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面试都会问什么?(一)
提起自主招生,不得不谈到的就是通过自主招生试点院校的初审之后,考生们还要面临的面试和笔试,而对于已经习惯了各种考试的考生来讲,对于笔试,仿佛没有那么紧张,而对于面试,往往会因为平时这类的场景或是测试遇到的太少,而难免出现紧张的现象。其实自主招生的面试并不可怕,它也是有"套路"可言的,因为"套路"比较多,所以曾老师将利用通过两篇文章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自主招生的面试题目~
自主招生的面试题目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介绍
在自招的面试中,自我介绍是所有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面试的一个常规流程,所以仅仅去介绍一下自己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就可以了。其实这是考官们根据考生在初审所报送的材料中,呈现出来的个人信息,比如你有什么特长、兴趣爱好或者获得过什么奖项、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等等一系列资料而提出来的问题,所以在准备这个自我介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初审的申报材料去针对性的准备,并且还要做好在此基础上延伸性问题的准备。
考生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全方位的展示出自己的特长、优势,同时给考官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2、 院校情况
在院校考察这方面,有些家长和考生会认为,考官已经足够了解他所在学校了,所以不会问及这类问题,因而也没有对于申报院校做过多的了解,其实不然。往往我们远不够的,我们要了解院校的关键点是:这所学校的历史怎样、校训是什么,她的培养方案或是教育模式又是怎么?
所以在自主招生面试时,考官会针对这些来提出他们的问题,而考生则必须在理解院校历史、校训等一系列深层次内涵的基础上,来结合自身情况回答考官的问题。比如考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我校的校训的?你为什么要选择我校?你打算怎样在我校实现你的人生理想?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最常提问此类问题的就是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这些名牌大学,因为他们非常在意考生是否对自己的学校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针对这样的面试,曾老师建议考生,在面试之前,一定要对你所申报的大学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这种了解是越详细越好。
3、 基础知识
每年都会有关于某某高校自招面试题目的报道,并且这些题目往往给考生和家长一个错觉,觉得面试题目各个高校花样百出,根本无法去准备。其实,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些题目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仍然是对高中课本知识的灵活运用,有可能这些试题就是高中平时考试中经常接触的试题,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去提问罢了。
比如在2017年北京大学博雅计划的面试题目:给考生40分钟准备时间,要求考生做一道数学题和一道物理题,并讲解做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自主招生,本来就是对考生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考量,这也就要求考生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4、 基本能力
上面提到了基础知识,这里要说说基本能力,在具备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考生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动手能力、推理能力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比如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的自招面试题目:原电池的原理是什么?举三个例子,并加以说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自招面试题目:花生油与润滑油的区别?
应对这样的面试题目,同样是需要考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
5、 思维能力
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人智力活动水平的高低;同样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因此一些主考官会出脑筋急转弯、辩论,或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此来考察考生的思维灵敏度和随机应变能力。
比如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的自招面试题目: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你是否赞成?2017年南京大学的自招面试题目:如今历史是冷门专业,你怎么看?过时的知识与技能应该保留吗?
乍一看,仿佛觉得此类题目没有办法去做答,原因很简单——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是不是这样的题目正是给了一部分考生很大的答题空间呢?前面的题目考察的是考生的学科功底,而这类题目则是考察考生的脑子灵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