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雯婷和姥姥正在整理平时捡的矿泉水瓶。徐诗豪摄
初见于雯婷,1.65米的身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文静中透着一股秀气。面对记者的采访,19岁的于雯婷似乎有些紧张,但很快又平静下来。
会算细账的小女孩
每一个贫困高考生的背后都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于雯婷的父母,身体都有残疾。父亲一只眼失明,肺部做了摘除手术,还患有糖尿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母亲从小患有小儿麻痹,心脏也不好,没有工作。一家人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生活。目前,一家人借住在姥姥家,四口人挤在一室一厅的房子里。
生活中的于雯婷是个很简朴的女孩,花钱十分仔细。从小到大,于雯婷几乎没有买过新衣服。她总是捡大姨家姐姐的旧衣服穿,即使这样,于雯婷仍很满足。零花钱,对于家境好的孩子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雯婷来说却是很有用的。上高中时,姥姥心疼她,偶尔会给她十块八块的零花钱,让她天热时买个冰棍儿什么的。可是这仅有的十块八块的零花钱,于雯婷也用到了学习中,学校有时要交个卷子钱什么的,她就用这个钱交。天气再热,她也舍不得买个冰棍儿吃。从小学到中学,于雯婷很少在外面吃饭,一直是回家吃饭。有时天气不好的时候,妈妈给她钱让她在外面吃,她也会回家。于雯婷说,自己在外面即使吃碗麻辣面还要7块钱,如果用这7块钱买菜回家吃,可以吃两顿。再说回家的路上,还能捡几个空矿泉水瓶,然后卖废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她来说真是恰如其分。
于雯婷从小就喜欢画画、跳舞,可是家里困难,没有条件让她去学画画、学跳舞。别人家的孩子上学都会补课,她从小学到高中一次课都没有补过,补课的费用,对于雯婷来说,相当于家里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生活费。为了省钱,她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的爱好。每当看到女儿画的画时,于雯婷的妈妈总会自责说,家里条件不好,拖累了孩子。
肯吃苦的学子
从小到大,于雯婷的学习,几乎就没让父母操过心。
从上小学起,每天放学回家,她放下书包就开始写作业,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都是前几名。初中毕业后,她顺利考上了鹤岗一中。高中学习开始后,于雯婷学习感觉有些吃力。为了学习成绩不被落下,她经常晚上看书、学习到凌晨,她觉得这时候学习效率最高。困了的时候,就往脸上扑凉水精神精神。对女儿如此熬夜学习,妈妈并不赞同,她担心女儿长期熬夜熬心血,会对身体不好。妈妈说,这孩子肯下笨功夫。
今年高考前,因为心里压力太大,于雯婷整夜睡不着觉,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高考中发挥的也不算很理想。高考分数下来了,得知自己考了492分,于雯婷并不满意这个成绩。在等待通知书下来的日子,于雯婷没有时间去享受高考后的放松。大学对于雯婷一家人来说,是一件又喜又忧的事。假期,于雯婷曾给一家影楼打短工,发传单赚了100多块钱。因为学费还没有着落,她正准备到相关部门咨询可不可以办理助学贷款。
让梦想回归现实的准大学生
女孩天性都是向往美好的事情。于雯婷说,她小时候的愿望是当记者。偶然间,她在电视里看到记者拿着话筒采访,觉得这个职业很伟大。她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漂亮的女记者,拿着话筒出镜采访,甚至做一名优秀的战地记者,那是多“风光”的一个职业啊。
长大后,于雯婷的愿望发生了改变。从小到大,于雯婷上学得到过许多老师的帮助,她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像老师一样品质高尚、乐于助人的人民教师。采访中,于雯婷满眼真挚看着记者诚恳地说: “姐姐,我能有今天的一切,离不开每一个教过我的老师给予我的鼓励和帮助。初中时的英语老师杨靖启,高中时的数学老师高晰、班主任邵长江、地理老师杨伟佟……他们每一个人都给了我亲人般的关心和温暖,他们对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没有他们,不会有我的今天。”
理想很丰满,现实总不尽如人意。对于一个家境不太好的孩子来说,早日工作赚钱养家,是她目前非常急切的愿望。填报高考志愿时,于雯婷很纠结,她想当老师实现自己的愿望,又想报一个好就业的专业,早日赚钱养家。最后,在老师的建议下,她第一志愿报考了哈师大的日语专业,第二志愿报了汉语言专业。
这就是高考生于雯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