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12

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爱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赌注。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强基资讯 > 正文内容

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即将发布,这11大核心要点务必知晓

作者:新考网  时间: 2023-03-21

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预计将于3月下旬起陆续发布 , 简章发布在即,准备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家长现阶段 需了解哪些信息? 哪些重要时间节点需要提前掌握?

本文整理了强基计划2022年招录情况5大要点及2023年报考指南6大核心要点, 以供考生家长参考!

2022年强基计划招录情况分析

近几年,国家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推进力度很大,2023年是强基计划招生第四年,从近几年情况可以看出以下利好政策:

1、2022年,强基计划新增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试点高校,至此,39所老牌985齐聚强基!院校扩容带动报考录取几率进一步增加。

2、2022年强基招生专业突破基础学科的限制,北航、北理、西工大、东北大学等多所高校新增高精尖领域A+王牌学科招生专业。强基计划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进一步放开。

3、2022年南大、复旦、上海交大三所学校招录机制优化调整,校测在高考出分前进行,报名成功考生全部参加初试,有助于高校和优秀学生的双向选择,对强基政策未来方向有重要意义。

4、重视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 能力考核与优录政策。 一是 学科竞赛优势被加强 ,除破格外,上海交大、中科大等高校支持省一及以上获奖证书上传,有明确的校测分数占比等。二是北航、北理工等多所高校入围对数学、物理成绩扩大系数计算

5、考生家长报考逐渐理性,招录数据逐渐稳定有参考价值,强基计划对比统招分数优势凸显。名校综合评价研究近3年强基报考数据发现,各高校强基入围分数线对比统招有5-30分优势

通过以上释放出的积极信号,强基计划未来值得期待,也会有更多有志于基础学科的优秀高中生报考。

2023强基计划报考指南

根据各大高校2022年招生简章汇总整理了2023强基计划报考指南,提前了解!

1强基计划实施院校名单

强基计划实施院校是国内最顶尖的39所“985”大学,具体名单如下:

f19c681e2a6a454eb418d6c7fd8623fa.png

2适合人群

强基计划更注重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以下几类考生均符合强基选拔要求:

1、综合成绩优秀的考生

2、对基础学科感兴趣或学科能力突出

3、有全面生涯规划的考生

4、有竞赛奖项的考生

5、有深造打算、有志于基础学科研究

3报考流程

各大高校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预计将于3月底4月初发布,招生简章公布后,考生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官网统一报名。

2022年整体流程安排:

01高校发布招生简章(预计3月底-4月初)

02网上报名(4月报名约11-20天)

03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报送(5月底前)

04全国高考(6月7日-10日)

05校测考前确认(6月10日-20日)

06高考成绩发布(6月25日前)

07高校确定入围资格名单(6月26日前)

08高校组织校测(7月4日前)

09强基计划录取(高考提前批录取之前)

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在校测时间安排上与其他高校有所不同:初试,确定复试入围名单(6月15日前)→入围复试考生进行复试确认(6月中下旬)→高校校测复试(6月22日前)高考成绩公布(6月25日前)→强基计划录取(高考提前批录取之前)

4报名材料

大多数高校强基计划不需要单独提交报名材料,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公布之后,考生可通过阳光高考平台进行网上报名,只要选好学校和专业,按照系统要求一步步填写即可。

但部分强基院校需要提交报名材料,例如: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要求提供自荐信(个人陈述)材料。此外,在江苏、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多省市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中,个人陈述为必填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支持五大学科竞赛省一及以上获奖证书上传;

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需要承诺书;

同济大学需要提交体育测试项目确认表。

除上述材料外,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已是强基计划招生报考的重要部分,评分情况作为选拔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需要在学校官网注册完成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填写。

但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复杂,我们为大家梳理了准备细节,避免各位考生家长有所遗漏,影响初审!

5录取政策

强基计划录取是在所有批次之前的。考生 参加校测后各高校根据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择优录取。高校录取名单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与后续高考志愿填报,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6人才培养

强基计划不仅聚焦拔尖人才的选拔,更注重人才的培养。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和学习条件,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探索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

通过三届强基计划学子就读体验来看,这种培养方案的优势已经凸显。

强基计划仅限报1所,准备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家长,院校定位一定要趁早,可以结合考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地域倾向、往年录取情况等因素去选择目标院校。

低年级考生需做好升学路径规划,把重心放在成绩提升和竞赛的扩展学习上即可。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