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208

希望下一代,能够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铭记英烈珍惜和平】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强基资讯 > 正文内容

专业更多,实施院校层次更广!拔尖计划和“姊妹”强基计划有什么异同点?

作者:新考网  时间: 2021-12-06

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公告,在前两批遴选建设199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基础上,确定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名单。

文末附:拔尖计划2019年——2021年名单。

“拔尖计划”究竟是什么?和强基计划有什么异同点?下面一起看看吧~

01

拔尖计划实施背景

“拔尖计划”2.0是教育部在2019年提出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

计划在2019—2021年,分年度在不同领域建设26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鼓励学校基于学科特点,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三个领域开展自主探索、实现特色发展。着力培养未来的杰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

作为国家首批国家基础学科的培训计划,各高校都相当重视,更是提前批录取优质生源的重要渠道,对各高校意义深远。

那拔尖计划和强基计划到底有什么异同呢?接着往下看吧~

02

涉及专业不同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实施范围从拔尖计划1.0的纯理拓展到大理、大文、大医,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基础医学、基础药学中药学等20个类别。

拔尖计划不仅涉及到众多基础学科,也有计算机、经济类等热门专业,专业覆盖率极高。而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目前依然集中在数理化生文史哲,有极少数院校招收核工程、力学和基础医学类专业。

03

涉及院校不同

截止目前,拔尖计划2.0三批名单共计77所高校288个基地入选。据统计,北京大学有19个基地,数量最多;南京大学有14个基地,位居第二;浙江大学12个,位居第三;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华东师范大学均有10个及以上入选。

既有强基计划院校,也有众多211大学,甚至还有一些普通一本,如:山西大学沈阳药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

而强基计划招生院校目前仅有36所,都是国内原“985”、现“双一流”院校。

04

招生途径不同

拔尖计划人才选拔机制包括:校内二次选拔、强基计划、高中“英才计划”。从目前来看,高考录取后各院校在校内二次选拔是拔尖计划的主要招生途径

而强基计划主要采取“85+15”的成绩折算方式选拔录取,是在高考前的一次特殊类型招生。

但近几年随着英才计划和强基计划的实施,英才计划、强基计划逐步与拔尖人才2.0对接,输送人才。总之,不管是哪种方式,对于考生来说,想要顺利进入各校拔尖计划都非常难,毕竟这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

05

培养方案相同

在培养方式方面拔尖计划和强基计划相似度很高,是各校倾全校之力重点举办的项目,各种师资及重点项目向其倾斜。

其特色主要有:

1、师资方面。各校安排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担任专业的导师和授课老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主持和参与教学。

2、培养方面“一制三化”模式,即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从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可以看出,拔尖计划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专业及相关课程,可以前往世界顶尖大学进行研修学习和短期考察,了解最前沿的科学技术。

3、科教协同,鼓励学生进入国家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参与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高校要各个方面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试验教学试验中心等等,都要向参与这个计划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专门的支持,经费的支持、条件的支持、空间的支持。

4、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和自由选择专业机制,每学期进行分流淘汰,最终将最优秀的学生通过该计划培养脱颖而出。

简单来说,拔尖计划的优势就是更优秀的同学,更高保研率,更多奖学金,但主要还是更多的科研资源。

06

最后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等教育的竞争,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我国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急迫,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把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在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和加快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同时,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无论是强基计划还是拔尖计划,其实都为国家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培养核心人才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