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平行志愿首页

高考志愿报考扎堆并不是知分填报志愿特有的问题,在估分填报时也一样会出现,即所谓的"大小年"。在两种志愿的填报过程中考生都没有办法完全知道究竟哪些分数段的同学报考了哪些学校,所以我们在填报志愿时不能完全假定在知分填报的方式下,某类或某所院校一定会出现扎堆问题。同时,与扎堆现象对应的就是院校空挡,即当很多考生顾虑扎堆而不敢报考某类或某所高校时,造成高校生源缺失、录取分数偏低。两种情况同样不利于考生的利益。
     "知分填报"政策出台后,"分数扎堆"成为了关注的热门词汇,但不要因为过度的"避热"而"择冷",与自己喜爱的学校失之交臂。同时,热与冷也是相对的,如果考生都"择冷",反而冷也成为了热,造成了反常的"分数扎堆"。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做到分尽其用。
     天津财大近几年在津录取分数较高,但如果将2007年至20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录取数据进行分析,还是有报考偏热年份和报考一般年份的区别,考生可以从市招办下发的有关数据中查阅分析。如果前一年度的录取分数较高,后一年度一般会有所降低。

上一篇: 高考“平行志愿”--深度解析

下一篇: 高考家长考生应知应会

  • 相关推荐