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官网消息,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可行性论证会和建设工作汇报会在11月1日和11月4日相继召开。一周内,两次建设会议召开,意味着这所“国字头”大学或许很快就要来了。
作为研究中医药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成果丰硕、实力雄厚,拥有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员和一批院士等高层次人才。
如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获批成立,也将成为继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之后,又一所以国字号科研院所命名的重量级大学。

据悉,与会专家在听取大学建设可行性报告后,一致认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定位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强调中医思维,对新时代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且非常及时,是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

另据了解,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或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筹建,目标是建设一所研究型大学,实行小班制、长学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当时经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教授的积极申请创建了全国中医研究班。1978年举办了全国首届中医研究生班,198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部,2005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为中医药行业第一所研究生院。
除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外,国内不乏中医药类高校,其中一批高校在中医药研究方面也颇具实力。
据统计,国内名称中带有中医药的高校共有33所(不含下设的独立学院)。其中,入选双一流建设的中医药大学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五所知名中医药大学发起成立了“创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合作联盟”,2017年,发起成立该联盟的五所高校均入选了“双一流”建设名单。2018年该联盟更名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天津中医药大学作为第六个成员加入。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中医药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这也或许是中国中医药大学应运而生的原因之一。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赵静等人2017年3月曾撰文指出,我国各地区高等中医药院校不断扩招后,许多院校在追求多学科发展的过程中过多追求规模,中医药特色建设并不突出。中医药特色学科、重点学科数量较少,各地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专业建设均不尽人意。资源投入的重点倾向于高校的硬件建设和规模扩张,而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方式研究、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投入的资源则相对不足。
此外,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学科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着专业课程门类数量偏多、单一课程学时数量偏少、临床操作课程偏少等普遍问题,学生缺乏专业创新意识和拓展创造能力。
作为国字号中医科研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历史悠久、学科齐全、成果丰硕,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以中医药科学研究作为中心任务。始建于1955年,前身为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1971年与北京中医学院合并,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12月举行五十周年院庆时,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
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下设17个科研单位、6家医疗机构、1个研究生院、2家分院、以及2家制药企业和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医杂志社等单位。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及1个独立设置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