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30

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列宁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求职实用 > 正文内容

大学生:早日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作者:  时间: 2017-10-18

 

 

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年一度的大中专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选会”即将来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又将成为广大学生的难题。

 

调查发现,应试教育促使中学生拼命去挤高考这道坎,并为此失去了重要的早期职业探索的机会。那就只有到大学里,由大学给予补课;而大学生职业指导也刚起步,还很不科学、系统。所以这就留给学生本人,在痛苦的抉择中自生自灭。怎么办呢?再痛苦也得选择,还得自救。这一现状提醒大学生必须早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困惑一:对专业不满意,又改不了,怎么办?

 

来访者简介:

夏天,女,22岁,本科二年级,师范类电子信息专业

来访者自述:

报考时对学校及专业一无所知,进校第二天就后悔了。专业改不成,就准备考研。第三天晚上就开始上自习,这在当时还被同学们笑话过。坚持了一个月,没劲了。因为方向没有确定,再努力有什么用?我不想荒废四年,我想找准方向、起点与目标。可是我一直在痛苦地寻找,却没找到。大一好快就过去了,同学们都紧张起来,多数都准备考研。我也想考研,可是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呢?要是能够及早定下来,以我的基础和能力,还是有把握的。所以,我想知道:大学里究竟该如何发展?

咨询师建议:改专业不如早定位

选择自己“一无所知”的专业,不可能满意!如果再仓促地仅凭自己进校几个月的了解和感受改系换专业,很可能又不满意。人生经不起如此的折腾。大学专业的选择属于职业选择的范畴,理应相当慎重。进校对专业不满意想改专业,实际上是没有定位的表现。所以,当务之急的唯一解决办法是定位。

1、对自己近20年的兴趣爱好发展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比如,对玩具、游戏、人物、书籍、科目等等的回顾,悟出大致的职业兴趣轮廓;

2、对自己性格的整理、分析、归类,理出自己的性格特质(可求助朋友或借助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

3、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包括演讲、辩论、文艺晚会等活动,重在参与和感悟;

4、广泛接触各类书籍、人物,弥补本该在中学时代完成的早期职业探索活动;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感悟自己的职业趋向;

5、接触并了解职业方面的知识,增加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经济、财务方面的操作性书籍阅读,搜集有关信息;

6、在跨出大学校门前,制定出可操作的职业生涯规划。

咨询师点评:

不管是在中学选专业,还是在大学改专业,都必须了解“自我”与“职业” 两个方面。了解自我,即必须了解个人的性格特质、兴趣爱好、潜能趋势,这是进行社会活动的原动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就必须从事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就要去了解行业、企业、职位、人事政策等知识,这就要去借助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夏天有比其他同学更强烈的上进心,及早思考,并且主动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及早定位,为大学生活的后两年及以后的发展打开了通路。可以预见,毕业时她将在许多方面超过她的“上下铺兄弟”。

 

困惑二:如何将适合的专业市场化细致化

 

来访者简介:

小新,女,20岁,本科二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

来访者自述:

初中时就喜欢上了心理学,所以高考时顺理成章地填报了现在的专业。这是我了解的、喜欢的专业,所以专业知识学起来很顺利,还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小学做辅导员,观察、搜集案例。毕业后我不想去中学教书,也不想进部队、公安局,准备考研。但听了一次职业指导讲座以后,才知道如果将心理学往人力资源方向转移,前景可能会比较好。我想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发展,但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

咨询师建议:及早将自己喜欢的专业细致化、市场化定位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力资源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亲和、率直、沉稳的性格特征;心理学专业功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淡泊的权利欲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如要在大学期间就开始转向,除必须具备上述条件以外,建议可采取以下行动:

1、从理论体系上学习心理学知识;

2、按照人力资源专家所开列的清单阅读专业书籍;

3、联系资深人力资源经理辅导一年以上,争取每周见习一天;

4、将考取人力资源工程师职称作为学习与实践的目标。

咨询师点评:

这种成熟的择业态度在大学中还比较少见。选上自己喜欢的学校与专业,学习顺利。只是在大的择业范围确定的情况下对现实的职业感到困惑。这类情况指导起来针对性强,容易沟通。心理学的应用专业近一二年才热起来,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更新兴一些。目前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精英,极少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而现实又在强烈地要求有心理学背景的人才,所以这个领域很有好的前景。建议这类学生,一定要多和专业人士接触,及早了解社会需要,多在大学期间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

 

困惑三:考研专业选择难

 

来访者简介:

毛顿,男,21岁,大三学生,土木工程

来访者自述:

还有一年就毕业,考研是肯定的。有三个专业选择:工程管理建筑学、路桥,我不知该选哪一个专业。我最想考的是工程管理,因为早就想自己开公司。管理首先要求人际关系好,大学三年包括初中高中,我的同学关系都相处不错。但是报考的人很多,竞争激烈。建筑学也想考。有人称建筑学专业是贵族专业。从小我就喜欢美术、书法、绘画,大学里也获得过相关的设计奖项;但听说设计要考8个小时,我担心坚持不下来。如果考路桥呢,报的人少,希望最大。但我又一直不喜欢专业老师,又是新开设的专业,担心三年中实际学不到多少东西。一直都想做管理,不想做枯燥的设计,但又怕考不上。拿不定主意,越想越乱,不知道如何取舍。

