、重点丰富型等的题型特点进行专题调练。二是能力训练,对扩展语句中的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修辞手法运用能力进行专题训练。
训练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扩展内容合理。注意题目中设定的情境,内容要切合事物的特性,并且主次分明。
(2)表达方式正确。有的扩展重在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需用记叙;有的扩展重在阐述对事物的看法和见解,需用议论;有的扩展重在展示事物的性质、状态,需用描写;有的扩展重在解说事物的性能和特征,需用说明。
(3)语句简洁畅达。由于字数的限制,扩展语句时要惜墨如金,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同时追求畅达和文采。
难点突破
l.审清题意
审清题意就是弄清试题的要求。试题的要求包括:内容、情境、辞手法、句式特点、语言特色、字数限制。
例1.(2007年江苏卷第l9小题)一位学者指出,“0”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0”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的意思。
要求:1.切合原意;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解题指导: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题目.它注重语言的实用性,体现了大语文观念。同时,用较长的题干对答题进行了多方面的限定。①内容:表达让“0”字编入辞典的理由;②特色: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③数量:一个句子;④修辞:比喻或比拟;⑤思考基点:“0”的外形;⑥语言:生动,有趣。答题时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做到准确全面。
参考答案:(1)不要让“0”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2)“O”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
(3)“O”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回到自己的家园。
(4)无家可归的“O”字,期盼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
2.突出重点
有些扩展语句题本身规定了扩展重点,如“歌声”、“起跑线”等,还有的虽然没有明说,但暗含着扩展重点的要求。做这类试题时。要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找出扩展重点。
例:2.以“琴声”为重点,扩展下面的语句,使之显得更加具体、生动。要求:70字左右。
原句: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http://www.51985211.com)
解题指导:题干明确规定“琴声”是扩展的重点。要求“显得更加具体、生动”。因此.扩展可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正面思考,用比喻、拟人手法写琴声的优美旋律;二是从侧面思考.用听者的神情对琴声进行衬托。
参考答案: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白楼的窗户,穿过濛濛细雨,散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倾听这如泣如诉的琴声,每个人都听得如痴如醉。
3.调动想象
扩展语句题往往给你一滴水,让你畅想海洋的浩瀚广阔;给你一颗星,让你畅想天空的深邃渺远;给你一棵嫩芽,让你畅想春天的绚丽多姿;给你一片落叶,让你畅想秋日的萧瑟凄凉。要求考生打开想象的大门,张开想象的翅膀,描写优美意境,编织绮丽的故事。
例3.发挥想象,将下面的语句扩展成一则寓言。要求:不超过150个字。
原句:早晨,碧绿的荷叶上一滴玲珑剔透的露珠最后消失了傲慢的神采。
解题指导:解题时以“露珠”为重点,进行创造性的想象:①围绕露珠,构思一个简明的故事,使其成为寓言的主角;②将露珠动态化,刻画其骄傲的神情;③将露珠拟人化,立体地展示它的语言、心理。
参考答案:清晨,碧绿的荷叶上一滴玲珑的露珠,在轻轻浮动的叶子上晃来晃去,得意非凡。它自以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精灵,叫嚷着,若不是花、叶挡住太阳的光线,它将变得更加美丽。太阳升高了,直射露珠,露珠欣喜若狂:“我的本领多大呀,我的身躯里装得下一个太阳!”正在它得意忘形的时候,它的形体却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只在洁净的荷叶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斑点。
4.飞扬文采
语句扩展后,要求文采飞扬、优美悦目。因此,做题时要善于运用含义具体、色彩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色彩美、动态感、表现力。
例4.(2007年四川卷第19小题)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交谈。
树叶(感激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排比)
阳光(谦逊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
解题指导:答这道题要显示文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握感情基调,树叶与阳光进行的是一次亲切、甜美的交谈,愉悦、感激、谦和是谈话的情感基调。二是要选用色彩鲜明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情态,写太阳用“火”、“明媚”、“光明”等词语;写树叶用“新绿”、“碧绿”、“青青”等词语。三是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树叶:①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②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使我的生命充满活力。
阳光:①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②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
真题引路
例1.(2006年安徽卷)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少一点大手大脚,多一点精打细算。②少一点取用无度,多一点细水长流。③少一点铺张浪费,多一点勤俭节约。
解析:此题考查多角度议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扩展时必须围绕“节约”这个话题,并改变议论的角度。参考答案很好地把握了这些要求,并能做到句式整齐、对比鲜明、语意明确。
例2.(2006年江苏卷)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
参考答案:微风轻拂的夏夜,树影婆娑,疲倦的银河躺在西湖的柔波里静静地睡了,草丛里不时传来青蛙的鸣唱,堤上的杨柳轻轻摇手,似乎在劝调皮的青蛙:“安静下来,不要打扰银河的好梦。”
解析:题干提供的重要信息有两个方面:一是必须采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二是所写文字要“情景交融”。考生必须将这两个方面统一在一段不少于40字的文字中。这就需要调动想象,融入文采。参考答案用形象美、动态化的词语展现了美丽的夏夜景色,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使自然景物生动化、人格化,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
例3.(2005年重庆卷)根据要求.分别写一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词语顺序可以不分先后,且字数在20到30个之间。要求:思想健康。语意连贯。
想象 雾 倾听
(1)表现“欢快”: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忧愁”: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我们的想象也随着林中的雾气弥漫开来,虽然到处朦胧.我们依然能遥看瀑布,倾听泉声,口嗅百草……
②倾听着泉水幽幽的哀吟,蒙着愁绪不解的雾气,你说,我们忧郁的心中怎能容得下想象翅膀的翻腾?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描写能力。同样的描写对象,要求显现出“欢快”、“忧愁”两种不同的意境。解答时注意三点:一是对景物色调有具体的描写,并能融情入景;二是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追求描写的生动性;三是必须在答案中嵌入题干里的三个词语,并符合字数要求。
例4.(2004年春季高考题)请以“窗”为中心,分别写两段话.第一段描绘一个场景,第二段表现某种哲理。(每段不少于40个字)
参考答案:①这是姥姥家的窗口,是令人着迷的地方,窗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鲜花,有迷人的吊兰,有散发着香味的茶花,等等。从远处看,这扇窗犹如一幅油画,窗的花海。②有人说改革开放犹如打开的窗口,阳光会进来,新鲜的空气会进来。
解析:一要把握扩展重点。试题要求以“窗”为中心,也就是说“窗”是考生描写、议论的基点和重点。二要理解扩展重点的内涵。题目本身没有限定“窗”的内涵,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生活之窗、心灵之窗、哲理之窗等。三要展开联想.用色彩鲜明的语言构筑以“窗”为中心的画面;从“窗”的引申义、比喻义出发,升华出某种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