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324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院校资讯 > 正文内容

重点收藏:985高校特色班与重点班概览!

作者:新考网  时间: 2024-10-18

90.jpg

985高等学府的特色班级往往是学生追求卓越、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理想之地。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够获得诸如高保研率、甚至直通本硕博连读的宝贵机会,还能优先接触到顶尖的导师资源、前沿的实验室设施,并在专业选择上享有更多自由度。特色班级的选拔机制通常分为两大路径:一是通过高考直接选拔,让优秀学子在未入校门前便已脱颖而出;二是入校后的二次选拔,为有志青年提供二次展现才华的舞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东南大学的吴健雄班便省去了这一环节,直接面向高考生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许多特色班级以近乎完美的保研率作为亮点宣传,但实际操作中,这一比例可能因多种因素而有所调整,真实情况需理性看待。同时,特色班级绝非“保险箱”,它们同样实行严格的考核与淘汰制度,确保每位成员都能持续保持竞争力,不断追求卓越,而非一旦入选便可高枕无忧。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旨在为您呈现一个更为全面、客观的985高校特色班级图景。若您有更多见解或补充信息,欢迎在后台留言,共同丰富这一话题的讨论。


清华大学

新雅书院

培养特色:书院学生在大学入学时不分专业,进入书院后首先接受以数理和人文为核心的特色通识教育,一年后学生可依据个人志趣自由选择清华各专业方向(八年制临床医学美术学院专业除外)接受专业教育,也可选择新雅书院自设的特色交叉专业——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CDIE)。

学生的专业教育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以及相关培养环节。学生完成新雅的通识教育和专业院系的专业教育后便获得相应专业的学位。学生在大二进入各个专业院系后将获得新雅书院和专业院系的双重身份,接受双方的联合培养,但是本科阶段的学籍管理、课外学习和生活均在书院完成。


北京大学

元培学院

培养特色:学院践行蔡元培老校长“尚自然展个性、化孤独为共同”的理念,以自由学习平台和书院共同体的打造为主线,持续完善全方位新生教育体系,坚持创新元培特色通识教育体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不断推动跨学科发展,创建国际一流跨学科学习平台,深入探索中国特色住宿制书院建设,形成以“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完全人格、共同生活”为特色的自由学习生活共同体,引导同学们增强对于知识和自我进行持续深入探索的能力,培养具备完整人格的新世纪各行业高素质领军人才。

复旦大学

数学英才试验班

培养特色:在修习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修读限定必修课、专业进阶课、四大系列荣誉课程以及独立学习等科研创新训练课程。

物理英才班(23新增)

培养特色:采用小班化管理,谢心澄院士(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研究,并特别致力于促进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深度融合)担任班主任。物理学系还为物理英才班学生额外配备拔尖导师,进行个性化的一对一指导,并优先提供出国交流机会。在培养方式上,物理英才班结合自身特点,采用单独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选择“荣誉路径”进行培养;同时依托系内的一流学者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为拔尖学生设立面向学科前沿的“拔尖实验室”和“拔尖讨论班”。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领军人才班,本研贯通)(23新增)

培养特色:独立编班管理,由刘明院士(半导体存储器和集成电路的微纳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担任荣誉班主任。一对一导师制全面规划学生全学业周期,强化科研素养训练的同时,全新培养方案引入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优秀学生对接“卓博计划”体系,继续深造;注重学研与实践结合,提供集成电路领域头部企业见习机会。

本博贯通“光子计划”拔尖人才培养(23年新增)

培养特色:信息学院牵头组织邀请12位复旦大学任职的院士组成院士指导团队,每个院士团队由一位院士和若干国家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以上教师组成。计划内学生由院士团队亲自遴选、亲自选题、亲自指导、亲自规划,动态进出,每个院士团队每年指导不超过3名学生;同时采用本研贯通培养模式,为学生的长久科研发展全方面保驾护航,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力。

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物理方向卢鹤绂班)(23年新增)

