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大学,是上海地方大学中一所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要任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文科见长并具有师范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历史沿革 上海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时名上海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扩建为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1958年两所学院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1972年至1978年与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校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恢复上海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94年10月,与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合并成立新的上海师范大学。1997年9月至2003年8月,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林师范学校黄陵卫生保健师范部、上海行知艺术师范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先后并入或划归我校管理。学校下设16个二级学院、81个研究机构。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编辑部等机构也设在我校 。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2,505人,研究生2,827人,夜大学学生13,061人。目前在校的一年以上长期留学生682人,学校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141所高校和文化学术机构建立了协作交流关系。建校50年来,学校培养了10余万名各级各类人才。在上海中小学中,近70%的中小学教师和近70%的中学校长都是我校的毕业生,其中有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如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唐盛昌和刘京海 、全国优秀校长吴小仲和高润华、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童莹莹和张育青等是我校毕业生中从事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3个,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古典文献专业为全国重点培养古典文献人才的四个基地之一。2005年,上海市教委在市属高校中启动了本科教育高地建设工作,我校的旅游会展经济与管理、教师教育、汉语言文学、影视传播和英语等5个项目成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数和经费额度均居首位。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建立起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数学、天体物理学等学科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艺术、广告学、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稀土材料、植物功能基因等学科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上海地方高校中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星系与宇宙学半解析研究实验室是上海市重点实验室;都市文化、计算科学和比较语言学是三个设在我校的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中国语言文学、都市文化学、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域外汉文古文献学、对外汉语、中国哲学、稀土功能材料、科学计算与仿真技术等8个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古籍整理研究、教学论、应用语言学、学科教学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经济与管理、计算数学、天体粒子物理、物理化学等9个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
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学术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为旗帜、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032人,其中专任教师1,62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201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46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94人,占专任教师的54.9%,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3人。此外,还组建了一支50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包括5位院士级的特聘教授、20位长期聘用的外籍教师。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主校区,占地面积162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1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6.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3.9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场所6万平方米;两个中心图书馆藏书近325万册、有21个电子图书数据库和4个具有馆藏特色的资料库。全校固定资产总值近12.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3.15亿元。
应用经济学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心理学
体育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物理学
化学
地理学
生物学
生态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土木工程
软件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艺术学理论
美术学
音乐与舞蹈学
戏剧与影视学
中国史
世界史
数学
哲学
教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设计学
中国史
世界史
数学
哲学
教育学
心理学
中国语言文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史
世界史
哲学
数学
教育学
心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
奖学金设置
学校设立一、二、三等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一等奖学金3000元,二等奖学金1200元,三等奖学金600元。得奖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困难生资助办法
凡家庭经济困难的、符合上海市教委特困生标准的、符合国家助学贷款条件的学生均可申请中国农业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用于支付在校就读期间的学费。国家助学贷款采用信用担保,每学年最高可贷人民币6000元。学校还可提供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位。学校郑重承诺:绝不让一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学生宿舍
宿舍标准:500-1200食堂
金桂苑 紫藤苑 玉兰苑
丹桂苑 紫薇苑 平均伙食标准平均人均伙食费40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