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解读】
选择,指对人、事或物的挑选。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日,遥遥无期;说短,匆匆几十秋,弹指一挥间。人生或许可以比作一份试卷,它有大量的选择题,但不可不选并且还不以分数计算。选择是人生中的一条必经之路,生活的难处就在于选择。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选择就像是人位于一个岔路口,走哪条路都要靠自己的决策。
是的,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选择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选择诚信,我们共享生命的真切;选择坚强,我们感受久经磨难后难得的甘甜;选择关爱,我们因心灵的共鸣而愉悦不已……
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
【选择之名言】
1.选择朋友要慢,改换朋友更要慢。
——富兰克林
2.如果我们选择一种能够对人类作最大贡献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感到负担太重,因为这是为一切人而牺牲。
——马克思 【经典素材与分析】
三个抄写员
黎锦熙(1890-1978)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助他誊写文稿的一共有三个人。
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一天到晚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即使是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
第二个抄写员态度非常认真,对要求抄写的每一份文稿都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然后才抄写。如果中途遇到错字、病句都要一一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
第三个抄写员则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写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毛泽东。
感悟:什么样的做事习惯造就什么样的人。第一个抄写员是机械抄写,无所建树;第二个抄写员认真对待并矫正错误,成为一名著名音乐家;第三位抄写员则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见处理文稿,成为伟大的领袖。有时,选择可能决定你的人生。
白话拒邀
1934年秋,胡适在北大讲课时谈到说话和写文章选用文言还是选用白话时,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颂扬。
一位学生当场提出反对意见:“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丝毫的缺点吗?”胡适冲他微笑着说:“没有的。”那位学生更加激动地反驳道:“肯定是有的!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
胡适柔声细气地解释道:“不一定吧!前几天有位行政院的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文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意思,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然后决定是用文言还是用白话,好不好?”
15分钟后,胡适让学生们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中挑选出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文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电稿写的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白话文电报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感悟:事实胜于雄辩。在辩论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的情况下,胡适的智慧,就在于他选择了一种最简洁也是最佳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两相对比,言之凿凿,便让对手信服。很多时候,简洁胜于繁杂,无声胜于有声,啰嗦不休的人恰恰是在证明自己的平庸。【例文展示】
霸王泪
◆李 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
夜已经来临了,他和他的马儿孤寂地站在冰冷的乌江岸边,秋风撩起他散乱的长发,那张刚毅的脸上竟写满了疲惫,他忆起年少读书时听叔父说的那句话:“为千千万万的人牺牲一个人和为一个人而牺牲千千万万的人其实质是截然不同的,有时,你必须做出选择。”是啊,今晚是要做出选择了。他回看不远处的营帐,那里有他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颓败,他不忍再想,只是轻轻地抚摸着身旁马儿的鬃毛,他看见马儿的眼角亮晶晶的,自己的虎目竟也有了些许发胀的感觉,连忙把头扭向了一边……
二
几十个人闷闷地喝酒,往日的喧闹,多了几分悲凉,他也是一言不发,双手捧着酒坛自顾自地喝,直至他将整坛酒喝光,才站起身来从旁拿出一个包袱。他走到酒桌前,从包袱里抓出一锭锭银子,放在几十个人的面前,然后挥挥手,便将脸别在了一旁。他听到身后一阵的丁当之声,仿佛觉得那被扔到地上的兵刃是砸在自己的心口上。良久,他才慢慢转过头来,霎时便惊呆了,那落在地上的哪里是什么兵刃,竟然是一锭锭的银两,眼中的泪终于禁不住夺眶而出……
三
她对他说:“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他眼睁睁地看着她举剑抹向了雪白的粉颈,他已无能为力。第一次觉得那种颜色竟是如此的刺目,它曾经从敌人的脖颈中喷涌而出,而今竟染红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翠玉黄衫……本已干涸的泪腺,此时又涌出了浑浊的液体,并寂无声息地溅落。
四
他终于陷入了敌人的包围,部将们个个使出了自己的全力,然而敌人仍像潮水般压了过来。当他被部将推拥着上了那只救命的小木筏时他虚吼了一声,将自己的战马拉上了木筏,静静地说:“来世,仍是兄弟。”便举起兵刃返身投入“潮水”中,透过层层血污,他看到那只木筏上的乌骓马竟跃进了无底的乌江,看到了身旁的兄弟一个个倒下,他觉得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他流着泪,含着笑举起了手中的剑……
乌江岸边,洒遍了霸王眼泪的地方,绽放出朵朵璀璨的映山红……
【例文点评】
项羽乌江兵败而自刎的故事何其感人又是何等繁复,而本文作者独出机杼,凝千古于一瞬,以高度凝练的笔墨,仅选取项羽下决心之一瞬便已成文。就在短短的几个镜头里,作者通过项羽的前思后 虑,将往昔曾经的光荣与现今的衰败 相勾连,突出项羽乌江自刎是因为其 对爱骑、对宠姬、对部属的深切而热
烈的爱!外在的环境描写与内在的心
理描写,组成一个个蕴含丰厚的瞬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布局整饬清新,四个小段落使得文章结构匀称,通过哲理性的语言和阶梯式的结构,一步步显示出主人公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起到了过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