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历史文化厚重 办学成绩显著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成都理工大学于2000年在亚洲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基地创办,是我国核工业所属唯一高校(国有、公办)。学院秉承“两弹一艇”、“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恪守成都理工大“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形成了“敢为人先,奋发图强,育才树人,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
学院在同类院校中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工、经、管、文、艺等六大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近20000人,已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近70000名。学院先后荣获“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四川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管理创新十大独立学院”“中国十大优势专业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办学特色示范院校”“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院)校”等荣誉。学院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强,建设及办学成就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报道。
地理优势独特 校园环境优美
学院位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四川省乐山市主城区,面朝三江、背依峨眉。乐山交通发达、出行便利,纵贯西南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距离成都国际机场40分钟,是西部综合交通次枢纽。
学院占地面积1300余亩,规划面积1800余亩,绿化覆盖率达70%,校园景色宜人,处处彰显环境育人的特色。校区地势丘峦起伏,建筑布局随湾依山,占地300余亩的沫若湖碧波荡漾,环湖公园、万景花园鸟语花香,银杏大道、香樟大道风景如画,桂花林、桃花林相映成趣,与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景区融为一体……是四川省唯一同时拥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绿化模范先进学校、省级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的大学。
师资力量雄厚 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现有教师1200余人,是国家事业编制人员,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及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87.5%。学院分别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核工业系统等科研院所聘请了一批富有教学、科研经验的院士、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德业并进的优秀师资队伍。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多年来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防预研、核能开发项目以及四川省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近200项。近三年来,先后获“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新型专利130余项,在国家核心及其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650篇(国防报告77篇),其中,EI收录167篇,SCI40篇,ISTP52篇。同时,学院与地方大中型企业成功对接项目数十项,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中核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教师已参与到当今最大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当中,为开发人类终极能源作出贡献。
教学条件完善 育人特色鲜明
学院已建成工程训练中心、核工程与核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先进制造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4亿元。学院智能化图书馆藏书160余万册。建在我院的中国核聚变博物馆,是中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教学科研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端平台。
学院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学生参加互联网+竞赛、大学生汽车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总决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总决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总决赛等国家级大赛获得一等奖53项、二等奖86项,获奖层次和数量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就业优势明显 发展前景广阔
学院利用独有的核工业背景,在中国核工业国家实验室及大中型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在珠江、长江三角洲建立实习及就业办事处,与多家核电站签订用人协议,向核工业系统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与百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企业奖学金、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供需见面会,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途径。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定点在我校招聘,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部分专业达100%,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西部大开发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单位”“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等多项荣誉。
当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正迎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春风,围绕立德树人,按照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部署,抓住“中国制造2025”与核工业大发展的良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
奖学金设置
学院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争先创优,设有校长奖学金(10000元/年·生)、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生)、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生)、学年奖学金(最高2000元/年·生)、社会专项奖学金以及突出贡献奖励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获得:国家助学金(最高4000元/年·生),同时还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000—8000元/年·生)。
学生宿舍
学生全部实行公寓化住宿管理,公寓设有4人间及6人间,内有卫生间,每个床位配有书架、衣柜、电脑桌,并配有电话及宽带网等设施。
学院目前在校生近20000人,学院2003年10月正式成立后勤处。后勤处自成立以来在院党委、院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始终围绕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坚持学院“质量至上,以人为本,崇尚求实,开拓创新”的办学理念。教育广大后勤工作人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改革,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努力工作恪尽职守、脚踏实地为理工学院兴旺发达做出应有的贡献。牢固树立后勤工作的基本原则“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深入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后勤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后勤工作的管理,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院后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结合实际后勤处制定了工作职责和范围:负责对教师公寓的管理;负责对学生食堂、学生浴室的管理;负责教学区的管理及办公设备的配备和办公用品发放;负责学院的水电日常维修;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目前后勤处机关工作满负荷运行,体现了小机关大服务的机关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
学院根据学生公寓分布状况,建有四个学生食堂,就餐座位达到要求的标准,针对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的特点,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还专门开设少数民族学生食堂,受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欢迎和称赞。
后勤人员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切实作好后勤安全工作,确保学院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院的稳定,为学院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平均伙食标准
平均伙食标准在600—800元/月。
食堂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目前在校生近20000人,学院 2003 年 10 月正式成立后勤处,后勤处自成立以来在院党委、院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始终围绕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坚持学院“质量至上,以人为本,崇尚求实,开拓创新”的办学理念。教育广大后勤工作人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改革,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努力工作恪尽职守、脚踏实地为理工学院兴旺发达做出应有的贡献。牢固树立后勤工作的基本原则 “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深入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后勤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后勤工作的管理,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院后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结合实际后勤处制定了工作职责和范围:负责对教师公寓的管理;负责对学生食堂、学生浴室的管理;负责教学区的管理及办公设备的配备和办公用品发放;负责学院的水电日常维修;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目前后勤处机关工作满负荷运行,体现了小机关大服务的机关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
学院根据学生公寓分布状况,建有四个学生食堂,就餐座位达到要求的标准,针对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的特点,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还专门开设少数民族学生食堂,受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欢迎和称赞。
后勤人员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切实作好后勤安全工作,确保学院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院的稳定,为学院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平均伙食标准
平均伙食标准在400—800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