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这个专业培养的是既掌握数理化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掌握文物保护材料的合成、分析、文物修复等实际技能,能在考古、博物馆、文物管理机构从事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文物鉴定和保护修复知识年,能在政府所设文物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及艺术品经营等单位从事管理、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儿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民族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基本的民族学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以及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3.具有-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少数民族、社会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民族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主要课程
中国科技史、文物学概论、中外建筑史、工程力学、古建筑保护、馆藏文物与环境、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通论、田野考古技术、中国书画、文物鉴定技术、环境学导论、文物分析与现代技术,有机质与无机质保护、低温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应用基础、GPS与无线电探测、材料学与古代冶金、金属焊接与表面处理、壁画保护与修复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就业方向
可到文化、文物、博物、环保、建设、公安、海关、旅游及科研、高校等部门,从事教育、科研、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