培养特色:马余刚(复旦副校长,主要从事重离子核物理实验与唯象研究)等院士担任班主任,亲自指导,亲自规划;院士、国家级人才项目等高水平师资组建科研实践导师团队,实现一对一导师制、个性化培养。一流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坚实数理基础、提升实验能力的同时,学院也将积极为学生构筑产学研融合的创新生态,提供前往欧洲CERN、美国RHIC等世界著名大科学装置开展学习和科研的机会。此外,班内学生享受高比例推免,与“卓博计划”衔接,能够优先进入院士等学者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类(IEEE)

培养特色:参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该学院采用“四制”培养模式。

导师制:由IEEE高级/普通会员及资深教授亲自指导,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和科研指导。

方向制:设定明确的专业方向,学生可动态选择并灵活培养,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会员制:学生可加入IEEE学生会员,参与学术交流,扩展人脉资源。

参赛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及学科竞赛,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试点班)

培养特色:“4+4”本博贯通培养(须符合基本条件);学生本科阶段全部纳入致远工科荣誉计划,博士阶段可入选致远荣誉博士计划(须符合基本条件);设立专属“未来工程科学家”计划,配备一流科研导师。

机械类(钱学森工程科学试验班)

培养特色:“4+4”本博贯通培养(须符合基本条件);学生本科阶段全部纳入致远工科荣誉计划,博士阶段可入选致远荣誉博士计划(须符合基本条件);设立专属“未来工程科学家”计划,配备一流科研导师。


浙江大学

巴德年医学班(竺可桢学院)

培养特色: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前4年要求学生在浙江大学非医学类专业完成本科学业;期间,学生还必须完成医学院规定的医预科课程;后4年进入医学博士培养阶段,进行医学专业学习,完成学业后获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求是科学班(竺可桢学院)

培养特色:国家“基础学科顶尖科学家”的基地该班以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心理学地质学基础医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为基础,实施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卓越培养计划,为造就一批在基础学科相关领域的未来顶级科学家和学科引领者打下坚实基础。全程实施小班化、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并与哈佛、耶鲁等世界顶尖名校建立了合作和交流。一大批毕业生进入了哈佛、耶鲁、MIT、加州理工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图灵班(竺可桢学院)

培养特色:计算机科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该班依托计算机学院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围绕“全科式基础强化”、“全方位科研训练”、“全程化导师引领”、“全球化资源导入”和“专业化学科培养”的“四全一专”特色培养模式,实施计算机拔尖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具备厚基础、高素养、深钻研、宽视野的高素质本科生。学生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三个本科专业中自主确认主修专业,毕业后在全球一流高校继续深造,以成为计算机领域未来的一流学科引领者和战略科学家为目标。


南京大学

匡亚明学院

培养特色:在大一学年与大二学年进行通识教育和大理科基础教育,大三再最终确定方向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在教学上,学院注重通识教育,重视扎实宽厚的学科基础,重视早期科学研究训练。几乎所有主干基础课均邀请各院系名师任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英才班

培养特色:多元选拔动态管理:科学化、人性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学生在英才班学习期间可自由选择退出;不能达到相关英才班最低学习要求的学生,退回到普通班学习;当相关英才班的名额空缺时,普通班学生可以通过申请考核进入。

注重基础、突出前沿:构建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思维能力。

顶尖师资、全程导师:优先为英才班课程配备最优秀的师资力量,配备双导师。

国际视野、卓越续航:本科学习期间均有海外交流的机会,包括暑期研修计划、学期交流和海外毕业设计等。


中国人民大学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PPE实验班)

培养特色:跨学科培养,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交融,依托哲学院、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院和国际关系关学院强大师资和国际资源,对接国际性培养模式。人大PPE专业是国内PPE专业的引领者,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奖,2022年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

毕业去向:PPE专业毕业生中,70%以上毕业生在国外一流大学攻读哲学金融工程、教育心理学等硕士专业,其余在国内一流高校就读硕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沈元学院

