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23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教学教育 > 正文内容

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评价方式

作者:  时间: 2017-10-18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除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能,即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能,只是这九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面无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还认为:智能作为一种心理潜能,总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这种潜能多在自身的发展中逐渐内化为或是自动转化为个人经验或技能。因此智能的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有的智能在较早的时候表现出来,有的智能到了成年后或较晚些时候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过早地确定学生的智能类型是不利于其一生智能发展的。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在改进学习评价方式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认为改进语文学习评价方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大的发展

既然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因此语文课的评价就不只是关注知识,还应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和自身生存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技能。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实现“三个维度”的统一,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考试评价只能反映教学中的知识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能力的培养与觉悟的提高对于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此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我们要通过对语文学习的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而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树立“人人都有才,人人都可成才”的观念。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指出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取向应以人为本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并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尽可能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建议都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具备正确的评价取向,即必须以学生终身的、全面的发展为根本。语文教师要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才能实现新课改的要求。

三、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特点应以综合性为主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智能存在于多个方面,那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也应由单一的关注学业成绩拓展到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更多的自由度,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露,多方面的才能也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看重学生的优势智能,用多元指标来综合评价学生,真正指导与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方式要多种多样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智能存在于多个方面,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又不尽相同。所以语文教师必须采用更多的评价方式来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例如,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我就在课前三分钟请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发表看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还能从中看出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能力,效果还不错。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很多方式。

五、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

学生有多方面的智能,他们展示自己智能的场所也呈多元化,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他们还有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等,教师只见到了他们在学校的表现,而看不到他们在其他场合的表现。并且学生总想在教师那里留下好的印象,所以他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真实性。所以对他们学习评价的主体也要多元化。笔者认为,评价主体应拓宽到家庭和社会方面,即家长和社会人士作为学习评价的一个主体来体现。例如,家长可以通过对其子女参与的家庭活动的表现来评价,社会人士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活动来评价学生等等。学生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样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学生,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应淡化结果,注重过程

每个学生都存在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关注的也是这个过程。新课标强调:“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终结性的评价要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由此可见,新课标强调的也是学习评价的过程化。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是面向学生的“过去”,关注学习的评价则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重在学生发展的评价。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对今后的学习产生借鉴意义,更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实践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正确的情感体验、价值观。我在有家庭上网条件的学生中采用了个人网志方式对学生进行跟踪评价。对没有家庭上网条件的学生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内容包括历次考试的成绩、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表现、研究性学习过程情况记录等等,效果也还不错。

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评价思想与新课改的评价方向是一致的,并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我们应根据这种理论依据,改进语文学习评价方式,使我们教师更好地实践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