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桐城派晚期大师吴汝纶创办了桐城学堂,1904年桐城学堂总理马其昶秉承吴汝纶遗志在桐城学堂创立的师范班,既是安徽师范教育的滥觞,也是桐城师范教育的真正起源。110年来,桐城师范教育历经岁月风雨,走过了辉煌而又坎坷的路程。先后经历桐城简易师范学校(1944)、桐城县初级师范学校(1951)、安徽省桐城师范学校(1957),2010年3月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桐城市北距省会合肥市98公里,南至安庆市68公里,合九铁路、沪蓉高速、206国道、228省道贯通全境。学校坐落在桐城市城区中心,交通十分便捷。校园依山建构,环境优美。现校区占地300余亩,校园建筑面积近11万平方米,在校生5000多名。新校区坐落在桐城东部新城,总体定位为“秀水泮宫,百年学府”。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5个教学系(小学教育系、商贸与电子信息系、旅游与公共管理系、艺术与设计系、学前教育系),开设专业20个,其中教师教育类专业7个(小学教育、英语教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早期教育、科学教育),高职专业13个(软件技术、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技术、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商务日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与管理、会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并开设了3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是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省级特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为教育部“专业与课程改革”示范项目和省级特色专业。
现有教职工270名,高级职称教师47名,其中教授3名,硕士学位98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坛新秀4名,“双师素质”教师31名。学校建有安徽省计算机NIT培训考试基地,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和普通话测试站。学校建有安徽省计算机NIT培训考试基地,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和普通话测试站。图书馆藏书46.24万册,数字资源量4069GB,现刊490种;建有标准化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及专用乒乓球室;建有普通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维护、心理、语言、音乐、艺术设计、学前教育等校内实训室6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1个。
学校先后获得省“体卫工作双优学校”、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文明单位”、“全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称号。2000年以来,累计培养毕业生19000多名,培训教师7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达到95%以上,办学质量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办学方针,秉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特色铸校”办学理念,实施“规范办学,转型发展,内涵建设,特色培育”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和谐、人才质量过硬、地方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师范性、应用型”高等专科学校。
奖学金设置
奖学金政策:
1.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奖励面占在校生的3‰;
2.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奖励面占在校生的3%;
3.学校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1500元,奖励面占在校生的10%;
4.社会奖学金:“会青”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奖励人数为每年10名;“舟济”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奖励人数为每年4名;“快乐舞者”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500元,奖励人数为每年3名。
困难生资助办法
一、助学金
1.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4000元,助学面占在校生的20%。
2.校内助学金:每生每年500-1500元,助学面占在校生的10%。
二、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
三、勤工俭学措施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入学,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四、孤儿免学费
对于孤儿学生学校免去其在校期间的学费。
学生宿舍
学校学生公寓采取后勤社会化管理,收费标准为4人间每生每年1000元,6人间每生每年800元,8人间每生每年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