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19

只有立足平等的教育,使草木自己成长,每个人的本质才都能得以发挥。【教育方式】

首页>志愿传奇>院校大全
院校大全

北京市公办本科985一流大学
综合类教育部官方网址招生网址招生电话:010-62511340,62511156
院校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靳诺教授,校长为刘伟教授。

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33个学院,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深圳研究院等。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2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91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36个。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

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拥有5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5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连续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9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

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获评A类学科总数为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政治学、哲学获评A,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

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95人,其中教授701人,副教授778人。学校有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二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兴华教授和高铭暄教授;有19名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65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先后有49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万人计划”入选者2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入选者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有6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5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9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吴大琨、萧前、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高鸿业、钟契夫、吴宝康、彭明、彦奇、曾宪义、宋涛、萨师煊、王传纶、李文海、许崇德、刘佩弦、周诚、王思治、方立天、郑杭生、夏甄陶、周升业、罗国杰、蓝鸿文、甘惜分、黄顺基、庄福龄、孙国华、李占祥、高放、卫兴华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黄达、戴逸、胡钧、陈共、严瑞珍、高铭暄、王作富、许征帆、何沁、方汉奇、赵履宽、邬沧萍、陈先达、张立文、钟宇人、吴易风、胡乃武、周新城、赵中孚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7691人,其中本科生11375人,硕士生10659人,博士生4341人,留学生1316人。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茅。学校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多、门类全、综合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理论型、管理型优秀人才,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共培养了近30万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其中既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又有许多闻名遐迩的企业家,政绩斐然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以及卓有建树的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已有许崇德、王利明、曾湘泉、黄卫平、史际春、秦宣、李景治、翟振武、杨凤城、郭湛等教授11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报告;自许崇德教授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法制讲座作报告以来,学校已有高铭暄、龙翼飞、郭寿康、王利明、林嘉、刘春田、朱信凯、吴晓球等教授10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专题讲座,分别都是参加学者最多的高校。一大批教师为中央领导和中央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估(OGGI)”“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等特大、重大项目。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8万余项,共获得经费34.39亿余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前列。学校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持续增长,2004至2019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连续16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自2010年起,学校共有31部学术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截至2020年1月,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国索邦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57个国家和地区的272所高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与港澳台地区25所高校(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2020年1月,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共参与了海外10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其中欧洲6家,美洲2家,非洲和亚洲各1家。学校自2009年始,每年举办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学校还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包括世界汉学大会在内的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授予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哈桑尼、罗伯特•蒙代尔,阿根廷前总统德拉鲁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巴拿马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罗德里格斯等14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米切尔•斯宾思、约翰•纳什、泽尔腾、托马斯•谢林,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台湾宗教界知名人士、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塞浦路斯总统尼科斯·阿纳斯塔西亚迪斯,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齐赫文斯基,吉尔吉斯斯坦外长阿布德尔达耶夫,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荣休教授约翰•邓恩等68位知名人士为名誉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和图书出版中心。学校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434.1余万册,电子图书452.28万册,并设有“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公开出版发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48种期刊和六大系列数据库产品,编辑的年度报刊资料索引是中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北京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首都劳动奖状”、“北京市教育创新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平安校园示范校”、“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特等奖”、“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精神,围绕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始终不忘“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不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责任担当,不忘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的光荣使命,不忘“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追求,不忘“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想库建设、国际影响力提升、大学形象建设和美丽校园建设“五大战略”,为把学校早日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特色项目

中法学院(办学地点:苏州)

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巴黎四大)、法国保罗- 瓦莱里大学(蒙彼利埃三大)、法国马赛商学院共同合作办学,学生四年学业顺利结束后,将获得中法两国学士文凭;如果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法国合作学校优先录取;

目前开设专业有:法语、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等专业。

 

财税学实验班

该实验班于2009年组建。每年从学院财政学、税务专业的新生中挑选20名学生,实施财税学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计划;主干专业课程由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的教师队伍讲授,部分课程采取双语授课方式;优秀学生将直接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继续深造。

 

国学班

2005 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以国学为教育研究目的且本硕连读的国学院。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是中国人自己的学问。该院采用全面导师制:第一阶段读书导师阶段(本科1-2年级),新生入校即进行导师分配;第二阶段专业导师阶段(本科3-4年级),在两年基础教育完成之后,按照双向选择与 统一协调的原则进入导师制阶段,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研究状态,把研究学术作为深入阅读的学习途径。国学院学制六年,本硕连读,毕业授予硕士学位。

