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志趣和已具备的相应特长选择所学专业。在办学条件许可范围内,允许学生进校后适度地合理地流动,进一步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转专业工作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应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进行。
一、转专业的申请资格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在完成大学一年级学业之前,同时,符合以下几种条件者可以申请转专业:
(一)一年级所学的必修课和限选课考核全部及格者;
(二)没有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行为。
二、转专业的基本程序
(一)公布计划。凡招收本科生的系(院)部,应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第4周前向教务处报送本系(院)部各专业接收本系(院)部和其他系(院)部学生转专业学习的人数和条件。接收比例一般不得超过该专业本年级学生总数的10%。该学期第5周,教务处向全校学生公布各系(院)部可接受的转专业学生计划。
(二)学生申请。拟转专业的学生应在该学期第7周前向所在系(院)部提交转专业的申请(只允许申请一个专业)和证明业绩的材料,交本系(院)部教学管理人员审核、主管教学的系(院)部主任(二级学院院长)签字后,于该学期第8周前统一将具有转专业资格的意向学生名单提交给教务处。各专业确定的转出学生比例一般不得超过该专业本年级学生总数的10%。
(三)测试考核。为检验学生是否适合新专业的学习,拟转入系(院)部应当在该学期第10周前采用口试的形式对拟转入的学生进行考核,确定是否同意其参加文化测试。在本系(院)部内转专业的学生也应经过相应考核。
教务处于该学期第12周组织转专业学生的文化测试。考试科目《英语》、《高等数学》(分别为B类、C类)、《政治综合》。《英语》为各专业统测科目;拟转入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须加试《高等数学》(B类);拟转入文化传播学院、法学系的学生须加试《政治综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拟转入其他专业的学生须加试《高等数学》(C类)。
(四)选拔录取。教务处于该学期第14周会同各系(院)部,参照上述两门文化课的测试成绩,对转专业的学生进行严格的选拨(按测试成绩排序依次录取),确定可转专业的各系(院)部学生的名单。
(五)公布结果。教务处于下一学年第一学期第1周公布转专业学生名单,同时由教务处统一办理手续。
三、转专业的学籍管理
(一)转入新专业后,学生学号不变,填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转专业学生免修课程申请表》,经转入专业所在系(院)部审核后,该生原专业已修课程成绩及学分保留。
(二)转入新专业的学生,毕业资格审核时按照新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审核,需及时补修新专业教学计划有要求,而原专业大一时未修读的课程。
四、附则
(一)本规定从2012级学生开始执行,其他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二)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三)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关于本科生转专业的规定》(院教字[2006]34号)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