沈元学院是北航最早成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基地,承担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未来技术学院、工程硕博士产教融合培养改革专项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任务,是北航的“国家队”学院、荣誉学院。以我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北航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沈元先生,冠名“沈元荣誉学院”。

2022 年起,统筹高等理工学院、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承担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未来技术学院、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等国家级拔尖人才培养改革任务。坚持“厚植情怀、强化基础、突出实践、科教融通”的人才培养方针,加强数理基础和人文素养,注重学科交叉和本博贯通,汇聚校内外优质教学科研资源,聘请院士、总师、国家级名师和知名学者等担任学生导师,培养矢志空天报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杰出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潜质的创新型领军领导人才,探索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北航范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

英才本硕博连读

工科试验班(英才本硕博连读)采用本硕博贯通、导师制、跨校区个性化培养,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具有国际视野、引领未来发展的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治国栋梁等杰出人才。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永坦班、英才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面向全国招收优秀学子, 考生可通过高考填报工科试验班( 英才本硕博连读) 专业志愿或入学后选拔等方式进入。

小卫星班航天相关专业任选,智能机器人班智能机器人相关专业任选,永坦班电子信息相关专业任选,未来技术学院全校专业任选。

为学生提供科创专项经费、国际留学专项基金,学生留学世界前50高校将获得相应资助。跨校区培养是哈工大办学格局的优势体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学生可申请在一校三区流动培养,哈工大还将成立现代产业学院, 用于学生培养的实习实践等环节, 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深度感知社会脉搏, 实现读书不再限于一座城。


西安交通大学

钱学森班

钱学森班形成了“筑工科基础、强人文素养、建系统思维、育领军人才”的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以钱学森“大成智慧”理念引领下的学院与书院双院育人荣誉教育制度,打破专业学科壁垒。

2.构建“基础-专业-创新”梯次推进的培养方案,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

3.创立“量智与性智”协同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解决当前工科人才人文素养缺乏、综合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4.实行本硕贯通式培养:2年通识教育+2年交叉专业教育+X年研究生专业教育。

5.实行学业科研双导师制,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途径,因材施教。

钱学森班分设四个交叉专业模块,分别是智能制造、智能电气、智能技术与自动化、智慧能源动力模块,学生入校即选择一个模块。

钱学森班通过高考招生、新生入校选拔和少年班选拔三种方式选拔优秀学生,高考招生专业备注“钱学森班”。


华中科技大学

启明学院

启明学院是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区,创新创业教育全校中枢,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创新机制、学科交叉、拔尖示范”的办学思路,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学生自主”、“强化实践”、“学科交叉”、“团队协同”人才培养特色。选拔优秀本科生,按照实验班、创新团队和本科特优生三类,与院(系)共同培养。集聚优质资源,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

实施小班化教学、专业导师制、创新性试验计划等制度,聘请国际国内知名院士、教授、企业家、优秀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带领学生开展基于课程学习的自主创新研究与实践。

启明”品牌下目前设置有“启明”实验班、“强基”实验班、“未来”实验班和“创新”实验班四类实验班,集中学校11个优势工科医科专业、7个强基计划专业、3个学科交叉专业和多个院系特色专业的优势,探索贯通式人才培养,并严格考核、动态进出。2024年,华科将通过“启明·星计划”,继续加大对拔尖卓越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和培养作用。

同济大学

国豪书院

“国豪书院”名称取自李国豪老校长——“国豪,国豪,国之英豪;承古开今,为国之骄”。

国豪书院通过高考选拔及入校二次选拔方式,招收一批心怀使命、志趣高远、天资出众、潜力突出的青年学生,分别进入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医学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和“强基计划”,在书院氛围下由高端导师倾心指导,释放个人潜能,“一人一策”培养方案,夯实理工基础、强化学术创新、浸润人文素养、开拓国际视野,最终成长为具有深厚科学素养、前瞻性判断力、突破性学术创新能力、大团队组织领导能力的战略科学家,全力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按照“本科基础宽、硕士专业深、博士学术精”的阶段培养定位,国豪书院打造以书院制、导师制、完全学分制为特色的“2+1+X”本研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即2年科学基础、人文基础和专业基础培养,1年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培养,X=1-6年本研衔接专业学习与学术创新。