 

金融学双语实验班

该实验班于2006年组建,每年在财政金融学院的理科新生中选拔25名学生,实施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计划;主干专业课程由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的教师队伍讲授,采取双语或全英文授课方式。 高礼英才班高礼英才班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未来预期成长为在国际国内金融投资机构,或新兴行业从事金融及相关工作的“中国第一代互联网金融专业领军人才”;招生对象主要是“各院系成绩优异 的大一新生,含少量大二学生”,项目正式运行为2015年春季学期;本科毕业后有机会推荐到耶鲁哈佛等 世界名校深造,到“高大上”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就职;开设专业是金融学(互联网金融方向)。

 

国际小学期

国际小学期于2009年开始举办,每年安排在7月份,为期4周,是该校全面提升国际性的一大重要措施;以课程、师资、学生、校园文化等几个核心要素的国际化为重点,聘请国际一流大学教师、招收国际学生、实行全英文教学、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的多种教学活动;国际小学期在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占两个学分,需要本科生任选一个暑假完成小学期的课程。

 

 

高礼英才班

高礼英才班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未来预期成长为在国际国内金融投资机构,或新兴行业从事金融及相关工作的“中国第一代互联网金融专业领军人才”;招生对象主要是“各院系成绩优异的大一新生,含少量大二学生”,项目正式运行为 2015 年春季学期;本科毕业后有机会推荐到耶鲁哈佛等世界名校深造,到“高大上”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就职;开设专业:金融学(互联网金融方向)。

优势专业
【双一流建设学科】

哲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闻传播学

中国史

统计学

工商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全国顶尖专业】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闻传播学

统计学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国家特色专业】

金融学

法学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新闻学

工商管理

哲学

经济学

社会学

财政学

统计学

档案学

宗教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会计学

历史学(国学方向)

国际政治

汉语言文学

行政管理

硕/博士学科
博士

哲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考古学

中国史

世界史

数学

统计学

工商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

硕士

哲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考古学

中国史

世界史

数学

统计学

工商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

美术学

音乐与舞蹈学

戏剧与影视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软件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系统科学

环境工程

生态学

地理学

化学

物理学

心理学

教育学

博士后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中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中国史

物理学

考古学

世界史

统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商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费奖金

学费标准:外语类专业每学年6000元,艺术类专业每学年10000元,中法学院专业为每学年60000元,其他专业均为每学年5000元。如果国家调整本年度本科生学费收费标准,我校将按照新规定收取学费。

住宿费标准:根据住宿条件的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住宿费用,一般为每学年650—1200元;中法学院学生住宿费在国内期间约为2200元/年,在法国期间按照法方高校标准执行。

奖学金设置

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公平。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决心。

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以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项经费全力推动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2008年,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率先提出“成长资助”理念,完成了资助工作从基本保障型向发展引导型的转变,完善以精准资助、隐形资助、跟踪资助、暖心资助为理念,以价值引领、能力发展、学业促进、心理辅导、生活保障为着力点的发展型学生资助体系。通过新生入学绿色通道、新生奖励性贷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节日补贴、贷学金、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多种形式并举的资助体系,形成奖励性、助困性、普惠性、补偿性有机结合的资助模式,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引领支持学生成长成才。

困难生资助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对学生的资助从“入学前”一直持续到“毕业后”:

【入学前:贴心资助,畅通入学】

◆资助与招生同步推进,每位人大招生组成员都是资助政策的宣传员。

◆学校于暑期8月中至9月初开通“新生资助热线”,随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

◆通过多个校内媒体平台,推送资助体系介绍,让学生多渠道得到充分信息。

◆解决学生报到初期的基本生活费,提供奖励性贷学金2000元。

◆报到当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申请缓交学宿费,直接办理入学手续。

◆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可以获得新生入学资助,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为家庭所在地相对北京较偏远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一折机票。

◆启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绿色成长”资助方案,重点关注建档立卡户、孤残优烈、低保家庭及遭受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的学生。

【在校期间:发展资助,保驾护航】

一、国家助学贷款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两种。

◆每年申请额度不超过8000元。

◆贷款利率低,由中央财政贴息。

◆还款期限长,毕业后13年内还清。

二、校内勤工助学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各部门参加有组织的劳动,可获得一定劳动报酬。

