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医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全日制医学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甘肃省平凉地区卫生学校,2003年升格为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钟灵毓秀的天下道教第一名山——崆峒山东麓,泾水河畔,占地面积805亩,建筑面积22.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6亿元,现有30个党政及教学科研机构,教职工926人(含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18人,其中本科生4938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4人,高级职称252人(其中正高职称6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52人,其中博士8人。同时,学院还从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医学院校聘任了10名院士和50名博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定期来校开展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教师中有184人分别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省级“教学名师”、“园丁奖”、“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近5年来,共承担厅局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64项;发表学术论文658篇,核心期刊论文101篇;出版专著14部、教材131部,发明专利89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地厅级教学成果奖8项,各类科研奖励22项。
学院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课教学部、临床医学系、护理系、药学系、中医药系、信息中心和皇甫谧针灸学院9个教学单位。开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中药学、康复治疗学、儿科学、助产学8个本科专业,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11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其中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护理学、助产、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基础护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基础护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遗传学、诊断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被财政部列为高职高专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666.87万元,建有网络检体诊断室、护理实训室、数码互动显微镜室、口腔实训室等89个现代化医学实验室及信息技术实验室;成立了平凉市皇甫谧研究院、平凉市崆峒学研究院、平凉市崆峒养生文化研究会、平凉市皇甫谧陇药研究院、甘肃医学院中医药研究中心5个市级研究机构;校图书馆馆藏图书91.96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816种。依托现代数字技术,学院还构建了完善的文献资源、网络视频教学、电子阅览等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学院现有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省内外教学实习基地60多所,其中包括兰大一院、兰大二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等省内知名医院。设有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分中心、平凉市第十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近年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养德崇医、见贤思齐”的校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了以全日制临床、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及相关医学类本、专科教育为主体,继续医学教育、成人本科教育、自学考试、乡村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先后与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帮扶合作关系,为甘肃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医德优良,基础扎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近年来,本科生报到率92%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1%以上,形成了“入口旺、出口畅”的良性机制。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单位”、“甘肃省护理专业毕业统考第一名”、“甘肃省红十字会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 甘肃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甘肃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涌现出了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晓,“最美白衣天使”陈凤娟、牛雪莲等先进典型,使学院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甘肃医学院将继续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学院精神,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构建文明和谐创新型校园,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开创学院事业发展新局面,为甘肃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和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及人民健康保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奖学金设置完善的奖助学体系
为保障广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围难学生的切身利益,促进教育公平,我院历来重视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学院每年提取专项资助经费,不断开拓资助渠道、创新资助手段,已经形成了包括生源地信用助学货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项资助手段为一体的资助体系,涵盖了因各种原因需要资助的学生,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
一、国家和学校奖学金
1.国家奖学金:成绩特别优异者,可享受国家奖学金8000元/学年;
2.国家励志奖学金: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享受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学年;
3.学院奖学金:学习成绩优异者,可家受学院特等奖学金2000元/学年,学院一等奖学金1000元/学年、学院二等奖学金800元/学年,学院三等奖学金600元/学年。
二、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且学习认真努力的学生,资助标准为C档4300元/学年、B档3300元/学年、A档2300元/学年。
三、临时困难补助
学院设立临时困难补助,对因自然灾害或家庭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出现临时困难的贫困生,视情况给予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
四、生原地信用助学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由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或其要托代理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学生可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市(县、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货款按年度申请、审批和发放,每个借款人每年申请的贷款原则上最高不超过8000元,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
五、勤工助学
为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开限,学院设立固定和临时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家庭围难学生完成学业。
学生宿舍
学费标准:本科专业学费4600元/生·学年(甘发改收费〔2015〕917号),专科专业学费4500元/生·学年(甘发改收费〔2014〕423号)。
住宿费标准:6人间900元/生·学年(甘发改收费〔2015〕920号)、8人间700元/生·学年(甘发改收费〔2016〕1133号) 。
免费医学定向生在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食堂
学院现有两栋餐饮楼,环境优雅,经济实惠,提供大众快餐、地方小吃、各色炒菜、清真快餐以及各类面食等各式菜肴,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省份、不同时段的就餐需求,并于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完成了明厨亮灶建设、标准化洗消间改造和餐桌椅更换,进一步提升了餐饮服务的质量、安全和监管标准。
校餐厅狠抓日常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相关规章制度。食品药品监督局经常来我校进行检查,以保证我校的食品安全。同时,我们在学生会中成立伙食监督委员会,对每餐进行检查,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建立信息平台反馈制度,随时了解学生就餐需要,满足学生的要求,及时改进服务水平,构筑了一道食品安全、卫生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