东南大学

吴健雄班

吴健雄学院是东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和管理机制改革的示范基地,学院以世界杰出物理学家、东南大学杰出校友吴健雄先生的名字命名。

着力构建“三制五化”即“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实施“厚基础、宽口径、强交叉、重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吴健雄学院以书院制模式进行管理,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学生入校时不分专业,按照“筑理工基础、强人文素养、建系统思维”的指导思想,强化通识教育基础和大类学科基础。整个培养过程中,学生除享受吴健雄学院书院制、导师制、国际化、课外研学等优质资源外,也同时享受专业学院学科资源。

专业任选,助推个性化成长。专业分流时,学生在学院和高端导师指导下,充分了解当前学科状况、未来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后,根据自己的志向、能力、兴趣自主选择学校四年制理工科类所有专业。

武汉大学

弘毅学堂

弘毅学堂是武汉大学的荣誉学院、拔尖人才培养高地。立于2010年,是武汉大学参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实践,也是武汉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试验举措。弘毅学堂整合了学校优质资源,采取小班个性化培养,典型特色是“一型(研究型),二制(导师制、书院制),二化(个性化、国际化)”,是武汉大学优质本科教育基地。

2024年学堂对原有试验班升级,设立了9个试验班(PPE试验班、PLE试验班、数字经济试验班、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全球治理试验班、大健康试验班、智能制造与集成电路试验班,未来科技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每个试验班都是2-3个专业方向交叉人才培养。弘毅学堂按3个专业招生,进校后,学生可以按照个人兴趣爱好,在9个试验班中任意选择。

进入到未来科技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的学生,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一年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文学、历史、哲学等学院继续拔尖计划培养;其中,获得校长特别奖和部分高分考生,一年后可全校专业任选(医学长学制除外)。

雷军班

雷军班是武汉大学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由雷军校友亲自领衔,旨在培养未来计算机学科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24年,雷军班计划招生30人,其中一半对高考招生,一半面向全校新生二次选拔。雷军班强化校企共建,产教深度融合,产业导师、学业导师和工程导师“三师共育”,实行更加灵活的课程学分认定和评价制度,包括部分课程免修免考、弹性学制和科研轮转机制等。学生可以自主定制大学学习,达到学业标准的学生可100%保研100%直博。


北京理工大学

未来精工学院

为响应国家号召,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培养能够有效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智能无人+”领域未来领军领导人才,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整体提升,北京理工大学于2021年成立以“精工”命名的未来技术学院。

采用“三新”“三柔”“三全”“两贯通”“四融合”,创新性培养思路与育人理念,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地。

打造本硕博纵向贯通、多学科横向交叉,理论-实践/技术-人文/基础-综合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要素集。本科一年级至二年级开设全院士导师讲授导论课程核心数理课程、通识课程以及学科基础课程。本科三年级学科贯通型课程、高端交叉型课程。本科四年级开始进入本硕博贯通培养阶段,开展前沿领域研究实现“深厚数理基础+专业知识”相贯通“创新教育+实践训练”相贯通。

徐特立学院

徐特立学院以学校延安办学时期自然科学院老院长我国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先生的名字命名,是北京理工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特区学院。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荣誉学院之一。学院集中全校优质办学资源采用书院制育人方式,构建本硕博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徐特立英才班采用“3+1+X”年本硕博贯通动态学制,构建了学科贯通课程和高端交叉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由国内外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授课,本科第四学年可在导师指导下修读研究生课程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本科第一学年强化数理化科学基础+前沿专业教育,本科第二学年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特长引导学生在全校选择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学术导师。为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加入导师团队开展科研活动实施“一生一师”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南开大学

