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表述
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关于读书的锦言数不胜数,高尔基说:"我读的书越多,我对世界越加感到亲切,生活对我越加变得明亮和有意义。"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导航。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培养,需要从儿童抓起,由此我校进行了开拓读书空间,享受读书乐趣,培养读书习惯的课题研究。
针对当前学校学生读书少,读书范围窄,读课外书受到家长的限制,受老师冷落,被定义为“闲书”的状况,而开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选择读书内容,开拓其读书的空间。教师指导引领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风尚。并在其读书开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展示平台,使学生共同分享读不同的书所享有的不同的乐趣,吸引学生关注读书,展示书情,书趣,书韵,书境,使其享受读书的无穷乐趣。掀起学生读书热潮的同时,在读书兴趣提高的同时向爱好发展,使读书活动得到升华,读书目的更为明确,搭建好读书知识结构,渗透科学的读书方法,提过学生读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美德,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开拓读书空间 享受读书乐趣 培养读书习惯”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①、拓展读书空间,探索课内外读书衔接的结合点,构建课内外读书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读书体系。
②、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
③、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有读书能力,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读书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④、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2、研究意义
全面扎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培养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素质品味,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目前被动接受型的读书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读书学习活动质量,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发展趋势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读书教育的研究。就美国而言,并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读书策略的指导。不仅如此美国小学还十分重视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扩大读书的面和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向自己选择书籍阅读,读书作业有两种组合类型,以“个人为主”的类型和以“读书俱乐部为主”的类型,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读书作业室工作。他们所遵循的读书教学的思路是:读书的策略——读书的兴趣——讨论交流——讨论策略。整个过程教师重在指导而不是重在评价。读书材料的选择上更是给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倡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并且鼓励学生与同伴一起读书交流。
而我国,在读书策略指导方面和读课外书方面有所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学习被界定为学教材读书读课本,每学期学生在老师组织下到图书馆阅览室的时间可谓微乎其微,在读书方面老师指导的多为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同步书刊,读书面窄,指导学生的读书学习策略少,学习负担重,学生读书兴趣不浓厚,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此情况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在加大学生的读书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丰富学生的读书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研究实验,探索尝试。为推动全社会读书活动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鉴于当前国内在读书研究中的一些形势状况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开拓读书空间 享受读书乐趣 培养读书习惯”的研究课题。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每个人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体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倾向性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等的明显差异,而人只有按照自身的适应方式,才能有效地获取、掌握知识技能。
2、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而人应该从自身的基础与需要出发,选择性地学习,才能体现读书的乐趣体现个性化。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凭借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组,用现有的认识结构去“同化”或“顺应”外部世界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观察、思考、探索,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及相应的思想方法,建立优化高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成认知方面的自我建构,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情意方面的自我建构。
五、研究的对象
本实验研究的对象是天津市河东区丽苑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全体学生。
六、研究的内容
1、 开展读书及兴趣调查,归纳感兴趣的读书内容。
2、 试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 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3、 开设课外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进行 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读书空间 享受读书乐趣 培养读书习惯。
4、 多形式开展读书活动、读书交流、汇报展示等活动,在实践与体验中提高素质品味。
5、探讨科学的读书策略的指导方法,培养读书习惯的策略研究。
七、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及个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在确立子课题的同时实施方案,开展调查,现状分析,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提出理论假设开展实验,在全校进行两年的现场实验,进行具体操作。
1、 调查研究法,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摸底,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跟踪研究。
2、 教育实验法,以班级为单位,组成读书小组,开展读书活动。
3、 个案法,任意选定几位学生,从四年级进行读书策略指导训练,直至五年级,观察其变化过程。
4、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辅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
八、研究的步骤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4月一2005年12月)为基础研究阶段。
1、理论准备,组织准备。广泛搜集有关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整理读书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
2、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全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3、编写校本教材小学生课外阅读丛书。组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并指导,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普遍兴趣点精选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引起和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初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二阶段(2006年1月-2007年7月)为课题实施阶段。
1、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低、中、高)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2、以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重点探索和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和课型:(1)指导读书方法开设读书指导课。(2)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3) 提高读书品位开设 阅读欣赏课。(4)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注:以上课型按照顺序每周利用实践课或活动课重点上一至两节,如:第一周上阅读指导课;第二周上读物推荐课;第三周上阅读欣赏课;第四周上读书汇报课。
3、进行经验总结召开课题研讨阶段展示会,交流会,进行阶段总结推动课题深入有效的开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4、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图书的理解,能将图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扩展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
5、建立读书指导委员会,组织健全读书机构设置
第三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经验总结阶段。
1、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在上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为广泛、自主的读书。
3、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4、汇报总结提炼经验,撰写论文,并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九、研究的预期效果及形式
1、 整理、总结出关于进行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有读书能力的策略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并完成相关论文的撰写。
2、 推进班级图书架的建设,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分享读书快乐。
3、 每位教师明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适用的不同读书策略和有效方法后,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推进教学进程,使学生课、内外学习相得益彰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主持人:刘广威
课题组组长:刘广威
课题组成员:孙力捷 齐欢 孙迎 王观戎 孔艳敏 齐艳梅
张蕾 张磊 杜慧颖 王欣 陈艳霞
十一、经费预算
学校投入建设,每年拨给一定的科研经费,以保证课题的正常进行做好实验的有力后盾。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及书市为载体,为学生搭建读书成果展示的平台,能促使学生各种读书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