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19

只有立足平等的教育,使草木自己成长,每个人的本质才都能得以发挥。【教育方式】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专业与就业 > 正文内容

窄路变宽途——从就业视觉看“小众”专业

作者:新考网  时间: 2024-04-30

窄路变宽途——从就业视觉看“小众”专业

3e207e7551dd4906bedc088c074c5671.png

小众专业的“报考冷”

在每年志愿填报时,“小众”专业往往很难得到考生和家长的青睐,成了大家眼中的“冷门”,这种“报考冷”从“小众”专业的第一志愿满足率上有着更加直观的体现,大多数新生基本为志愿调剂的学生,这也是许多“小众”专业的共性特点。这种“报考冷”主要是由“小众”专业的三个显著特征造成的。

1.专业规模不大。大多数的“小众”专业开设院校的数量较少,一般全国范围内只有几十所、甚至几所高校有所涉及,从专业整体来看招生规模相对较小。以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全国仅22所院校开设,每年的毕业生规模不超过1000人,算是名副其实的“小众”专业。因其专业培养人才数量少,很难在社会上形成规模化口碑效应,使得“小众”专业不能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得到考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2.社会认知度低。一方面,部分“小众”专业因为专业性较强,考生和家长对专业的了解程度较低,甚至是“闻所未闻”,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晦涩难懂的“小众”专业,大家也只能“望文生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生和家长的选择;另一方面,考生和家长对一些“小众”专业的认知容易出现误判或以偏概全,比如地质类、矿业类专业,在部分考生和家长的认知中,就业去向通常为偏远地区或者基层一线,工作环境相对艰苦,部分从业者的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这些既定形象不符合家长和考生普遍的心理预期,从而影响了对专业的客观认识和选择。

3.行业导向鲜明。“小众”专业往往有着特定的人才培养方向,有的甚至是为了某些领域或者国家机构所涉及的特定行业量身定做的,比如北京林业大学2023年新开设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就是服务于国家公园建设这一特定行业,为其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考生和家长如果对这一行业缺乏了解或者不感兴趣,基本不会关注、留意到这类信息,即使是相关从业人员,如果在考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并没有从事相关职业的计划,也不会选择报考这类专业,因此,较强的行业属性将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和家长“拒之门外”。

小众专业的“就业热”

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的所谓“小众”专业,如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在相关的行业高校反而成了主流专业、优势学科。这是因为目前国内的本科高校中,除了部分综合性大学,绝大多数为行业特色型院校,这些院校大多依托和服务特定行业,这与“小众”专业行业导向鲜明的特征比较吻合。因此,在这些行业特色型院校里,“小众”专业在师资配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有着更多的资源倾斜,毕业生也更容易受到业内用人单位的青睐。

1.从就业能力看,“小众”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教育成果的综合体现,是毕业生职业信念、专业素养和求职技能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集中表达。“小众”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认可度普遍比较高,行业信念坚定。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为例,从新生入学开始,学生便接受“爱林兴林”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注重培养服务国家林草事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信念,近年来有四成的毕业生投身国家林草行业和生态文明领域就业创业。同样,高质量的精准人才培养使得“小众”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就业竞争力整体较高,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林学专业是北京林业大学建校之初便开设的专业,至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专业的师资配备、软硬件配套很强,加之服务行业的特点,使其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更加聚焦、贴近行业实际需求,因而林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整体较高。

2.从就业方向看,“小众”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明确。“小众”专业因其行业导向鲜明的特点,对学生的行业认知教育格外重视,对学生行业从业能力的综合培养更是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对行业现状、就业要求、岗位胜任力要求有着相对清晰的认知和了解。立志在行业内发展的学生,可以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有的放矢地锤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职场胜任力;缺乏行业内就业兴趣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尽早规划转专业、跨专业深造等出路,明确未来发展之路。除了学生自身择业方向会更清晰明确外,从招聘角度,“小众”专业所服务的特定行业对于该专业学生的认可度更高,也更愿意到相关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进行招聘,如石油行业的用人单位更青睐石油院校的毕业生,因此,“小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相对明确。

3.从职业发展看,“小众”专业毕业生发展前景广阔。“小众”专业每年培养的人才数量较少,而这些毕业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某些特定行业和领域紧密相关,在人才市场上的稀缺性、需求性属性明显,尤其涉及到新兴领域和前沿技术的“小众”专业,面向的都是未来的热点行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一些“小众”专业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交叉,毕业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接受多元化专业知识的培养,这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发展的机会。比如,环境工程涉及到环境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在多个领域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小众”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前景相对广阔,需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和进修,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4.从就业数据看,“小众”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由于“小众”专业毕业生的稀缺性和需求性,他们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独特,在行业领域就业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因此毕业生的薪资水平较高,就业稳定性较高,就业满意度也较高。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排前10位的主要专业分别是:工程管理(96.8%)、预防医学(96.1%)、信息安全(95.8%)、微电子科学与工程(95.5%)、给排水科学与工程(95.4%)、能源与动力工程(95.2%)、中医学(94.5%)、机械工程(94.4%)、物流工程(94.2%)、护理学(94.1%),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专业性强、大众社会认知度不高的“小众”专业赫然在列。而与之相对应的部分大众认知中的“热门”专业的就业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报告中2021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前50位专业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数据显示,法学(80.9%)、音乐表演(82.3%)、英语(85.4%)、日语(86.4%)、经济学(86.4%)、音乐学(86.4%)、金融学(86.4%)、广播电视编导(86.8%)、美术学(87.0%)、会计学(87.2%)、国际经济与贸易(87.2%),部分大众耳熟能详的“热门”专业、通用类专业就业率没有超过90%,且低于全国本科(87.8%)的数据。

小众专业的“选”与“择”

高校每一个专业的设立,都是为了满足国家战略的长远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逐渐深入,高考志愿填报专业为主导的趋势日趋明显。

选:进窄门、走远路

在“通用型”专业和“小众”专业之间选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如果碰到自己感兴趣,但看似有些“小众”的专业,不妨勇敢地选择报考。

哲学的思维选择“小众”专业。在做专业选择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运用“窄门思维”去辩证看待,尽可能减少从众心理对我们选择的影响。在繁杂的专业门类里寻找与自己匹配的专业,也许一开始并不容易,需要考生的自我认知更加充分、需要专业认知更加全面细致、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科学合理、但我们坚持做困难但有价值的事,走正确却难走的路,就能把窄路走成宽途,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以发展的眼光选择“小众”专业。随着专业的不断细化,现有的专业会不断衍生出新的交叉学科、新兴专业,而这些专业在开设之初无疑都是典型的“小众”专业,比如近年来新兴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到2020年底全国毕业生规模才200余人,但现在包含北京大学在内的668所高校已经开设了这一专业,可以预见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和专业的持续完善,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未来面临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

择:世所需、己所爱

“择世所需、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利”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准则,面对“小众”专业,这一准则同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选择。

立足国家发展需要选择“小众”专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广大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同样要将自己视线投向国家发展航程,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同国家的事业发展紧密结合,立志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立足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小众”专业。个人的兴趣爱好是选择“小众”专业的关键因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考选择大学专业时也是一样的道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往往能更容易选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兴趣是未来学习最有效的动力,因此,在选择专业时,要将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选择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来源:招生考试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