伯苓班

南开大学以其创始人、校长、中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命名的“伯苓班”,是专门为了培养理科拔尖人才的试验班,“伯苓班”还是教育部“珠峰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项目之一。

伯苓班”是南开大学实施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具体培养单位,设立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文学、哲学8个班。伯苓班坚持“严入口、小规模、高水平”的原则,单独建班,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伯苓班已有的毕业生,整体深造率接近百分之百。


电子科技大学

“成电英才计划” 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

电子信息类(“成电英才计划” 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实行“2+2”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英才实验学院按照电子信息大类厚基础、宽口径培养,注重通识、数理、计算机和电子信息大类基础;第三年,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在全校范围内任选理工科类专业,在导师指导下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修读计划,并与研究生培养衔接。体系化的工程实践创新训练从第二学期开始贯穿专业学习,递进式科研训练四年不断地引导学生迈入科学研究的大门。

全校理工科专业任意选择、个性化培养方案。品行优良,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全部具有推免研究生资格,即享受保研资格。

每年选拔优秀学子赴海外名校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科研实习,包括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教育实验学院

教育实验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精英教育的荣誉学院(Honors College,简称HC),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前沿阵地和拔尖人才培养高地。

招生专业(类)航空航天类(智慧三航本研衔接班)、柔性电子学(本研衔接班)、工程力学(力学拔尖基地班)。

交叉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坚持“协同育人、交叉创新、中西融汇、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按照“科学通识+学科通识+专业交叉+本研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聚全校之力培养拔尖领军人才。

满足荣誉学籍等相关要求的学生,二年级结束前,可在招生项目内任选专业;三年级结束后,获得免试研究生推荐资格,毕业后赴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深造。

810.jpg

华南理工大学

本硕(本博)连读创新班/拔尖基地班

华南理工大学自2009年起依托优势专业先后组建机械类创新班、材料类创新班等多个本研连读创新班。

2021年获批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正式进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国家队”,并自2022年起启动化学类(拔尖基地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基地班)招生。

创新班、拔尖基地班实行“3+1+X”(“X”硕士生为2或3年,博士生为4或5年)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各教改班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选择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学习本科课程,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第四年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从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总推免人数不超过班级学生数的80%,原则上不能推免到外校攻读研究生。

创新班、拔尖基地班实行全程导师(组)制,学生在本科期间要有至少一次出国(境)学习经历,至少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山东大学

泰山学堂

山东大学“泰山学堂”成立于2010年11月17日,因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而创立,肩负着加速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它旨在培养“大学问家”、“大科学家”。它依托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山大的良好的学科基础,并综合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汲取齐鲁文化精华,重点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学生遴选、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泰山学堂由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教授领衔,学校分配给学堂充足的保研名额,只要符合学堂推免条件就可以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泰山学堂成立以来已培养了七届448名毕业生,其中416名学生考入MIT、巴黎高师、牛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国内外名校和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升学率高达93%。


大连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新工科大师班)

大连理工大学新设立人工智能(新工科大师班),大工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强化“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2024年,为了培养更具特色的人工智能领域交叉复合型人才,开设人工智能(新工科大师班),即本研专业随学术大师科研方向,可在全校内专业任选,并采用部分省份高考直接招生和入校后从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班)选拔相结合的方式,为考生提供多次选择机会,符合条件100%保研。大师班的孩子可以进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以获得半年以上世界名校交流的全额资助和进入顶尖企业实习访问机会。


吉林大学

唐敖庆班

200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1.0)。作为首批入选“拔尖计划”的高校之一,吉林大学按照“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因材施教、特殊培养”的方针,成立了以著名化学家、吉林大学前校长唐敖庆教授命名的“唐敖庆班”,分别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五学科开展招生培养工作,每届招生规模为80至100人。

唐敖庆班达到培养方案有关要求则推免资格全覆盖,学生选择校内推免将不再受专业限制,可全校范围内跨学科选择深造专业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