咨询师建议:

立体组合选择同属建筑类的三个专业,在大学生们看来就是割裂的,又像高考专业选择一样“一选定终身”。其实,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很强,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就很可能是综合的交叉的。所以,在选择时就应照顾考研的可能性、性格特质、人生目标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选择。我们建议毛顿:报考路桥专业,考上以后全面学习,毕业后在路桥施工过程中积累管理经验从而走上工程管理之路,将多年建筑美感的积累形成建筑学的修养。如此以来,分三步走,兼顾三专业,包含三层次,也是一条可操作的择业、就业、创业之路。

咨询师点评:

考研有几种理由:深造、改行、逃避就业困境。不管是出于哪一种目的的专业选择,都是职业探索期继中学分科、高考专业选择后的第三次选择。中学六年就只为了学科考试分数,缺乏职业指导,所以平时没有职业定位、行业知识、职业知识等准备,到决策时没有素材积累做支撑,或者支撑材料太单一,好像考虑得很周到,实际上“乱麻一团”。目标虽有,但太长远不清晰,这是大学毕业生的一种普遍状况——只知道站在塔尖上看远处的目标,没估计到达目标还要经历很多步骤。所以,抉择时就显单一、割裂。

 

困惑四:毕业前一片黑暗

 

来访者简介:

王子, 男,23岁,中文系汉语教育专业,大四

来访者自述:

当初,选择师范院校中文类专业,就想比较容易地考上本科。现在马上就要毕业了,我不可能去教书。但是不教书又干什么呢?这段时间也认真地考虑过,好像对什么职业都没兴趣。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够做什么。真是一片黑暗!

咨询师建议:

选定大概方向,冲出“黑暗”再说!

真是太“黑暗”了!如果他认为自己还有其它意向都好。其实这类学生占有一定比例,特别是所谓的“大路货”专业。既然专业性不强,那就业面就应该更广,这时的选择就主要依据兴趣爱好。因为没有针对性很强的专业为“卖点”,那就只能以职业兴趣作为工作的原动力。另外,还有大学四年积累的综合知识与能力,相信只要能沉下来,两年后就能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领域并很快进入状态。

 

对于正处于“黑暗的毕业前夜”的大学生,提出如下建议:

1、放下架子,为生存而战,从最底层做起,相信自己的综合实力。

2、从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哪怕与别人比起来不是很好的方面,这是突破口。

3、就业地点不一定选择大城市,去中小城市更容易解决适应与生存问题。

4、进行职业适应性测查,请职业咨询师与你一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以此作为科学而长远的支持。

咨询师点评:

这种情况是很让人沮丧的。中学没有职业指导也罢,自己年幼无知也罢,错选专业也罢,怎么可能在如今开放的社会、信息爆炸的现代都市了学习生活了四年,居然自己做什么的想法都没有?!看来这多半是自己的原因。可能进校就是图混个本科文凭,一直以为专业差,压力太大,自卑自弃。其实找机会去实习、兼职、参观、访谈、上网查询等等,都可以对自己的前途有个初步的探索、尝试和大致的估计。而这些,他都没去行动。另外,可能是不愿意接受“中文系如不教书就很可能找个很差的职业”的现实,因此放弃努力,暂时在学校遮风避雨,逃避严酷的现实,因而形成了“黑暗”的局面。

 

困惑五:到深圳又去找什么工作呢?

 

来访者简介:

建设,男,22岁,工商管理专业,大四

来访者自述:

我们几个同学商量好了,一起到深圳去找工作。我们知道肯定有很多困难,但我们不怕。学管理的,肯定去做管理;但我们也知道没有经验和资历,别人不可能一去就叫你做上管理。所以,我想知道,我们适合从事什么样的管理工作?应先从哪些工作做起?有相关的行业、企业、职位知识或信息介绍吗?

咨询师建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找工作,必须很清晰地了解你的起点职位群,就是你最开始可能从事的工作有哪些。这才是解决生存问题的关键,也是实施“先生存后发展”战略的基础。具体操作可按以下步骤:

1、自我评估或请老师、专家评估了解自己职业适应性,以此确定择业范围,进一步列举出适合职业群;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所学专业,在适合职业群中筛选对应的职业;

2、结合社会环境、行业和职业的发展趋势、自己的价值取向,确定就业地点和起点职位群;

3、了解地方劳动人事政策、就业形势、风土人情、职位知识;

4、做好心理准备,联系可能的停靠点,准备几种简历,备足三个月以上的“粮草”。

咨询师点评:

择业前要做好三“定”: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确定就业地点、确定起点职位。前两点比较容易确定,难的是确定起点职位,也容易被人轻视。于是,跨出校门时“浑身是劲”,南征北战,前赴后继;一段时间的“东碰西撞”后“遍体鳞伤”,或心灰意懒,或铤而走险。这种没有指导的、不理性的择业,一丢书本知识、二少社会经验、三伤信心锐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