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
提醒一:
家长莫要“包办”
很多时候,家长喜欢“包办”孩子的前途,甚至在填报志愿时也不顾孩子感受大搞“一言堂”。本报提醒,高考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如果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意愿,结果很有可能使孩子滋生逆反情绪,抱着“混”的态度进大学,结果什么技能也没学到,毕业找工作时困难重重。
提醒二:
请老师帮忙 三思再定
通常,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左右为难时,喜欢请班主任老师帮忙拿主意。但请老师帮忙有很大的弊病,其一学校和老师身系“录取率”,其出发点自然是希望越多学生考取越好,在指导家长和学生填志愿时,多从“录取几率大”的角度考虑问题,但该院校和专业到底是否适合孩子今后发展则考虑较少。其二学校环境与职场环境有很大区别,很多老师也很难了解变化万千的人才市场形势。因此在指导学生填志愿上,确实很难做到中立、客观、科学。
提醒三:
只看名气不管专业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孩子非211、985大学“不嫁”。虽然人才市场上确实存在名校生好就业的现象,但并不代表着专业不重要。比较理性的做法是先选择感兴趣的专业,然后通过专业排名来确定院校,最后再根据个人的分数水平,分档依次填好志愿。
提醒四:
选新兴专业要做好了解
为了容易就业,不少考生冒险选择了新兴专业,期望今后大展宏图。如果考生正有打算填新兴专业,请三思,多了解这个专业的状况以及相关的就业信息。如果一无所知就填报新专业,风险很大。
提醒五:
热门专业不代表容易就业
热门专业不代表容易就业。每年报考时,有不少家长和考生都紧盯热门专业,其实这完全背离了“因人而异”的原则。在此提醒家长和考生,一定要从自身实际状况出发来进行选择,尽量把自身优势和专业发展前景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事实上,在就业中,太多人都在热门专业中败下阵来,不要重演热门专业“无门就业”的悲惨状况。(记者 闫纪杭/报道)
上一篇: 高考志愿填报:看专业还是看兴趣
下一篇: 高考志愿填报大学选择的系统性方法
- 相关推荐
- 新生入学后可否转专业?2017-06-04
- 什么层次招生可补录或不可补录?2017-06-04
- 同一考生符合多项投档降分可否累计?2017-06-04
- 同一考生符合多项投档加分可否累加?2017-06-04
- 教育部规定哪些考生在今年可同筹优先?2017-06-04
- 教育部规定哪些考生在今年可降分投档?2017-06-04
- 教育部规定哪些考生在今年可加分投档?2017-06-04
- 哪些外国语中学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2017-06-04
版权所有:圣辅教育科技 | 闽ICP备16009067号
Copyright @ 2016-2022 www.sinogao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