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将主观题答案写下来 估分时要估出3个分数
6月24日至26日填报高考志愿,考生怎样估分最贴近,本报采访了我省高考专家和一线老师为考生指点迷津。
“趁热”将主观题答案写下来
“考试结束了,考生不要彻底放松。”中国教育学会考试专业委员会常委、高考专家林淑芬认为,刚考完还是紧张的心情,一旦完全放松,容易将自己当时的答案忘记。
还有的考生喜欢考完后和同学议论答得怎么样,这样都容易冲淡自己的记忆。
林淑芬建议,考生在拿到正确答案之前最重要的做法就是“趁热”将主观题的答案按学科写下来。这样即使过两天再拿到标准答案,也会清楚自己当时是如何答的。
要注意“就低不就高”
估分高了会导致志愿落空,而估分比实际分数低,志愿报低了也十分可惜。
林淑芬认为,估分过程中,客观题和简答题都可以按照标准答案直接给分,最难估分的就是主观题。有的时候考生往往觉得标准答案与自己的答案相似又模棱两可,这时估分有个原则,就是要“就低不就高”。
“估分时该宽时就宽、该严时一定要严。自己把握得准,就可以宽一些;把握得不准,有模棱两可之嫌时,就要从严把握。”林淑芬说。
估分注意两个“灌水点”
长春市十一高中的赵春晖老师遇到过这样的考生,对照答案时觉得自己考得不错,可是成绩一出来却很失望。
所以,赵春晖老师建议考生在估分时一定要“挤出水分”,注意两个“灌水点”。
“这两个影响估分的因素考生一定要注意。”赵春晖说,一个是理科题一般只给出答案,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题步骤,有考生的答案是对的,但是其解题步骤未必契合采分点。
另一个是文科题,有考生也觉得对比答案,答题还是不错的,但是也会出现字迹不好扣分的现象。
估分应分3个层次
王春生是我省高考志愿填报方面的专家。他建议,考生要对照高考答案,按照可能答对的上限估计出一个最高分;再把所有不能完全确定的答案都视为不正确,估计出来一个最低分;然后再取一个中间分数。根据这3个分数,每个区间划定7到10所学校。
考后估分报志愿的,关键是要估准。而估分只能由考生自己进行,家长帮不上什么忙。为此,赵春晖老师建议,家长应做的,就是不过多干预,让考生静下心来,仔细估分。
记者 陈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