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简介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创建于 1999年 4月 21日 (渝教外[1999]9号),2003年12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为独立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座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市合川区城区内,校址是一片育人沃土,校园古朴典雅、古树参天、芳香四溢、环境怡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她的前身是1937年春成立的国立第二中学和1950年成立的合川师范学校。1937年,时值抗日战争时期,江苏省扬州中学迁入合川,在濮湖即现在的派斯学院校址上成立了国立第二中学。在濮湖办学的十年间,她培育各类英才五千,其中有: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元等十几位院士,原国家教委主任何东昌,“英语之父”许国璋,以及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及党和国家领导人。1950年在国立二中遗址上成立的合川师范学校,在半个世纪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万余人,为合川及重庆的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派斯学院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派斯学院的成立是重庆乃至西部地区在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结构改革中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其办学成就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并被重庆市政府授予“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派斯学院建校以来,就一直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胡德平非常关心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曾多次来学院视察指导工作。时任重庆市市委副书记的滕久明、市人大副主任程雅棠、市政协副主席黄立沛以及教育部、市教委各级领导均多次莅临学院指导工作。
学院于1999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伴随着学院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步伐加快,学院的教学设施、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学院现有在校学生4500余人,教职工380余人,校园面积510亩,校园内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学生公寓、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和 400米 标准运动场。学院还拥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视听室、电子电工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学院有管理学系、会计学系、经济学系、外语系、文学与新闻学系、计算机科学系,已设置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财务管理、英语、会计学、金融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个本科专业及15个专业方向,另设有市场营销、金融与证券、会计、应用英语、旅游管理、公共关系等18个应用型专科专业。
学院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各级领导勤政敬业务实,教学管理规范,教师尽职尽责,教学秩序正常,教风、学风良好,教学质量不断稳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各职能部门的保障作用已得到良好体现。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注重加强实践环节,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学院重视优良学风和考风建设,严格执行学习和考试纪律。在学生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资格的审核上,严格按照学院制定的相关规定执行。学生教育工作重视激励和保护学生成人成才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尤其对学习优良的本、专科学生,提供辅修第二专业或多种形式的专升本机会,并为全体学生提供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服务。
学院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院学生会、20个学生社团为载体,以院、系两级为单位,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初步形成了具有派斯特色的大学生文化活动体系。如“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计算机科技文化节”、“校园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同时还经常邀请国内知名学者、知名企业家来校作报告。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两个课堂”为阵地,既重视课内的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又积极组织、精心指导 “校园挑战杯”、“数学建模”、“英语竞赛”等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寒暑假到企业调研、社会公益活动、义务家教活动、勤工助学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和学生社区援助活动等。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实行院领导“一把手”工程,每年多次召开就业工作会议,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政策,认真组织安排好就业指导课,帮助、指导学生正确定位,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信息来源;邀请用人单位来学院选拔人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公务员、选调生考试等;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积极鼓励学生考研。从2003以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考研率逐年上升。另外,学院先后提供学费选送优秀毕业生到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留学深造,有的学生已深造回国,实现了自己理想的奋斗目标。
学院在落实教育改革目标的实践中,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已积累了丰厚的管理与教学经验。我们坚信,学院必将会建设成一所布局合理、设备完善、教学质量高、环境优雅,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奖学金设置
优秀学生综合奖学金等级、标准及评定比例(以班级为单位):
特等奖学金
2000元/人.学年
2%
一等奖
1200元/人.学年
5%
二等奖
800元/人.学年
8%
三等奖
400元/人.学年
10%
学生科技创新奖学金:
项目获奖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科技
学术
竞赛
全国
(国际)
3000元
2000元
1000元
省级
1000元
800元
500元
校级
200元
100元
50元
论文、专利
(作者排序)
1
2
3
4
5
学术论文
(公开出版)
100元
80元
50元
40元
20元
学术论文
(核心刊物)
200元
100元
80元
60元
40元
专利申请
100元
获准
专利
发明
每项5000元
实用新型
每项1500元
外观设计
每项500元
体育运动奖学金:
竞赛
级别
获奖者
1名
2名
3名
4名
5名
6名
7名
8名
全国
正式
比赛
个人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000
集体
人均
4000
人均3500
人均
3000
人均
2500
人均
2000
人均1500
人均1000
人均500
省级正式比赛
个人
300
280
250
200
180
150
100
50
集体
人均200
人均180
人均160
人均150
人均130
人均110
人均
80
人均50
破全国纪录
个人
10000
破省纪录
个人
1000
破校纪录
个人
200
困难生资助办法
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凭录取通知书按生源所属地原则到当地政府部门办理贷款。学生还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与此同时,学院还为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或临时困难补助。
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是统一的标准化的学生公寓,有电话、热水器、宽带网络终端接口、多功能书柜、自习桌等。 食堂
学院下设四个学生食堂为学生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