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高考技法首页

 大河网讯(记者 许会增)高考离考生越来越近,在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备考中,考生该如何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进行复习?5月8日,大河网特邀郑州外国语学校的九位名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考生复习支招儿。

  科目:语文

  名师: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杨丽平

  一、回归教材

  高考必背64篇,篇篇过关,保证高考试卷中的名句背默6分要拿满分。

  必修模块五本教材、选修模块中的古代诗歌散文、文化经典研读的相关内容、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孔孟庄老部分,要对文言知识再复习,同时汲取其中的思想、文化精华。

  二、梳理考点

  对高考各考点涉及的知识和答题技巧进行再复习,确保复习过的知识颗粒归仓,看到题目有思路。

  三、常温练习

  每周至少要限时做一套模拟卷,包含作文,保持做题感觉;语文小套题练习每天都要做,强化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提升做题能力。

  四、准备作文

  对高考写作可能涉及的领域如人与自我(自信、自尊、淡泊等)、人与他人(诚信、行善的等)、人与环境、本年度热点等要进行深入思考、整理素材,甚至要动笔写一写;至少找10篇不同话题范畴的作文范文,揣摩出两三种自己能运用的结构范式,以便考场上能迅速形成思路。虽然押中高考作文的可能性不大,但有所准备会让自己心里踏实。

  五、周密计划

  尤其是在五月中旬以后,可能不少学校都以学生自己复习为主,这时候考生千万不能对语文置之不理,或因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无所事事,具体来说,每位考生每天除了要安排特定时间做前面提到的四件事情外,还要对自己的薄弱考点如诗歌进行专项练习。可以说,一天不学语文,对语文就会生疏,语文水平就会下降。

  科目:数学

  名师:高三数学备课组长张振啟

  一、根据2014年考试大纲,进一步明确知识网络和高考重点

  对高中数学知识板块结构要进一步明晰于心,重点板块中的重要知识点及方法要进一步熟练,力争做到如数家珍。

  二、精选模拟试题。按照高考要求全真模拟训练

  量要适当,不宜过多,安排要适中,先由易到难,再由难到易,一周两套题。

  三、认真评讲试卷,做好试卷分析:

  每道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思路?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最本质的步骤有哪些?答题中的典型错误,分析其知识、逻辑上、心理上和策略上的原因;思考是否有更新颖的解法;试题评分标准及分步得分要领;应试策略和技巧;题目的纵横联系等。

  四、注重回归课本

  教材中的复习题与小结中的例题以及复习参考中的习题就完全达到了高考的标高。数学高考中许多问题都会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和出处,全面、系统、认真地研究教材肯定会赢得高考。除了研究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和复习参考题外,还要注意研究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

  五、强化解题规范训练

  考试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的。这就要求考生在考试中不但要会,而且要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根据去年高考评分细则指导学生进行规范训练。

  六、要注重加强学生心理调试和意志品德的训练

  高考不但要考查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考查学生的理性精神,审慎思维的习惯,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数学高考中,总有二至三个较难的选填题和两个体现选拔功能的解答题,要敢于探索,要有勇气和信心。若实在做不出,也不要泄气,要学会放弃,以平常心待之。

  科目:英语

  名师:高三英语备课组长智敬谊

  一、紧抓完形阅读不放松,坚持每天一篇完型,一篇阅读。要加强对语篇主旨的概括能力、段落层次的剖析能力,以及长难句的分析能力。

  二、坚持书面表达的练习,写作要做到三美,即卷面美、语言美和结构美。并且多背范文增加储备,运用较高级词汇和结构,以提高书面表达的得分率。

  三、语法填空部分强调语法知识在实际语言中的正确使用。学生在复习备考中要关注单词词形的变化(如动词变名词;形容词变副词;名词变形容词;否定前缀等)、动词时态(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尤其是不规则动词变化和规则动词需要双写的情况)、名词单复数。对于连词、介词、副词等,要关注固定短语搭配。

  四、强化短文改错练习,提高得分。  

  五、要明确自己的问题,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释惑并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六、调整好心态,从容应考。

  科目:物理

  名师:高三物理备课组长吕勇

  一、回归课本,完善知识体系,总结物理学史、梳理重要的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建立过程;

  二、加强定时针对性训练,固定解题顺序,提高解题效率,把握最适合自己的解题节奏、解题顺序、解题方法;

  三、重视审题,提高过滤、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注重将题目信息与学过的知识结合、重组、转化、迁移,并能与熟悉的基础知识点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四、总结典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注重将重要方法程序化、特殊条件功能化、易错细节条理化、解题技巧习惯化,力争快速解决常规问题,为解决非常规疑难问题留出时间;