◆固定岗位800元/月,临时岗位25元/小时。

三、困难补贴

形式灵活多样:节日补助、临时困补、伙食补助、“暖心工程”羽绒服补助等。

四、助学金

◆解决学生经济困难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学生的学杂费和生活费。

◆资助金额从3000-10000元不等。

五、服兵役学生国家教育资助

◆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直招士官

◆退役士兵

六、心平贷学金

◆由段永平、刘昕校友募集捐赠设立的一项贷学金,分为“心平自立贷学金”和“心平留学贷学金”两类。

◆“心平自立贷学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在校期间可申请一次,额度最高为1万元。

◆“心平留学贷学金”为出国留学项目,额度最高20万元,学生在校期间只能申请1次。

七、学生奖励

◆学校鼓励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对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体育竞赛、文艺活动、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及学生团队、集体和组织给予奖励和表彰。

◆学生奖励类型包括授予荣誉称号、奖学金、竞赛展评奖励、发展支持奖励等:

1、荣誉称号可授予学生个人、集体或组织,具体奖励项目包括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兼职辅导员等;

2、奖学金主要颁发给学生个人,具有荣誉性。奖学金分为特设类、学习学术类、创新创业类、文艺体育类、服务贡献类等;

3、竞赛展评奖励主要依托学校专项工作、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和竞赛设立,可面向学生个人、团队、集体或组织评定,具有荣誉性;

4、发展支持奖励主要资助学生个人、团队、集体或组织,引导学生在学校人才培养框架下开展学习实践交流活动。

八、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

◆“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是中国人民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全面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背景下启动的拔尖人才涵育工程,于2015年启动实施。

◆“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以第二课堂为主要载体,致力于涵育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能在各行各业发挥引领作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卓越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支持学生成长发展为具有家国情怀与民族复兴的理想担当、哲学功底与面向未来的视野、人文素养与建设性的思维、共享观念与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坚强意志与健全的人格的厚重人才。

【毕业时:奖励资助,助力圆梦】

一、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实施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二、优秀毕业生

授予在校学习期间全面发展,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届毕业生。

校园生活

学生宿舍

【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21栋国内学生公寓,涵盖5120 间( 套) 学

生宿舍、21764个住宿床位。

【服务设施与安全设施】

服务设施方面,学生宿舍内均配有标准床铺、书桌、衣柜、电源插口和网线插口等基础生活设施,同时宿舍内部配备空调,并已安装无线网络;公共楼层设有洗漱间、卫生间、自助洗衣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层大厅提供吹风机、微波炉、针线包、五金工具、公共插座等设施,完善的服务设施解决了同学们的生活所需。安全设施方面,学生公寓全面运行电子门禁与人脸识别闸机系统,公共区域配备监控设施、灭火设施,宿舍内部配备消防报警联动设施,完备的安防设施不断筑牢学生公寓安全防护屏障。

【“馨”文化公寓】

新时代,“馨”公寓。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温馨公寓、智慧公寓、文化公寓。

◆住宿习惯调查

新生在入学前填写住宿调查问卷,找到有相同爱好或生活习惯的室友,学校在安排住宿时会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卧具预定直通车

新生可在“微人大”提请订购卧具,自主选择喜欢的类型、颜色、规格,卧具供应商会将卧具提前放置于新生所住床铺。

◆信息化住宿注册

新生使用“PASSPORT”扫描注册,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即可办理入住手续(“PASSPORT”将随录取通知书寄达本人)。

食堂

我校共有五个食堂、十余个风味餐厅,还有冰淇淋店、面点屋、咖啡屋,校园餐饮呈现多档次、多风味的格局,并不断向着满足广大师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人性化服务的方向努力。

【人大味道】

为满足师生多元化的餐饮需求,各大食堂推出多个特色项目,如“客厨RUC”“我是大厨”“学厨RUC”活动,同时根据节庆和时令,推出多款网红产品,有青团、人大月饼、网红大馒头、重阳糕、万圣节南瓜面包等,努力为我校师生提供“会心一笑”的餐饮服务。

【民主办伙】

推行“我的食堂我做主”的基本办伙理念,常态化开展“食堂主任接待日”活动,加强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菜品研发、烹饪比赛等活动中主动联系学生及学生组织,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随时听取师生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