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宜宾市。
学校是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合并组建而成的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占地1266.89亩,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藏书301.15万册(含电子图书153.65万册),拥有固定资产近6亿元。
现有教职工1010人,其中高级职称383人,博士、硕士548人;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8人。另聘有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校外专家教授和双师型教师160余人。
学校现有18个二级学院,开办有覆盖文、理、工、管、经、法、教、艺、农九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59个,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
学校建有固态发酵资源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思想家研究中心、中国酒史研究中心,建有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四川省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水运经济研究中心,建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发酵资源与应用、计算物理、香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分析与控制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 400佳单位”、“四川省园林式院校”、“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012年以来,学生参加国家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的人数大幅增加,获奖层次明显上升,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139项、省级竞赛奖328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VEX机器人大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竞赛的全国一等奖39项;近几年,学生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的数量显著增加,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
学校是教育部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之一,是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院校之一。学校和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6所国内知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机制,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合作学校学习;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签订协议,在校生可赴德国攻读硕士德制工程师;学校是举办成建制的“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培训项目”的高校,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目前,学校与有关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在努力建设中美应用技术学院、中德同济工程师学院、中俄四川萨拉托夫艺术学院等国际化学院;学校还与日本、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有合作办学关系,形成了健全的师生交换往来的机制。
学校树立了“制度为先、师生为本、育人为首、学术为魂”的治校理念。在这个基本理念的引领下,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内部大学制度”的管理理念,坚持“办学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坚持“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为教师成功搭建平台、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服务理念,坚持“遵守学术规范、弘扬学术传统、坚守学术品格、追求学术精神”的治学理念,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围绕“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办学目标,实施 “人才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服务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 “务求实干兴校,力戒空谈误事”的工作总要求,在“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升内涵”的工作主题引领下,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设“创新型、应用性、国际化”的办学格局,正在为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而不懈努力。
硕勋励志班
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淘汰机制,将对一、二年级励志班学生实行淘汰补充制度;各专业录取线上4 分及以上的新生,入校后经本人申请并参加办班部门面试考核进行选拔录取;开设班级有:经典国学硕勋励志班、财务管理硕勋励志班、公务员硕勋励志班、电子创新硕勋励志班、应用数学硕勋励志班等
中德国际工程师学院
与德国BSK 国际教育机构合作组建的工科特色办学机构;实施跨国培养,以本硕连读(3+1+2)的形式招生;开设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采矿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等。
奖学金设置
学校开展了对全校本专科学生各种形式的资助和奖励,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一二三等(每学期一次),受奖面42%;特别优秀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社会助学金、特别困难补助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纳入贫困生库,优先享受国家和学校资助;积极拓展扶贫帮困和勤工助学的渠道,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为更多的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学校还多方面开展“社会资助工程”,搭建经济困难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救助桥梁。
另外,农学和茶学两个专业的学生第一学年可获得2000元的特殊专业补助(可用于冲抵学费);从第二学年起,根据学生成绩和表现,评定一、二、三等专业奖学金。
困难生资助办法学校开展了对全校本专学生各种形式的资助和奖励,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一二三等(每年一次),受奖面超过50%;优秀学生还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以申请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广州助学金和体育彩票助学金等。同时,学校积极拓展扶贫帮困和勤工助学的渠道,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年还安排专项资金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开展勤工助学岗位双选上岗,为更多的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学校还多方面开展“社会资助工程”,搭架经济困难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救助桥梁。
学生宿舍
住宿标准及收费:
1、六人间(公寓):1000元/人年。
2、八人间(公寓):800元/人年。
3:八人间:700元/人年。
注:若四川省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厅未出台新的收费标准,按照此标准执行。食堂
学生食堂共计4个。平均伙食标准
荤菜价格:2.50元----3.00元
素菜价格:0.50元----1.00元
米 饭:0.10元/1两
炒 饭:2.00元/份
面:1.50元/2两
正餐菜数量不少于75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