  五、熟悉高考试题评分标准,注意解题的规范性训练,争取有效得分、高效得分;

  六、注意调整积极的考试心态,争取做到心态平和、从容淡定、“易”不大意、“难”不放弃。

  科目:化学

  名师:高三化学备课组长任玉磊

  一、多翻一翻课本,体验课本上表述的严谨性、规范性,为自己的规范答题做指导;注重查漏补缺,对知识盲点进行细致入微的排查;做到精益求精,完成90分到100分的跨越。

  二、对于化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在回归课本,梳理主干的同时,重点补自己薄弱的版块,比方说,离子平衡方面容易失分,就找离子平衡的专题进行强化训练,以专题训练→盲点总结的模式突破盲点,并强化巩固盲点。

  对于化学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尝试以重点突破“选择题 选做题”为备考策略,因为这两部分考点比较固定,难度比较平和,如果能够做到尽量不失分,其它3道大题再多少拿点分,总分上问题就不是很大了。

  科目:生物

  名师:高三生物备课组长刘玲

  一、回归教材

  生物学科特别注重考查核心概念的理解、运用和描述。简答题若想答得准确、完整,取决于对题干的理解和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常要用教材原话答题。最后30天,应有计划的回归教材,不能只看,要边看边写,归纳整理最常考查的教材语言和核心概念。

  二、适当训练

  理综练,而非单科练,保证熟练度。限时训练,从心理上就当成高考。一句老话说得好“把平时练习当成高考,那么高考就只是一次练习”。

  三、消化错题

  二轮训练中学生多做了大量题,很多学生有错题本、积累本。这些错题当时消化了没有?现在是不是又忘了?平时积累的精华,到了派上用场的时候。

  四、宜早不宜迟

  要做的事情早下手,不要拖到最后。每年高三都有学生一味喜欢做题,而把回归教材、消化错题放在最后两周,殊不知六个学科,每科有4~12本不等的教材,每科3天,都要18天,更何况后期还有全真模拟。下手晚了,可能连课本也看不完。

  五、调整状态

  保证作息、饮食规律,效率远胜于熬夜,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高考。

  科目:政治

  名师:高三政治备课组长李旭

  一、补缺补漏,重视消化。一定要关注做错的试题,总结常见错误和出错的原因,以防止考试中重复类似错误。

  二、加强整理,回归教材。不管是教材知识还是热点考题,都要以问题为中心,重新整理归纳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把课本再全面仔细地复习一遍,留知识死角

  三、做好临考前必要的准备:不应再盲目地搞题海战术,但要进行限时训练,以便合理利用考试时间;常用的术语要能熟练背默,考场上再去斟酌用词时间来不及;语言的组织要紧密,前言一定要搭后语,尤其是知识和材料的结合环节不能脱节。考前几天最好找前两年的高考试题练一练,感受一下高考试题的风格。注意答题规范,要做到要点清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科目:历史

  名师:高三历史备课组长马洪超

  一、重基础,回归教材

  对着三本必修教材的目录串联所学内容,准确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体现文明史观的通史学科体系;同时结合以往所练,查缺补漏。

  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及能力。

  在最后的备考时间里,准备10套左右高质量的文综试卷模拟题,每周末拿出150分钟的时间做定时定量的训练。要完成两大任务,一是使自己的思维习惯于在文综合三科之间自由转换;二是提高答题速度,确保高考时把握好时间,顺利答完试卷。

  三、系统地研习近年来的高考真题

  高考前两周必做近三年的高考真题,熟悉命题思路,了解试卷构成,总结答题技巧。

  科目:地理

  名师:高三地理备课组长夏林义

  一、回归课本,重温教材

  首先对照2014年考纲,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框架。

  其次“看”与“想”联动,“看”与“做”相结合。看书要边看边想,注意对课本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把看书与动手结合起来,看过后要把知识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将知识浓缩,把书读薄。结合地图,从区域地理的角度,联系区域发展,把必修内容融入到区域地图中。

  最后翻看错题本,扫除易错易混点。错题本应经常翻看,对一些还吃不透的知识点,多与老师和同学探讨交流;把二轮复习以来做过的周练题、月考题、模拟题中做错的部分,重新复习一遍,整理归纳失分原因。

  二、规范练习,保持状态

  隔日限时训练。隔日上午做一套文综题,坚持到高考前,让自己保持对地理问题的敏感性。

  讲求规范。重做三年来全国一卷地理综合题,对照高考评分细则,逐一对照每一个得分点。总结常考知识,思考答题方向,学会语言表达的专业性,养成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的习惯。

上一篇: 2014年高考即将到来 九位名师为考生支招如何复习

下一篇: 给2014高考考生30条建议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