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校和地域,咋取舍?
报志愿,专业、学校和地域三者都能兼顾、都能满意的考生实在是幸运的,但毕竟是少数人。对于绝大多数的考生而言,三者是不能同时满足的,那究竟该如何取舍呢?
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可以参考下面四个“优先原则”进行排序组合。
1.职业优先原则
✔️ 适合职业理想明确的考生
此原则最适合那些职业理想非常明确的考生。例如孩子的职业理想是中学英语老师,那么:
第一步,找出与这个职业直接对口的专业,即英语专业。
第二步,找出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
如果学校太多怎么取舍?
一是用分数取舍,即重点关注自己分数有可能达到的院校,包括可上可下的大学。除此之外,与分数不匹配的更高或更低的学校就可以不予考虑了。
二是分类取舍。例如,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很多,类别有师范大学、外国语大学、综合性大学等,按照哪类大学毕业后更容易当上老师进行排序取舍。
如果分数能上“双一流”名牌大学的话,那么,就选你最喜欢的大学,报考与中学课程相关的专业,再努力考过教师资格证书,提高做教师的综合素质,毕业后也可以通过应聘的渠道当老师。
如果分数一般,只能上一本的省属大学,甚至是二本的学校,建议报师范类,这样,离教师这个行业会更近些。
第三步,找出孩子所喜欢的未来就业或读书的城市。
第四步,通过优选,进行排列组合。职业-专业-学校-地域;或者职业-专业-地域-学校。
最后,按照高考志愿表的要求,排列出学校的顺序和每个学校第二、三、四等其他专业的顺序填表即可。
2.专业优先原则
此原则最适合以下两类考生。
✔️ 专业特长明显的考生
例如,就是喜欢数学、或物理、或外语、或经济……等等。那么报志愿时就要从这些学科相关的专业出发,在分数有可能达到的范围内,进行排列组合。
如:专业-学校-地域-职业,再根据孩子其他方面的个人喜好,进行优选。最后,按照志愿表的要求,排列出学校的顺序和专业的顺序即可。
✔️ 高考分数较低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分数只是能考取一般应用型大学,特别是民办学院或者高职专科,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
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也就是说,当你毕业后求职找工作时,靠的就是这专业的一技之长了。
3.学校优先原则
此原则最适合那些专业特长不明显,什么专业都好,或什么专业都不太好的考生,其实,这样的学生是大多数。
✔️ 成绩优秀,没有弱科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成绩优秀,能上名牌大学的话,那么报志愿时就要遵循学校优先原则。因为,社会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提出,也会暗中立下这个规矩。
总之,本科是你的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倍加重视。当学校与专业不可兼得时,如果能上名校,专业可不必太纠结。请认真思考以下这三个问题:
第一,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
第二,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
第三,你确定你喜欢学什么、干什么了吗?
这一切,上大学和工作后都还存在很大的变数。
✔️ 成绩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
这样的考生,什么学科成绩都不突出,没有最强的,也没有最差的。往往什么专业都可以,那就把学校放在首位吧。
4.地域优先原则
如果你在职业、专业、学校等方面都没有特殊要求,那就地域优先吧。
在哪里上大学真的很重要!无论是文化底蕴,经济活力、政治视野、同学人脉、还是就业机会,大学四年绝对会影响你的一生。
每个考生对大学所在地都要认真对待,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