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预计将于3月下旬起陆续发布 , 简章发布在即,准备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家长现阶段 需了解哪些信息? 哪些重要时间节点需要提前掌握?
本文整理了强基计划2022年招录情况5大要点及2023年报考指南6大核心要点, 以供考生家长参考!
2022年强基计划招录情况分析
近几年,国家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推进力度很大,2023年是强基计划招生第四年,从近几年情况可以看出以下利好政策:
1、2022年,强基计划新增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试点高校,至此,39所老牌985齐聚强基!院校扩容带动报考录取几率进一步增加。
2、2022年强基招生专业突破基础学科的限制,北航、北理、西工大、东北大学等多所高校新增高精尖领域A+王牌学科招生专业。强基计划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进一步放开。
3、2022年南大、复旦、上海交大三所学校招录机制优化调整,校测在高考出分前进行,报名成功考生全部参加初试,有助于高校和优秀学生的双向选择,对强基政策未来方向有重要意义。
4、重视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 能力考核与优录政策。 一是 学科竞赛优势被加强 ,除破格外,上海交大、中科大等高校支持省一及以上获奖证书上传,有明确的校测分数占比等。二是北航、北理工等多所高校入围对数学、物理成绩扩大系数计算。
5、考生家长报考逐渐理性,招录数据逐渐稳定有参考价值,强基计划对比统招分数优势凸显。名校综合评价研究近3年强基报考数据发现,各高校强基入围分数线对比统招有5-30分优势。
通过以上释放出的积极信号,强基计划未来值得期待,也会有更多有志于基础学科的优秀高中生报考。
2023强基计划报考指南
根据各大高校2022年招生简章汇总整理了2023强基计划报考指南,提前了解!
1强基计划实施院校名单
强基计划实施院校是国内最顶尖的39所“985”大学,具体名单如下:
2适合人群
强基计划更注重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以下几类考生均符合强基选拔要求:
1、综合成绩优秀的考生
2、对基础学科感兴趣或学科能力突出
3、有全面生涯规划的考生
4、有竞赛奖项的考生
5、有深造打算、有志于基础学科研究
3报考流程
各大高校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预计将于3月底4月初发布,招生简章公布后,考生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官网统一报名。
2022年整体流程安排:
01高校发布招生简章(预计3月底-4月初)
02网上报名(4月报名约11-20天)
03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报送(5月底前)
04全国高考(6月7日-10日)
05校测考前确认(6月10日-20日)
06高考成绩发布(6月25日前)
07高校确定入围资格名单(6月26日前)
08高校组织校测(7月4日前)
09强基计划录取(高考提前批录取之前)
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在校测时间安排上与其他高校有所不同:初试,确定复试入围名单(6月15日前)→入围复试考生进行复试确认(6月中下旬)→高校校测复试(6月22日前)→高考成绩公布(6月25日前)→强基计划录取(高考提前批录取之前)
4报名材料
大多数高校强基计划不需要单独提交报名材料,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公布之后,考生可通过阳光高考平台进行网上报名,只要选好学校和专业,按照系统要求一步步填写即可。
但部分强基院校需要提交报名材料,例如: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要求提供自荐信(个人陈述)材料。此外,在江苏、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多省市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中,个人陈述为必填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支持五大学科竞赛省一及以上获奖证书上传;
◆同济大学需要提交体育测试项目确认表。
除上述材料外,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已是强基计划招生报考的重要部分,评分情况作为选拔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需要在学校官网注册完成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填写。
但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复杂,我们为大家梳理了准备细节,避免各位考生家长有所遗漏,影响初审!
5录取政策
强基计划录取是在所有批次之前的。考生 参加校测后各高校根据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择优录取。高校录取名单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与后续高考志愿填报,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6人才培养
强基计划不仅聚焦拔尖人才的选拔,更注重人才的培养。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和学习条件,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探索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
通过三届强基计划学子就读体验来看,这种培养方案的优势已经凸显。
强基计划仅限报1所,准备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家长,院校定位一定要趁早,可以结合考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地域倾向、往年录取情况等因素去选择目标院校。
低年级考生需做好升学路径规划,把重心放在成绩提升和竞赛的扩展学习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